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先生‖婴幼儿学认字有关键期

当代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植物、动物、人在发育的过程中,某些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有“关键期”的。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井深大在《零岁一一教育的最佳时期》 书中,首先讲到:1985年,在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人们传颂最多的话题是一棵结了13000个西红柿的树。 -殷西红柿结的果实最多超不过 100个,这棵西红柿树的种子与其他西红柿的种子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棵西红柿采用的是“水耕法”。栽培这棵西红柿树的野泽先生(塑料制造公司“协和”的总经理),经过23年的研究发现,利用“水耕法”可以将西红柿种子中的巨大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如果开始不是用“水耕法”,而是用通常的“土耕法”,西红柿种子中的巨大潜能便得不到充分开发,于是,从土地上发芽长出的小苗,无论怎样科学精心地管理,结的果实最多也超不过100个。

这说明环境是多么重要,特别是早期环境对西红柿发育的突出作用。同样,一些动物能力的形成,也有关键期。20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发现, 小鹅在出生后1~2天有追随一个活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形成这种追随行为了。劳伦斯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即出生后1~2天是小鹅形成追随活动东西的关键期。”(鲍秀兰、孙淑英编苦:《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5页)

一些植物、动物某些潜能的开发有“关键期”,人的某些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关键期”。最令人信服的事实是 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狼孩。

狼孩卡玛拉被发现时,已经7~8岁了 。她不会说话,像狼一样嗥叫,也不能直立行走。

按一般人的想法,7~8岁的孩子,大脑发育、身体发育都比婴幼儿强,学习说话、走路应该比婴幼儿容易得多。但事实正相反。经过专家们精心地培养、指导6年后,狼孩卡玛拉才学会直立行走;9年~10年后,才学会几十个单词。这说明,人的某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走路、说话,是有“关键期”的。

对于“关键期”,有些学者持反对的态度,如研究认知科学的约翰·布鲁诺(詹斯·麦克唐纳基金会总裁)认为,确定儿童学习某项技能最适合的年龄或“关键时期”是徒劳无用的。学习的心扉何时打开,甚至是否真正存在这样的心扉亦尚尤定论。

我们认为,结论正确与否,不在于由什么人或什么权威作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公认,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年岭越大,困难越大。狼孩卡玛拉的情况表明、学习口说语言,7~8岁以后已经错过“关键期”了。

那么学习口说语言的“关键期”在什么年龄段上?

日本研究大脑机制的专家实力彦认为,3岁是婴幼儿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力的最高峰,3岁以后,这种能力开始逐渐下降。

我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理研究所杨雄里指出:“在童年期(6~7岁)以后,语言习得的能力以加速度衰退、青春期以前没有接触正常的语言环境,人将不能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脑科学与儿章智力发展》)

可见,人学习口说语言的“关键期”是0~6岁。

那么,学习文字-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什么年岭段?

我们认为,同学习口说语言一样,学习文字的“关键期”也是0~6岁。

之前已经论述,“只认字,不写字“比“学说话“,“学听话“还容易。现在,我们再具体地看看婴幼儿视觉能力的情况。

杨雄里院士指出:“4~5月龄的胎儿已具备视觉反应能力:5~6月龄的胎儿开始出现听觉反应。”这就是说,胎儿的视觉反应早于听觉反应一个月。一般人认为,胎儿在母腹中,听觉反应要早于视觉反应,但事实正相反,必须更正一般人的错误观念。

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说:“新生儿问世的第一天其眼腈即能追随人脸或红色小球移动方向,说明已具备基本视觉功能。”(《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开发一一香山科学会议第111次学术讨论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奇说:“近年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学已有所突破,发现新生儿和婴幼儿对视觉刺激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特别是对规则图形和面孔等刺激优先反应,随后可对声音信号的重复呈现表现出习惯化。”(《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开发一一香山科学会议第111次学术讨论会》)

杨雄里院士说:“婴儿如果从出生起就缺乏有效的视觉刺激(例如,在白内障的情况下),将导致原本用于视觉的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如果视觉在3岁时还不能得到恢复,患儿将会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 在医学史上曾报道这样一个病人:一名6岁的意大利男孩一眼失明,对其原因人们起初惶惑不解,因为眼科检查表明其眼睛完全是正常的。最后真相大白:在他还是婴儿时,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为了治疗轻微的感染,他的眼睛被绷带缠了两周。这样的治疗,对于已成熟的脑固然不会有影响,但对发育中的婴儿的大脑来说,影响就非常严重。由于缠绷带,那只眼睛暂时不工作了,脑内相应的神经元发生萎缩,从而导致了这一悲剧。在猫或猴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内,通过手术把一只眼的眼睑缝合起来并维持一段时间,然后打开。 视觉被剥夺的这只眼睛在重见光明后,永远不能恢复其应有的视觉能力,导致终生弱视甚至丧失视觉。”

这是从消极方面看到视觉“关键期”的结果,从积极方面,也能看到视觉“关键期”的作用。杨雄里院士说:“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把幼猫放在只有竖的黑白条纹或只有横的黑白条纹的单调的视觉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待幼猫长大后,其视觉皮层大多数神经细胞只对竖的黑白条纹或横的黑白条纹起反应。 这些例子说明、在视觉系统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期。关键期内的视觉经验的有无以及视觉经验的丰富与否,对正常视觉功能的建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猴进行的实验表明,视觉发育最敏感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6-8周,之后则有长达一年的敏感度较低的时期。至于人的关键期,最敏感的是在出生后半年内,一般认为可长达4~5年,甚至更长。”莎伦·贝格利说:“三个月时,婴儿视觉皮层的突触形成达到最高峰;大脑开始微调视觉联系,使婴儿的眼睛可以聚焦在一件物体上。”(《新闻周刊幼儿特刊》)

文字是视觉语言,具有视觉刺激物的共同特征。文字,特别是汉字,属“有规则的图形”一类,像人的面孔一样,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比声音符号更“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和更为“优先反应”的刺激物,如果新生儿出生后,我们为其创造出适合孩子观看的汉字环境,他们也会像幼猫对横的或竖的黑白条纹产生敏感一样,产生敏感、偏好。我们的实验、调查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1999年4月17日,《北京晚报》报道了1岁零7个月的小女孩高牧学习汉字的情况。

高牧是参加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在北京方庄小区进行婴幼儿全面开发实验的一个小女孩。当我们同鲍教授去考察时,高牧的妈妈牟新女士告诉我们,小高牧已经将《识字》三册书和四盒字词卡全认识了。进屋一看只见墙上贴了很多字卡,字卡是汉字与英文单词并列的。牟新女士随意指出墙上任何一个字卡,无论是汉字的还是英文的,小高牧都能准确念出。我让牟新女土把小高牧读过的《识字》任意拿一本,随便翻开一页,小高牧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四盒字卡共350个字,这就是说,小高牧已至少认识350个字。《北京晚报》报道后,牟新女土跟我们通电话说:看了晚报,很多邻居来看她。一位女土向她提问:“我们的孩子已经两岁半了,怎么就没兴趣识字和看书呢?”牟新女士回答说:“一方面是方法问题,另一方面是年龄问题。”小高牧是6个月开始学认字的。只要方法正确,孩子越小,认字的效果越好。

可见,识字的关键期,也是0~6岁,其中0~3岁是学习文字的最佳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素琴先生‖婴幼儿学认字有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