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

前一阵有个朋友打听coaching认证培训的事情,她在公司里做了不少年,至今都没升至“高管”,我看得出她志不在此,如果不是念着跟创始人荣辱与共十几年的无法割舍,她早就仗剑天涯云游四方了。与很多成功人士一样,管理做久了,慢慢都会对心理学、身心灵、NLP、萨提亚、埃里克森、海灵格、教练技术等感兴趣,她也不能免俗[偷笑],选了不那么“玄幻”的教练技术来开始征程。

从2011年离开培训公司,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接触这个领域了,一些原来的同事坚持做到现在,也都成就不凡,所以我受人所托,我也温故而知新。一圈打听下来,除了脑神经、脉轮、正念等还有一些说不上来的神奇语言外,我熟悉的语言体系还在,自己仿佛又回到那个眼前大放光明的入门时刻。

coach包包的logo是个四轮马车,这就是coach的本意了:把人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的工具。coaching作为一门手艺,“运输人”的方式最简便的就是GROW模型:先确定要去哪里Goal-然后看看现在处在哪里Reality-再想想可以有什么选择到达Options-最后落到行动计划Wrapup。这个模型模型的发明者Whitmore强调,coaching中主要是激发对方的Awareness和Responsibility。我自己觉得,GROW模型还是偏problem solving了,不自觉会滑入到替对方思考和探索答案的陷阱中。

这就是co-active coaching中提到的第一层次聆听:聆听自己的内心,焦虑地想下个问题该问什么,焦虑地寻思问题的答案以给对方启发,慢慢地眼前没有人而只有那个problem了。不去想problem只关注眼前的这个人,关注眼前这个人看待、感受、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是coaching的方式。这样才能聚焦关注以实现Whitmore一直以来都强调的“觉知”和“责任”。

现实中要做到有很多信念和技术需要建立和练习。比如聆听的三个层次,各有用处;基于好奇心的powerful question;快如闪电的直觉那种熟悉信任的双方之间的“来电”;执着地追求行动承诺和行动结果,毕竟coaching要促进行动;还有无处不在的自我管理,随时对自己有觉知,在摸索中共同去找到微弱的光亮。

“在目标和信念之间,就是这样的技术,”后来,我跟那个朋友介绍时说:“这些技术不局限于教练语境,生活和工作中时不时都可以用,如果一定说有什么用,您可以自己去尝试,我的感觉是与人在生命深处相遇。”️遇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