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动力学观点)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分为如下五个阶段:第一,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

  第二,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

第三,生殖器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器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第四,潜伏期(5-12)岁,这时的儿童对性不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分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第五,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胎儿期母亲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紧紧相连,此时,母子间的身体连接大于情感联结;当胎儿出生以后,脐带被剪断的瞬间,母子实现了身体分离,开始了情感联结的历程。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婴儿的心理也不断发展,在生殖器期以前(3岁以前),对婴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安全得不到满足。因此这段期间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母亲是婴儿的整个世界,母亲与婴儿越亲密,母爱越多越好。虽然父亲对于婴儿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他对婴儿母亲的态度非常重要,母亲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爱与理解越多,那么她能给予婴儿的爱与良好的情绪也越多。

    五岁以前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一时段内至关重要。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足够好的母亲”。指的是如果母亲能够在婴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其需要的时候耐心等候,并且表现出宽容、友好和爱的态度,那么,就十分有利于他建立起一个完整、健康的内心世界。而所谓“足够好”就是尽力而为,为其提供一种温暖、安全的氛围。我们能够做到的也仅此而已。

    虽然婴幼儿需要一个“足够好的母亲”但并不代表母亲与幼儿的关系越紧密越好,因为从3岁-5岁幼儿进入生殖器期,父亲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表现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为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而女孩则会将母亲视为情敌,产生取代母亲嫁给父亲的念头。此阶段母亲需要意识到孩子开始独立,她需要开始承受和孩子分离时情感撕裂的疼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要一贯、一致,如果父母关系疏离,母亲往往会和孩子的关系过于紧密,甚至会利用自己与孩子关系更亲密的天然优势,联合孩子一致对付父亲,试图将父亲排除在家庭关系之外。此时,父亲、母亲,孩子的关系可以用一个锐角三角形来表示。

    更有甚者母亲与孩子在心理上从未分离,母亲对孩子表现出“吞噬性”,孩子沦为母亲的附属物,父亲被完全排除在在外。此时父亲、母亲、孩子的关系呈现为母、子为同心圆与父亲单线连接,不再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两种家庭关系中,孩子往往是被关注的焦点,作为受害者会表现出各种问题,而事实上孩子的问题正是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的体现。当孩子出现问题以后,父母会内疚或者羞耻,最终因缺乏宣泄途径导致愤怒,(此时的愤怒情绪是一种防御)而一旦内疚就会被控制,被受害者-孩子所控制,从而失去改变的力量。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来访者的内疚和羞耻感,让他们获得改变的力量。这种改变当从父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入手,当父子关系变得亲密时,母亲自然会远离孩子亲近父亲,从而形成父亲爱母亲,母亲爱孩子的良好家庭关系。此时的父亲、母亲、孩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动力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