5分钟早教课 | 幼儿音乐艺术培养思路

(此文为《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第三辑 成长篇  之一 )

关于幼儿音乐和艺术以及其他的兴趣拓展式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其在拓展心智、提升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心理健康、塑造气质等各个方面的好处已经得到公认。这里也不多说,我希望聊到的是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家长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犯错的地方。

孩子音乐与艺术的学习是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的。启蒙阶段和正式的学习阶段。我们非常有必要分开来看。


在孩子低龄时,学绘画可不一定是像学生一样拿起画笔,而可能是乱涂乱抹或者泥塑粘贴。学音乐也不一定是非要拿起某样乐器,而可能仅仅是打着拍子一起手舞足蹈,一起感受韵律。在孩子的所谓早教阶段,应当以这种启蒙式的感受学习为主。而当孩子的心智和手眼控制能力已经达到一个阶段之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考虑孩子是否需要进行对应的偏专业的艺术学习,一般来讲也就是所谓的上兴趣班。

那既然是早教的启蒙阶段,其学习模式和兴趣班显然是不同的。家长对待这种学习时也需要注意思路。首先,不要把艺术类的学习当成知识灌输,它更是一种思维启发。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首先在于它是一种乐趣。如果用一种强迫的方式去抹掉了其中的乐趣,而变成一种负担,那就失去了学它的意义,还不如不特意去学。


其实,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而不是数学公式,因此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你不能说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紫色的长方形的太阳,就急急忙忙的指出他画错了。事实上,他也许是因为今天吃了个好吃的方形紫薯蛋糕,就希望用这个颜色去表达他的喜悦呢?而一句简单的对错可能就阻止了他的表达和想象力。这样的学习指导不仅对他的想象力没有帮助,反倒是一种扼杀。因此要十分注意避免。

艺术事实上更是一种除口头语言之外的语言,甚至比起口头语言,它能更好的表达孩子纯真的情感。作为成年人,如果想准确的描述自己细微的感触,文笔或口才不好的话,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词句,而抛弃了语言中繁杂的语态和逻辑的艺术,却能让孩子轻松的找到感情的突破口。所以,请家长尊重艺术本身的特性,理解艺术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概念。我们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掌握了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人,哪怕将来仅仅从他的心理健康方面考虑,也是划算的。

同理,艺术是一种过程,不要把结果当成唯一的标准。虽然说,完成一幅画作,学会弹奏一只曲子会有较好的成就感,但在简单而富有乐趣的参与过程中,激发孩子的乐趣更为重要。这也许是所谓的开心就好吧。从现在国际流行的趋势来看,始终更强调参与的乐趣,无论幼儿音乐课,还是现在很流行的参与式音乐会,都明显认同和强调这个理念。

而对于绘画而言则更是如此,即使是大画家,也会有很多作品的创作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又或者完成后随时又在不停的修改,乃至终生都不曾完成。这都鲜明的体现出艺术作品不要用结果来衡量的道理。而对于孩子而言,则更是如此,我们在评判孩子画得好不好时,千万不要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艺术创作本来目的就不是像不像,而是这幅作品有没有表达想表达的东西,有没有丰富饱满的热情让观者能感受得到,而如果还能激发观者更深层次的共鸣则更佳。用以上观点来评述,显然我们应该忘掉结果,而应和孩子一起去享受用掌握的工具去快乐创作的过程。


至于孩子三五岁后,什么时候适合学什么东西,家长们可以参考实际从事专项艺术教育工作的专家的意见,术业是有专攻的,其次家长和孩子是抱着什么样的期望去学的,是想作为终生事业还是作为一个乐趣去学,都会导致选择的不同,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我个人建议,家长眼下只是用自己的经济能力给到孩子一个可能性就好,至于是否适合发展,还是根据家庭情况,让孩子自己和专业的教师一起共同做出选择。

最后再追加一个小问题,当孩子稍大些已经开始正式学艺术音乐时,要不要考级呢?我个人建议,同样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必像某些人说的把考级当洪水猛兽,更也不必以追求考级为学习目标。对于已经长大离开了启蒙阶段进入正式学习的孩子,让他明白一些技能的学习是有标准的,在其最喜欢的主攻项目上去考考级,让他的付出有收获和肯定,也让他知道被认可是需要努力和难度的,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反对的是为了证书和显摆,让孩子去学和考他根本不喜欢的项目,这就不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5分钟早教课 | 幼儿音乐艺术培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