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网络层
1.IP协议
2.IP协议头格式
3.网段划分
4.特殊ip地址
5.IP地址的数量限制
6.私有ip和公网IP
7.路由
二、数据链路层
1.以太网
2.以太网帧格式
3.MAC地址
4.对比理解MAC地址和IP地址
5.MTU
6.ARP协议
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ARP数据报的格式
7.DNS
8.ICMP协议
9.NAT技术
NAPT
NAT和代理服务器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路径
主机配有ip地址,但是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路由器配有ip地址,又能进行路由控制;
节点:路由器和主机的统称
4位版本 | 4位首部长度 | 8位服务类型(TOS) | 16位总长度(字节数) | |
16位标识 | 3位标志 | 13位片偏移 | ||
8位生存时间(TTL) | 8位协议 | 16位首部检验和 | ||
32位源ip地址 | ||||
32位目的ip地址 | ||||
选项(如果有) | ||||
数据 |
4位版本号:指定的IP协议版本,对于IPV4来说,就是4
4位头部长度:IP头部的长度是多少个32bit,也就是lenght*4的字节数,4bit表示最大的数字是15,因此ip头部最大长度是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用),4位tos字段,和1位保留字段(必须置为0)4位tos分别表示: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这四者相互冲突,只能选择一个。对于ssh/telnet这样的应用程序,最小延时比较重要;对于ftp这样的程序,最大吞吐量比较重要
16位总长度:ip数据包整体占多少字节
16位标识: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如果ip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那么每一片里面的这个id都是相同的
3位标志字段:第一位保留(保留的意思是暂时不用,将来可能会用到),第二位置为1表示禁止分片,这个给时候如果报文长度如果超过MTU,ip模块就会丢弃报文,第三位置表示更多分片,如果分片的话,最后一个分片置为1,其他是0,类似一个结束标记
13位分片偏移:是分片相当于原始IP报文开始处的偏移,其实就是表示当前分片在原报文中处于哪个位置,实际偏移的字节数是这个值*8得到的,因此,除了最后一个报文,其他报文的长度必须是8的整数倍(否则报文就不连续了)
8位生存时间(Time to live):数据报到达目的地最大的报文跳数,一般是64,每次经过一个路由
8位生存时间(TTL):数据报到达目的地最大的报文跳数,一般是64,每次经过一个路由,ttl-1,一直-=0还没到达,那么就丢弃了,这个字段主要是用来防止出现路由循环。
8位协议:表示上层协议的类型
16位头部校验和:使用crc校验,来鉴别头部是否损坏。
32位源地址和32位目标地址:表示 c和 s
IPV4是一个4字节的32位整数,那么2^32大概是43亿左右,tcp/ip规定每个主机都需要有一个ip地址。但是这样是不够的。实际上,除了一些特殊的IP地址,另外的IP地址并非是按照主机来配置的,而是每个网卡都需要配置一个或者多个IP地址。
CIRD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这个时候还有三种方式来解决
如果一个组织内部组件局域网,IP地址只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而不直接连接到INTERNET上,使用任意的IP地址都可以,但是RFC1918规定了用于组件局域网的私有IP地址
路由就是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找出一条通往终点的路线。
就比如唐僧要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到一个节点,继续问下一个节点怎么走。路由的过程就是这样一跳一跳的。所谓的“一跳”就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区间,具体在以太网中指的源MAC地址到目的MAC地址之间的帧传输区间。
IP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也和问路一样
当ip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先查看目的IP
路由器决定着这个数据包是能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还是需要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器。
以此反复,直到到达目标ip地址。
那么如何判定这个数据包应该发送到哪里--->这个就依靠每个节点内部维护一个路由表
路由表可以使用route命令查看
如果目的ip命中了路由表,就直接转发即可。
路由表中的最后一行,主要由下一跳地址和发送接口两部分组成,当目的地址与路由表中其他行都不匹配的时候,就按缺省路由条目规定的接口发送到下一跳地址。
假设某主机上的网络接口配置和路由表如下:
这台主机有两个网络接口,一个连接到192.168.10.0/24这个网络,另一个连接到192.168.56.0/24这个网络
路由表的destination是目的网络地址,GENMASK是子网掩码,gateway是下一跳地址,iface是发送连接口,flags中的u表示此条目有效,g表示此条目的下一跳地址是某个路由器地址,没有g标识的标识目的网络地址是与本机接口直接相连的网络,不必经过路由器转发。
用于两个设备(同一个数据链路节点)之间进行传递。
以太网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而是一种技术标准。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层的。例如: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访问控制方式,传输速率等。例如以太网中的网线必须通过双绞线,传输速率有10M,100M,1000M等。以太网是当前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还有令牌环网,无线lan等。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类型 | 数据 | crc |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指网卡的硬件地址(也叫MAC地址),长度是48位,在网卡出厂时固化。
帧协议类型资源有3中:ip,arp,rarp
帧末尾是CRC校验
MAC地址是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长度为48位,即6个字节,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标识(例如:08:00:27:03:fb:19)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不能被修改,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可能会冲突,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mac地址)
IP地址是路途总体的起点和终点
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上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MTU相当于发快递对包裹尺寸的限制,这个限制是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对应的物理层产生的限制。
ARP协议建立了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①主机A的IP地址172.20.1.1,它希望与172.20.1.2进行通信
②发送ARP请求包,目标IP地址知道,但是MAC地址不知道
③主机B告诉A它的MAC地址:08:00:20:74:CE:EC
④主机B发送ARP响应包,172.20.1.2的mac地址为08:00:20:74:CE:EC
注意到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在以太网首部和ARP请求中各出现一次,对于链路层为以太网的情况是多余的,但是如果链路层是其他类型的网络则有可能是必要的。
硬件类型是指链路层的网络类型,1为以太网
协议类型是指要转换的地址类型,0x0800为IP地址
硬件地址长度对于以太网地址为6字节
协议地址长度对于和ip地址为4字节
op字段为1表示ARP请求,op字段为2表示ARP应答
DNS是一整套从域名映射道IP的系统。tcp/ip中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确定网络上一台主机的一个程序,但是IP地址不方便记忆,所以人们发明一个称为主机的字符串,并且使用hosts文件来描述主机和ip地址的关系。
用户可以输入 host -a来查看ip地址。最初通过互联网信息中心来管理这个hosts文件的,如果一个新的计算机要接入网络,或者某个计算机ip变更,都需要到信息中心申请变更hosts文件,其他计算机也需要定期下载更新新版本的Host文件才能正确上网。这样就太麻烦了,产生了dns系统
dns系统
- 一个组织的系统管理机构,维护系统内的每个主机的IP和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 如果新计算机接入网络,将这个信息注册到数据库中
- 用户输入域名的时候,会自动查询DNS服务器,由DNS服务器检索数据库,得到对应的IP地址
- 至今计算机上仍保留了hosts文件,在域名解析的过程中仍然会优先查找hosts文件的内容 cat /etc/hosts
ICMP是一个网络层协议 一个新搭建好的网络 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来验证网络是否畅通;但是ip协议并不提供可靠传输,如果丢包了,IP协议并不能通知传输层是否丢包以及丢包的原因
ICMP正是提供这种功能的协议;ICMP主要功能包括:
ICMP主要分为两类报文:一类是通知出错原因 一类用于诊断查询
PING命令:
有的面试官会问,telnet是23端口,ssh是22端口,那么ping对应哪个端口?
ping命令是基于ICMP,是网络层,而端口号是传输层的内容,在ICMP中不关注端口号这样的信息
traceroute命令 也是就与ICMP协议实现 能够打印出可执行程序主机一直到目标主机之前经历多少路由器
之前讨论了IPV4中,IP地址数量不足的问题,NAT技术当前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主要手段,是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局域网内 有多个主机都访问同一个外网服务器 那么对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中 目的IP都是相同的 那么NAT路由器如何判定将这个数据包转发给哪个局域网的主机 NAPT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使用IP+PORT来建立这个关系
这个关系也是NAT路由器自动维护的 在TCP的情况下,建立连接时,就会生成这个表项 在断开连接后 就会删除这个表项
NAT具有很多技术缺陷 无法从NAT外部向NAT内部建立连接 转换表中的生成和销毁都需要额外开销 通信过程中一旦NAT设备异常 即使存在设备 所有的TCP连接都会断开
路由器一般都具备NAT设备的功能,通过NAT设备进行中转,完成子网设备和其他设备的通信过程
代理服务器看起来和NAT设备有一点像,客户端向代理服务器发起请求,代理服务器将请求转发给真正要请求的服务器,服务器返回结果后,代理服务器又把结果回传给客户端
- 从应用上讲,NAT设备是网络基础设备之一,解决的是IP不足的问题,代理服务器更贴近具体应用,比如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加速器等等
- 从底层上讲,NAT是工作在网络层,直接对IP地址进行替换,代理服务器往往工作在应用层
- 从使用范围上讲,NAT一般在局域网的出口部署,代理服务器可以在局域网上,也可以在广域网上,也可以跨网。
- 从部署位置上看,NAT一般集成在防火墙,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上,代理服务器则是一个软件程序,需要部署在服务器上
代理服务器是一种应用比较广的技术
代理服务器又分为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反向代理一般作为一个缓存,正向代理用于请求的转发。
花王尿不湿是一个很经典的尿不湿品牌, 产自日本. 我自己去日本买尿不湿比较不方便, 但是可以让我在日本工作的表姐去超市买了快递给我. 此时超市看到的买家是我表姐, 我的表姐就是 "正向代理";
后来找我表姐买尿不湿的人太多了, 我表姐觉得天天去超市太麻烦, 干脆去超市买了一大批尿不湿屯在家里, 如果有人 来找她代购, 就直接把屯在家里的货发出去, 而不必再去超市. 此时我表姐就是 "反向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