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筛选优质线上渠道

当我们想要推广某个产品时会选择一些推广渠道,有些渠道能够实现规模化,有的不行。不能实现规模化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网上邀请朋友使用产品。这种方式跟线下通过打电话,口头上号召朋友来使用产品没什么太大区别,你的朋友圈子本身人数是有限的,无论用何种方式,能够触达的人群总共就那些。所以,尽管用了网络这种渠道,但是本质上客户是无法无限扩展的。
2、给本地社区写推荐信。本地社区指的是当地的一些平台和网络,可以给他们写推荐信要求他们给新的站点曝光。如果你跟社区的管理员关系比较好,他们可能很愿意做推荐。但是这里的关键词是“本地”,所以它也不是一个可以向全世界无限扩张的
3、在小众博客发广告,再小众媒体做PR。受众人群本身是小众,哪怕有再铁的关系,能无数次发广告,但因为人群本身是小众,天花板很低。
4、手动给潜在用户发邮件。这里手动的方式就属于比较低效的方式,如果能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自动抓取、识别,帮你扩充潜在用户库的话,那可能算是一个可以扩张的渠道。否则如果你的潜在用户本身只有这些,那他也不算一个扩张的渠道。

因此,一个互联网产品,如果它想得到十倍、百倍、千倍的增长,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到能规模化的可持续的渠道来获取用户。规模化是指,这个获客渠道本身能够帮你触达的用户尽可能多,它的天花板足够高,潜在人群是非常大众的人群,可持续渠道是指能够在这个渠道上面反复的、多次的获客。而不是说,做一波,以后再做,就没有任何新鲜感。或者,不能够再通过刷脸,不能够再通过人情来重复获客,那么这就不能算是一种可持续的渠道。

那么,如何筛选出那些可以规模化的渠道来持续获客?一般来说,可以从流量的质量与规模潜力两个维度来评判一个渠道的优劣。

对于可以规模化的,可以扩大的渠道来说,流量的规模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日常主要见到的评判指标包含:PV、UV、新用户比例等等。在渠道运营的初期,数据都还不太充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来推测它未来的规模潜力,对未来的方向做好规划;另一方面,不管这个渠道流量有多大,如果它的质量太差,比如说用户兴趣很低,转化率很低等等,那么这些渠道的价值就很低。因此,我们还需要从流量质量这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如用户的停留时间、访问页面数、转化率等等。通过这两个指标,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四象限的矩阵。


图片.png

来看个简单的案例:某公司在进行拉新活动之后,统计出这样一组数据。


图片.png

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分析,然后筛选出最佳渠道,让公司加大力度投放在这个渠道上。这个案例中我给出的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就是用户的获取成本在每个渠道都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ROI就跟渠道的质量成正比了,我们只需要比较后面几项数据。

首先,访问用户量代表了这个渠道的规模,这个数字肯定是越大越好,我们当然希望花一样的钱,更多人能够参与这次营销活动。其次,新用户访问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渠道的质量,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渠道它的访问用户很多,但90%都是老用户,那就说明这个渠道在拉新上的价值不大。当然,如果这次活动的目标是增加留存,那价值就很大了。第三就是平均访问时长、每次会话访问页数这些,是反应渠道质量的很基础的指标,他们代表了用户对公司产品的兴趣,这两个数字肯定也是越大越好。另外一个渠道质量的指标就是跳出率,它反映了渠道人群是否精准。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对用户的胃口,那么他们瞄一眼网站或者app就走了,这时候跳出率就很高,越精准的流量,跳出率是越低的。

在日常实战当中,渠道的分析是比较复杂的。根据营销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为渠道质量选取不同的指标。现在我们只需要粗略的判断一下,所以我们选择了跳出率这个指标作为x轴绘制了这个气泡图。


这个气泡图上,气泡的大小代表了访客获取的成本,这里我们假设成本都是相同的。y轴代表渠道的规模,绿色的线代表营销的预算。在获客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访客的数量越多,那么投入自然就越大。在这张图里我们能看到,渠道1的规模最大,但是跳出率也最高,这可能是存在渠道饱和或错误投放的情况。渠道5和6跳出率相对低,但是他们的访问时长和每次会话访问页数,也比较低。这些渠道的用户行为目的很强,可能是刷量的口碑渠道,或特殊渠道的人群,我们需要通过其他的指标进行下一步的判断。渠道2、3和4,规模和质量都比较集中,那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拓展新用户的常规渠道。我们结合上一张图来看一看新访客数的指标看一下,显然渠道4很弱,渠道2其次,渠道3则非常的强。所以渠道2、3更符合公司拉新的目标。所以我们可以选取渠道2或3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掌握的渠道信息全面程度有所差异,不同的渠道投放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的业务状况,选择合适的指标数据进行评估。在面对复杂的商业决策时,则需要更多的考虑包括获客成本在内的数据。考虑到渠道的成本数据后,高质量的渠道,如果成本较低,就可以加大投放。如果成本较高的话,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成本。而对于低质量的渠道,也需要做好评估。总体上,需要根据规模、质量、成本这些综合情况,对渠道配置进行整体和管理的调优,让手头上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在评估流量质量和渠道质量的时候,曾经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是比较粗放的运营,这个时期,我们关注的是访问量、跳出率、页面访问时长这些指标。渠道结算方式是按照CPC或者是有效访问用户来结算的。这种评估方式,问题在于这些指标,跟我们的业务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

大家可以想想看,用户跳出率低,转化就一定很高吗?用户在页面停留的时间很长,就一定会下单么?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讲,他们之间可能会存在相关性,但不是绝对的关联,我们以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其实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因此,粗放式的运营导致的结果就是,用户可能没有给你的产品、你的网站或者app带来任何价值。并且渠道的作弊空间很大。机器人脚本能够很轻松的控制停留时长、跳出率这些指标,而且成本很低。所以,有可能你会投放出一些错误的渠道。而那些错误的渠道,通过作弊的形式,骗走你很多营销预算。

所以现在市场上逐渐地进化,会结合转化来看质量。具体就是根据激活、注册转化来看渠道,并且通过CPA来结算。这样一来,流量的质量就跟业务产生了直接的关联性。


图片.png

在图中的案例里,我们能看到,渠道5访问人数适中,拉新能力很强,注册成功的转化率高居第一。我们是否能判断出渠道5就是最优质的渠道呢?其实不一定。 因为激活、注册等等并不是最终转化,这里面依然存在作弊的空间,用机器人去刷量、去注册也是很容易的。


图片.png

我们认为未来的进化方向,是结合目标来看转化质量。也就是说,我们检测的是购买、活跃这些更深层次的,更核心的业务数据。可以说是最终的转化阶段。

同样回到上面的案例,如果我们对比注册转化率和购买转化率,就会发现当前的结论,跟之前下的结论其实是完全相反的。渠道5其实是购买转化率最低的渠道。所以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渠道运营的基础指标体系。

常用的渠道规模量化指标是访问量;拉新指标是新用户的访问量;渠道质量一级衡量指标包括,访问时长、每次会话浏览的页数,还有跳出率;渠道质量的二级衡量指标包括,新客到达注册页面转化率、新客注册成功转化率;渠道质量的三级衡量指标,也就是强转化的衡量指标包括,订单填写转化率、预定成功转化率等等。这些才是跟业务最实际相关的。也是最真实能够判断一个渠道真实质量的指标。

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具体的要求来进行指标的选择,并不需要将上面所有的指标都纳入你常规的指标考核体系当中去。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对前面的四象限图做一个投放策略的界定


图片.png

另一个会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恶意流量。

有的时候,试水一个新渠道,刚开始各项指标都还不错,等到开始投放之后,数据变差了。那么,到底是正常的数据波动还是渠道作弊呢?
有的时候,你发现,直接访问量突然增多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的时候,老板要求提升转化率,那么潜在的提升空间在哪里?
这时候都需要对日常使用渠道进行判断,去定位出是否存在恶意流量。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刷流量的低阶作弊手段还是通过机器模拟来实现的,因为用机器模拟成本低、速度快。我们都知道用户访问一个网站的时候,他的操作系统、IP地址一定会被记录下来,存储在一个字段叫User Agent里面,这个字段会被提交给服务器。机器模拟的时候,就是例外了。机器代替人工刷量,肯定是按照一种非常机械化的形式来访问的,这些User Agent一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说,User Agent就是用户的脚印,我们可以用它来辨别到底是机器人还是一个活人。维度包含:用户访问时间、版本号、手机品牌等。

总结一下:
1、从流量规模(量)和目的转化率(质)衡量渠道,制定策略
2、将多种转化纳入渠道流量质量评估依据,而不是最简单的访问转化或点击转化
3、通过灵活的维度组合+方便高阶的分析工具准确定位恶意流量
以上3步,提高整体的转化率及客户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操:筛选优质线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