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云仙子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有幸读了作家吕志军《跪着》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参观羊文化博物馆,由百余件跪着的羊雕塑,联想到了羊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继而,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家庭的付出和辛劳,讴歌了羊和母亲的奉献之美。
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热情地讴歌和礼赞羊的奉献精神,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跪着》这篇叙事寓理的优美散文,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这样叙述:母亲在父亲外出忙事的情形下,独自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担,含辛茹苦抚养“我们姊妹五人”吃饭、穿衣、上学。
为拔猪草母亲茶饭不思。炎炎夏日,独自一人跑到一处荆刺丛生的蒿草窝里,挥汗如雨……
后来,我和父亲费劲地找到母亲后,被母亲的坚韧和执着所感动。我幼小的心灵波澜起伏。
我们收获了两担拢、一小捆和母亲肩上驮着的青草“小山”,满载而归……
我深深地懂得,母亲背上驮着的不仅仅是猪草,而是我们姊妹几个的学费、书本、铅笔和橡皮,是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父亲的旱烟,母亲的针头线脑……是全家人的生活和期盼。
回家后,母亲累极了。端着一碗饭吃着、吃着,从凳子上出溜下来,蜷缩着双腿,困乏地睡着了……
多少年过去了,母亲蜷腿端碗睡着的样子,一直雕刻在“我”年少的心里……
……
读到此处,无不令人动容。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不由自主地,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已经三年了。母亲为了我们家,为了我们姊妹几个长大成人,日夜操劳,无片刻闲暇。
每天上工、做饭、扫地、擦屋、喂猪、养鸡……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瞬间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儿时,严寒的冬日,当我们还钻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的时候。母亲已早早地起床了。她永远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几十年如一日。
她开始收拾屋子,紧张地烧火、做饭。她必须要赶在上工前把饭煮熟,焐在锅里,等我们放学回来,就能端碗,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了。
那时候,我们家里人多,七、八口人。做饭用的是一口大铁锅,况且,锅底已经补了两三个如铜钱大的补丁。
厨房里,烟雾缭绕,母亲在灶间紧张地忙活着,她担心生产队的上工铃声骤然想起。
母亲把馍馍做好,放在铁锅上面的格子蒸,锅底下熬的是红豆包谷糁子稀饭。时候到,馍和饭一起就煮熟了。
那时候的农村,无贫富之分,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做饭,一锅两用 ,方便省事。当然,再方便省事,也比不上如今的煤气灶用起来舒坦、快捷、干净、省心。
那时候做饭拉的是风箱,“扑塔~扑塔~”地,一声接一声地响着,像悠长悦耳的古老歌谣,带给我童年几多欢乐、几多温暖的回忆……灶蹚里,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像舌头一样吐出来,缩进去,一闪一闪地,映照着母亲年轻而秀美的脸庞。
酷暑难耐,母亲从地里劳作归来,坐在厦房的门槛上,先喝上一碗早上锅里剩下的面粉拌汤,定定神,缓口气,极为满足地说:“拌汤真好喝,甜甜地,解乏又解渴。”
稍作休息,母亲把从田间地头采摘来的几把灰蕉蕉(也叫灰灰菜)野菜,摊在案板上。开始摘,那是我们中午的菜。
母亲给父亲和奶奶用小铁勺,滴一丁点儿棉花籽油,爤点葱花儿,擀白面;给我们碎娃娃打搅团,炒一把灰灰野菜。
那时候什么都缺乏,油更是金贵。生产队分油按人头,一个人一年只有一斤油的配额,而且还是棉花籽油,黑乎乎,不亮净。母亲总是计划着、细密着吃。
说是炒菜,其实跟水煮差不多,饭菜里基本上看不到油花花儿。即便如此,野菜也能当口粮。那时的野菜无污染,是绿色食品,浓郁芳香,滋润了我儿时的胃,感觉那就是人间美味呢。饭熟了,我们端碗咥着热腾腾的搅团,一碗又一碗,美极啦!而母亲呢,常常吃铲的剩锅底,焦锅巴。
那时候,少不更事。物质匮乏,吃饭常常少盐缺醋。记得有一次,母亲给奶奶和父亲擀了白面,给我们擀的黑面片片子。奶奶是长辈;父亲是大队支部书记,村务、队务工作繁忙,又要养活一大摊子人,于公于私,当然要吃好点。
母亲擀好了黑面片,给我捞了美美一海碗,让我坐在门墩上去吃。
黑面就不说了,我嫌面里没有放酱油,调和只有醋和盐,便嘴撅脸吊不肯吃饭,和母亲闹起了小别扭。害得母亲哄了我大半天,才肯罢休。
母亲眼泪花儿蓬蓬着,无奈地说:“我娃将就着吃吧,等把圈里的猪养肥了,年底能卖个好价钱,给我娃打酱油吃。”
岂不知,那时候酱油也很贵。我依稀记得,一斤醋大概七、八分钱,一斤酱油是一毛二。家里人多,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什么闲钱买酱油呢?
羊,是安泰、祥瑞的象征;羊,天生丽质,纯洁高贵;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羊,外柔内刚,坚韧不屈,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自古便是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好朋友,深受人们喜爱。
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羊为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皮、毛和肉,甚至生命。而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难道不是这样吗?!她们为了家境和生活,为了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念书,学知识,日夜奔波辛劳,操碎了心。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曾经青春健美的容颜,不再年轻,脸上爬满了一道道皱纹;她们曾经浓密乌黑的青丝变成了两鬓斑白;腰驼了,背弯了,语言不利索,行动迟缓……为儿女,为家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唯独心中没有装着她自己。
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情景交融,于事寓理;饱含深情,感人至深;启迪心智,催人奋进。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总会与读者产生共鸣,总能唤醒起人们心灵深处某种朴素而美好的情感,鼓励人们感恩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憧憬。
无疑,吕志军这篇散文很好地诠释了这点。是一篇撼人心魄,耐人寻味的美文。
我要把心中最美的赞歌,献给温顺乖巧、无私奉献的羊;献给勤劳勇敢、平凡而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