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拖延症患者懒,我们只是心情不太好

图片发自App

总有这样的时刻,眼看某项任务的最后期限就要到来,你却开始做起另外一件事。什么都行,只要不是那一件。

你知道这样并不好,但似乎有理智以外的东西在发生作用。你身不由己地搞了一次大扫除,把待办清单上的事项一一勾选,但就是无法着手进行那件事。老实说,如果这样也算懒惰,多少有些不公平。毕竟打扫卫生费时费力,完成待办事项也需要专注用脑。

这种名为拖延的“绝症”正在把人们推向生产力的无底深渊。

心理学教授指出,基本上,拖延是一种自我伤害,由于无法管理任务中的负面情绪,人们会陷入长期拖延的非理性循环。

事实上,当我们拖延时,我们不仅能意识到这是一种逃避行为,也多半知道这是一个坏主意。但那件任务要么本身就令人不快,要么则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情绪。在无聊、低自尊、不安全、焦虑、沮丧、怨恨和自我怀疑等感受的包围下,修复短期情绪的迫切性超过了继续完成任务的动机。

因此,拖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也不是对时间管理能力的魔咒,而是一种应对某些任务引发的消极情绪的方式。我们不是懒,只是心情不太好。

当然拖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尽管拖延能使人得到瞬间的快感,但那种情绪消失之后,一种更自责、更焦虑的感受会涌上心头。而这种快感,也正是拖延症如此恶劣的症结。我们知道会因此而得到某种奖励,就像是饮鸩止渴。

图片发自App

那么如何甩掉拖延,恢复生产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拖延的核心是情感。故而解决方案不涉及下载时间管理App,或者学习新的自控方法论——它与以新的方式管理我们的情绪有关。在拖延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比逃避带来的快感更好的奖励:一种选择是在你拖延的时刻原谅自己;另一种策略是自我同情,接受并直面挑战,同时考虑任务的积极方面,尝试重建你的观感。

如果你感到被什么诱惑了从而导致拖延,那么请注意大脑和身体的感受。是什么感觉引发了这种诱惑?当你观察它时,拖延的想法会发生变化吗?抓住这一点后,远离你的诱惑源,或者加大操作的难度,有时候改变环境比改变自己容易,譬如删除社交软件,或者给手机设置一个更复杂的密码。

最重要的是:考虑下一个动作,只关注下一个动作。在某项你不喜欢的特定任务开始前,想象第一步要做什么,把它当成一种表演方式,思考如果我要完成这件事,我应该首先要做什么。也许你会打开电子邮箱,也许你会新建一个文档。这样的“自我欺骗”某种程度上能让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很小的一步。

此外,试着为自己提前拆除每一个“路障”,让事情变得简单。假如你想在上班前去健身房,那么,穿着运动服睡觉。

你是拖延症患者吗?你有治愈拖延的好办法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说拖延症患者懒,我们只是心情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