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羽毛球情结

图片发自App

下面这段文字是昨天晚上发微信朋友圈时写的一段话:

三十年前,曾经参加过母校与南昌郊区的羽毛球比赛,与计统系严志红老师搭挡混双,好像还获得亚军,那件景德镇瓷器奖品,曾经在家里放了很多年。

今天,江财珠海校友会主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富力杯”校友羽毛球锦标赛,虽然没有上场比赛,但是,看到那么多青春活沷,健康可爱的师弟师妹在场地上挥拍竞赛,那是比自己上场打比赛还高兴。

不打羽毛球已经十年了,但是,曾经打了二十几年的羽毛球的情结,依然挥之不去。图三与我合影的向春师兄,曾经是三十年前打遍南昌高校无敌手的冠军常客,他的光临,让我们的活动蓬荜生辉,也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母校的青春岁月,不知严志红严老师记得否?

感谢龙斌和廖定等等师弟师妹的精心筹办和组织!

热烈欢迎广州,深圳,香港,中山,东莞,佛山和惠州校友会的师弟师妹光临珠海!

祝所有参赛的师弟师妹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

朋友圈发出后,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出现了点赞狂潮。

图片发自App

也引起了朋友圈的数十条热情的评论。

图片发自App

还引发了广州校友的热情讨论。

图片发自App

最早知道羽毛球,是在中山中学读初中时,“知青老师”黄树伟老师带领学校老师和同学在大礼堂边上的空地上,用小石子围了一块露天羽毛球场地,偶遇在那里打羽毛球,我曾经偷偷的摸过老师的木头把子的羽毛球拍,但没有打过。当时傻呼呼地认为老师们无聊,俩个人把一个塑料小球打来打去,累了半死,有什么意思呢?

后来上了大学,8160班级的女同学们有在教学楼旁边空地上打羽毛球。一开始,我和海金只是站在远处看漂亮的张建凉和何桑她们打,不敢参与其中。再后来,曾经趁女同学不在,还是偷偷的把张建凉的羽毛球拍和球拿出去,在图书馆侧门没人的地方,第一次学打了羽毛球。打过以后才发现,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项目。

那个时候,球拍还是和树伟老师一样的木制球拍,羽毛球还是塑料羽毛的球,很少见真正羽毛的羽毛球。记得有几次,有球拍没有球,我和海金同学把报纸撕下来搓成一团当羽毛球来打。就这样,在大三的时候,我的羽毛球已经打的很好了,经常还教人发球和接球。但那个时候没有标准场地,也没有球网,只有中间一条线,不论高低,只要过线就行。因此,可以说,打羽毛球的兴趣和基本功是那些打“纸球”的日子练成的。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参加羽毛球比赛,是大学毕业留校后,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钱买球拍和羽毛球,是跟在同样留校的八O基信的师兄李向春屁股后面“揩油”练习。后来和严志红搭档参加比赛,竟然一路杀进决赛,获得第二名。当然,那个时候会打球的人不多,懂规则和前场、后场和网前技术的人更少,所以,出现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结果。

真正开始有条件按规则打羽毛球是在珠海平沙,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工业办的吴工,一开始是在太太学校的露天场地,是标准的场地和球网,只要不下雨,基本上天天傍晚都有人打,有羽毛球基础的我,当然是常客。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木头拍子了,羽毛球也不是塑料球了。后来,糖厂的杨工加入,在糖厂的空厂房里搞了块室内场地,开始了非常正规的练习。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的很快乐,打羽毛球带来的锻炼和宵夜,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运动欢乐。

必须说明一下,这个以吴工为首的团队,我们一直坚持到了珠海,改为每个星期六下午打球,我坚持到2008年那次受伤。而吴工和李红干他们仍在坚持,而且吴工已经七十几岁了,仍然身强力壮,能打后场,也可以网前。每逢汤杯尤杯或者羽毛球世锦赛等精彩赛事,我和吴工还会一起看球聊球,从栾劲,韩健到赵建华孙俊,到现在的林丹和陈雨菲,都曾经是我们关注的球星。

这次珠海校友会在珠海承办粤港澳大湾区校长羽毛球锦标赛,在黄春梅,廖定和陈鹏飞等等师弟师妹的认真策划和组织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也成就了我和向春师兄三十几年后的欢乐重聚,一起欣赏和分享师弟师妹的精彩比赛,与那么多年轻人,年轻的江财人一起开心,一起欢乐,实在是幸福。

看到黄春梅把赛会旗帜传递给佛山校友会代表,听到佛山校友会代表两千多佛山校友发出邀请,心想明年还是要去佛山,而且要向刘柏生(83级会计班)学习,争取报名参赛才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羽毛球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