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用户不是人

用户不是人,俞军这么说比较有冲击力。

我的说法温和一点: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角色)。


自然人是指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角色是指社会意义上的人。产品经理的语境里很少提及生物意义,所以我们说的角色是自带社会场景的,一个自然人可以有多个社会角色。比方说,你可以即是爸爸又是儿子,那么我们说你是爸爸的时候,应该涉及到一个有你儿女的场景,说你是儿子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个有你父母的场景。我们说你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时候,就自带工作场景,说你是班长,场景可能是你在和同学聚会。


所以做产品,与其说有多少用户数,不如说满足了多少角色的需求场景。一鱼,可以多吃。我们来说几个零售的例子。


711,每天不同时间点,你去看货柜,货品是不一样的。上午是财经报纸、早餐;中午是快餐和便当;晚上是晚餐;夜里还有夜宵、应急用品。他们根据社区不同角色的不同需求场景,一天一店四开。理货的员工很忙,每天不停的在更换货物摆放。


我家附近的联华,十年前的时候,一楼是麻辣烫,现在变成了KFC、Bread Talk,消费者还是那批自然人,但十年前后,社会角色在变,需求场景在变。


大型超市会把消费者分成三类:第一种,追求品质——finest,在二楼有进口商品专区;第二类,普通人——standard,或是比较单纯不太变化的人,提供标准的商品;第三类,价格敏感,EDLP——everyday low price,天天低价,典型的就是联华自己贴牌的货品。

而同样一个自然人,会在上述类别中变化。周一到周五,他是standard,但一到周末,就变成finest,因为家里要来客人,开party,长城干红不行了,要82年的拉菲。有人在不同商品上,需求不同,比如对牛奶要求很高,一定要进口的,但卫生纸就无所谓,联华自有品牌就行。还有的人,可能随着发工资的日子有变化,正如那句名人名言——月初我吃什么狗吃什么,月末狗吃什么我吃什么。


沃尔玛有一句话——Retail is Detail。厉害的超市员工,只要看一眼你的购物清单,马上就知道你的性别、年龄、婚否、月收入等,用户画像,也就是你的社会角色,了然于心。


所以,把用户按社会角色、需求场景去分裂开理解,更容易抓准动机。


最后补个衍生的思考,当各种产品开始竞争「国民总时间」之时,所有在社会人层面的竞争,又会回归到自然人层面,一个自然人可以有多个社会角色,但永远只有24小时。


-----------------------------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更多信息可以关注二维码。

怎么理解——用户不是人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理解——用户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