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共生 教学相长 ——余映潮老师《曹刿论战》课例研讨

    文言文教学一直倍受广大一线教师重视,因为它既是学生学习的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文言文教学应该学什么?第一,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首先体现在文言上;第二,学习文言文,实质上是体认文言文的言志与载道;第三,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第四,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初中文言文日常教学很容易走入两个误区,要么重言语翻译,要么重文章清议,造成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割裂。而实际上,我们要认识到,对一篇文言文来说,“言”是“文”之始,“文”是“言”之成。我们不能只是孤立的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也不能在没有读懂文字的前提下,一味地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作者所言志所载道。要做到“言”为“文”所用,“文”要有“言”支撑,“言”和“文”要有机融合,共同存在于文本教学的整体之中。如理解字词时不孤立,可以放到语境中,也可以是学生不得解时再去引导,文字、文学、文章、文化,一体四面,相互依存。

    王荣生老师提倡“一体四面”的文言文教学,实现“言”与“文”的内在的统一要求。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的周莺等提出了“言文合一”、“言文并重”的理念。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共生理论”,指出“它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是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编者、作者之间平等的多元对话,是以活激活、共生共长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繁荣。”文言共生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还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欣赏文章内容,感受从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意蕴;二是在执教过程中不能将教学过程机械地割裂为字词教学和内容欣赏两部分,而是要将两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细腻的品读过程中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对文章的审美、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即“在解词析句中领悟文章(文学)意蕴、文化内涵;在探究文意时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感。

    纵观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一文,让学生积累言之丰,品析文之美,真实地领悟到文章的“文”美“言”丰,和黄厚江老师的“文言共生”理论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余老师在“言”与“文”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两点:一、言,重学习方法;二、文,重品读赏析。

    学习文言字词,余老师引导学生“趣学”,主要运用了“成语印证法”,“批注积累法”,“自读自讲法”,“知识卡片法”等,让学生学会了由一个词到一类词的整理,梳理和整合,收获颇丰。

    如开课之初用“一鼓作气”引入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诠释成语,丰富知识,既有“言”的积累,又有“文”的渗透。之后在“趣学字词”环节,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让同学们说出了含有“谋”、“惠”、“辙”、“逐”、“克”、“竭”、“盈”、“测”、“靡”等字的成语,来印证这些字词的意思,并随时在书上进行了批注。突破了传统的文言字词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成语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在理解对话意思时,要求学生“一层一层地解读,对着书本,看着注释,把这句话给自己讲清楚。”在“自读自讲”的过程中,又对“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盘点,让学生用大括弧做成知识卡片批注在课本上,加强记忆。余老师的文言字词教学重积累、重方法,做得扎实而有效,为接下来的文段品读赏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余老师引领学生从五个角度对文本进行了美点赏析,一、对话精彩之美——富有个性;二、结构精致之美——起承转合;三、内容丰盈之美——叙议结合;四、人物比照之美——客观评价;五、语言精练之美——言简意丰。在春风化雨般的润泽中,同学们对史学散文的特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古文言文的学习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余味无穷的课堂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新的思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课堂实践,变革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开展文言文阅读思维训练,切实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夯实传统文化基础。以逐步达到文言共生,教学相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言共生 教学相长 ——余映潮老师《曹刿论战》课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