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笔记—目标为什么总完不成?

《最小阻力之路》

常规思考模式: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失败原因:本质上是靠内心的愿望来改变行为

分析:事实上,这种愿望和现实都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拉力。这就好比你站在两道墙之间,身上绑着两条相反方向的皮筋,同时对你起作用,当你向着减肥的目标努力的时候,拼命运动、饿肚子,这时后面的皮筋就越拉越长,对你产生的拉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有一天你就被拉回去了。然后舒服几天,你又会想,不行,我得保持身材啊!于是又开始往前用力。  

这样的结果是啥?一方面,是行为上不断反复;同时另一方面,你心里也不断自责,内心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内心疲惫就会诱发一种“操控冲突”的策略,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这种内心的疲惫感,我干脆放弃行动,降低标准,给自己个理由。比如说干嘛搞得自己那么累啊,快乐就好。那直到有一天突然又感到压力了,比如说感觉自己体重又要增加了,心想坏了,这时才会又折腾几天。这就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主观上不再愿意去行动,而行动都是迫于压力,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行动力越来越小,你最开始自我改变的雄心大志,就慢慢熄火了。所以说,“改变问题”的模式实现不了自我改变;或者进一步说,这种思考方式正是每次改变失败的深层原因。

改变方法:从解决问题的思维,转向“创造模式”,通过分析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异来开启行动

步骤:

1.认真思考目标,清晰明确,可达到

所以说,像“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样的模糊目标肯定不算。作者的建议是,先给自己定一个看得见,较短时间就能够达到的目标。比如你现在一个月挣1万块,那么你可以尝试达到一个月多挣3000。这个清晰的目标会拉动着你向前走。

2.认真分析自己现状

比如说你的现实是刚刚勉强能写1000字的文章,每周才能挤出一篇。你却定下来一个月要写一本书的目标,这肯定是办不到的。所以说,只有对你的愿景和现状都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帮助你产生真正的行动,进入真正的创造模式,当你进入创造模式之后,一切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了。

3.三个阶段:萌芽期、同化期、完成期

萌芽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选择。注意这个选择要依据创造的原则,而不是回避的原则,打个比喻就像踢足球,你一定要选择进攻而不是防守,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目标,而不是为了避免失败,这样的目标选择,才能叫“创造”模式。

接下来,就是不断围绕这个重大选择进行一系列的小选择,也就是说把大目标分解成日常的小目标。比如你既然想好要当一名作家,那你今天下班回家以后是看球赛,还是读读书写点东西,你就得在心里做一下选择。这样通过每一次的小小选择,来强化和坚定我们内心的大选择。

这样慢慢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愿景并不像最初看起来那么难,你开始广泛地学习,大量地同化知识,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这时候就进入了同化期。最后,到了一定阶段,你会到达完成期。比如说你写出了自己第一部作品。但是完成期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那就是避免临门一脚前的退缩,比如说会觉得自己写的简直是垃圾,但同时又舍不得放手这个作品。这时候,你应该建立的心态是什么呢?就是坦然接受,告诉自己,一切已经结束,我们只需要完成就可以了,不用管质量好坏。如果还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就定一个新的目标,再来一个新的循环。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一个一个循环里进步特别大。

你看,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之所以总是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它并不符合我们的心理特征。下次想做改变的时候,不妨试试这本书里提到的方法,别想完成的好不好,就把完成一个个循环当做使命,这样,不知不觉地就可以进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读笔记—目标为什么总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