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创意教学设计元件一例

            《马说》创意教学设计元件一例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

      本文是一篇比较经典的文章,文章写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导致的。而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文章的首句,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说的很明确。而后又提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活画出他们无知愚昧的形象。运用这种托物寓意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掌握这种写法的作用。也让学生建立如何体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1、初读感知为什么作者提出:天下无马,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通过学生的初读感知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联系文章前面提到的千里马的表现和食马者的问题。

      2、策之不以其道,这里的“道”应该是怎样的道。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谈谈这里所提到的“道”

        明确:这里策之道,具体是指的用正确的方法去驱驶千里马。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与成绩不足的同学一样,对于吸收能力强一些的,我们要用难度高一点的去刺激他们的学习。而对于偏后的同学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要适合我们自身成长的方式去引导,去教化从而是才美外显。

      3、食之不能尽其才,喂养千里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这里的“千里之能”是象征作者的哪一方面。联系作者和千里马的关系理解该句。(展开细读并分析)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千里马的嘶鸣,却不能懂得它得的他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的前面,反而是埋没了千里马的能力,也是真正不动千里马的人。进一步托出“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实例分析: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做了一件好事,却被人嫌弃。比如你放学在马路上随手捡起一些塑料,倒还被人数落没有出息。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样的表现你该如何去做,是做文中的伯乐还是做文中的食马者。

【创意教学活动设计说明】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统治者的昏庸、不懂得赏识人才,从而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按照文中原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空有一身才能,但却报国无门而感到惆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无知和愚昧感到失望。通过文中“食马者”的无知和我们日常生活形成对比理解。这样对于学生的感知更为深刻。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这几句归纳全文,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对“食马者”进行了深刻的嘲讽。“不知马”三字,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马说》一文虽短,结构却十分严谨,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昧、无知,痛斥了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的当时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控诉。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说》创意教学设计元件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