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小英雄”做得对吗?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作者


最近每天晚上照着书,给孩子讲中国古代的传说:《哪吒闹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越讲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些传说已经有几百上千年历史了,小时候父母就给我们讲,我们也给下一代讲。但当我现在做了母亲,具有一定理性意识以后,再读这些故事,却发现它们多多少少对孩子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影响。就拿《哪吒闹海》为例。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哪吒被设定成一个小英雄的形象,见义勇为,为民除害。可客观一点看,哪吒心思窄小,还暴力欺人。龙王三太子是做错事了,但哪吒就不能坐下来好言相劝吗?不能报警吗,一定要把自己卷到是非的漩涡里吗?非要半句不和就动手打人,打人还不行,还得把人往死里打,打死了还不算,还得抽根龙筋给父亲做腰带显摆吗?搁现代,现实中若真有这事,估计能登上今日头条了,题目是:《暴脾气官二代一言不合至人于死地》。现在,恐怕是作为反面教材的,可我们一直当成英雄事迹来给孩子讲。对孩子能有好影响么。

再者,哪吒难脱仗势欺人的嫌疑。谁给哪吒胆量,让他打死龙王三太子?除了父亲李靖,他的师父太乙真人也绝对是一个强硬的后台。我们都读过《西游记》,里面大部分妖怪,谁能有一个宝物,就已经是妖怪中的上品了,像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黄眉大王的袋子,铁扇公主的扇子。神仙也不例外,观音菩萨的玉颈瓶,太上老君的精钢镯。可哪吒呢?人家刚生下来,太乙真人就赏了乾坤圈、混天绫两件宝贝,死而复生之后,又赏了风火轮和火尖枪,一共四样。这得和太乙真人有什么样的关系?歪了想,恐怕只有直系亲属才能做到这么慷慨吧。这是题外话了。哪吒出手太狠,能不能有点同情心,稍微点到为止,把掳走的孩子救回来就行了,结果非得闹个这么大的事,自己也兜不住了。试想,要是太乙真人没本事把哪吒救活,这个故事对孩子更有教育意义——脑袋多大,带多大帽子。

第三,会撸袖子,不会动脑子。东海龙王搬来其他三个龙王来水淹陈塘关,哪吒怎么不打回去了?打不过怎么不想办法呢?怎么不去找他师傅,他师傅不是既疼他,也支持他的么?可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自杀。死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这境界的确是够伟大的。但给三四岁的孩子讲,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遇到困难就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关键是许多时候,牺牲了自己,也成全不了别人。生活中,有多少不会游泳还要跳水去救人的人?有多少跳进火海去救人,人没救回来把自己搭进去的?

太乙真人在哪吒自刎以后,又来救活他,说明他是赞成哪吒杀人和自杀的做法。神仙都站在哪吒这一边了,还没形成主观判断能力的孩子,你觉得他会站在哪一边?

真实的世界里,哪吒的故事更有可能是这样的:哪吒从太乙真人那学了一身武艺,某日发现龙王三太子掳走了村里的孩子,哪吒去营救,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龙王三太子仍然不从,哪吒生气打斗,龙太子没斗过哪吒,负气逃走,向父亲告状,父亲让三大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出现,告诉他们是英雄就比试比试,拿老百姓出气算什么英雄?双方斗在一处,哪吒发现自己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太乙真人及时赶到,助弟子一臂之力,同时也武力威胁四大龙王,告知以后不准来村里为非作歹。龙王受到了制约,哪吒也做成了好事。虽然没有除恶扬善,但坏人再也不敢做坏事。好人手上也没有粘上不必要的鲜血。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大快人心和痛不欲生,更多的是沾沾自喜和隐隐作痛。善恶并不分明,但两者更趋于平衡。

故事为了戏剧性,夸张了善与恶,打破了生与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怎么办呢,为了让故事更接地气,更具有启发性,只能是每次给孩子讲完,讨论讨论,这个人物到底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对读物保持一份理性,也许对孩子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吒闹海,“小英雄”做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