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看书阅读,是成长中最好的一种陪伴

由于学习需要,最近买回很多关于写作的书,其中就有叶圣陶先生的《文心》、《落花水面皆文章》、《七十二堂写作课》。这些书都是学习写作必读的教科书,我看的很慢,边看边理解,边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

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妞,对这些书也很感兴趣,她喜欢看我的那些书我从不反对,她能理解多少我也不问,她能和我一块坐下来看书,不管看什么,就是极好的。

大妞的看书习惯也是在我身边各自静静地阅读养成的。

小妞喜欢看书,最近我发现她还喜欢看历史和哲学的书,当然是比较浅显的那些,今年买的那套半小时漫画阅读系列,她越看越痴迷,越痴迷买的越多,其中有古诗词的、有各个朝代历史的、还有关于哲学和经济的,二十好几本的书,她能翻来覆去地读,还反复问反复找我讨论,好些问题都难到我了,我学过的那些历史都已经还给了老师。

她好几次问我,王安石和苏轼为什么政见不同,我都没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段时间她爸爸看觉醒年代的电视连续剧,她偶尔看两眼,主要目的是坐在她爸身上撒娇的,昨天她突然和我说她明白了,就像仲甫和辜鸿铭的文化主张不同。她能从书里和电视里读到这个点,让我大吃一惊,我不得不说,现在的小孩子,虽然吸收信息是渠道都是碎片化的,但她们还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逻辑。

今晚她特地把她的那本《叶圣陶的专集》拿给我,这是她们小学生们看的书,我用心地翻阅了起来,越看越就爱不释手了。

叶老的这本儿童作品专集里,有很多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写出了生动活泼有趣的世界。

如在《梧桐子》这课里,是这样写的:许多梧桐子,他们真快活呢。他们穿着碧绿的新衣,都站在窗沿上游戏……他们看是高兴极了,轻轻地唱起歌来,这时候,隔壁的柿子也唱了,下面的秋海棠也唱了,石阶底下的窸窣也唱了,唱歌的时候有别人来应和,这是多么有趣呀,所以梧桐子们都很快活。

不知道叶老在写这些作品故事的时候,是多大的年纪,是如何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份纯净的心,和充满欣喜好奇的童心的。

他有小孩子的视角仰望天空,他用童贞的情感面对大自然界的一切的生命,他的文字没有大人们的思想禁锢,他的语意中没有生活中的戾气。他用想像的翅膀用优美的文字为小朋友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童话世界。

难怪小妞把它给我看,我想这肯定是她最喜欢的书,叶圣陶也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了。其实我看的这些叶老的书,大部分都是适合中学时代阅读的,她现在能翻看的下去,想必像我一样,喜欢一个作者就会喜欢阅读他的所有作品。

不知不觉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回头看旁边的小妞,捧着我的那本《文心》,已经在床边睡着了,我轻轻地拿掉她手上的书,把她抱回房间,她的脚碰到我的小腿,原来她已经这么长了,平时也没觉得她有多高啊!

在阅读的书香里睡着,是一件幸福的事,看来她是喜欢阅读的。

以此看来,弹钢琴对她来说,有可能是真的不喜欢。

每天到点了叫她弹琴,她总是不肯放下手上的东西,哪怕是正在看的书,玩具和PAD就更加不用说了,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而且一坐到钢琴凳子上就愁眉苦脸,还必须要有人坐在旁边,反复督促她才能弹上几曲几遍,有时我逼紧了还会一边哭一边弹。

看来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让她学习弹琴的目的是什么?也需要和她好好讨论一下,看有没有能引起她对钢琴的兴趣,要不就让她自己想清楚,即使要放弃也是她自己做的决定。

早期我是希望她能学会一门乐器,将来能陪伴自己。也希望练习她的静心专注力,也曾多次和她说要学会坚持。

可是,这些也许都是我自己希望的。这几天在看完那本《无声告白》这本书之后,书里的那个母亲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压的喘不过气。我不想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我自己的梦想我自己付出努力去追求,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她们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

我不是鸡娃妈妈,我也不想我的大妞小妞学习压力太大,希望她们童年少年是在快乐幸福中度过的。

和她们一起看书阅读,我觉得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一种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孩子们一起看书阅读,是成长中最好的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