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小说

小说对我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我所有文学的启蒙,都是从小说开始的。而我的童年时期到青春期的跨越,也是从小说开始的。

我接触小说比较早,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看世界名著了。当时读过鲁迅的杂文和散文,可惜读不太懂,就慢慢放弃了。后来,开始阅读《巴黎圣母院》《羊脂球》《爱丽丝梦游仙境》等脍炙人口的外国作品。这些外国的名著,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飞翔着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于是,在这些书的影响下,我开始慢慢的学着自己写小说。

我对于小说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对于编故事,我特别在行。在小学拿过全校作文比赛三等奖,上初中后更是好几次作文得高分,被老师挑出来念。我享受着这些殊荣的同时,也深深明白,这些都是看小说、写小说带来的。我要坚持下去。

其实说实话,认真的去读一本原著小说,挺难的,因为它不进要求你有过人的领悟能力,还要求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和跑八百米差不多,中间不能停,一停就准完蛋,后面会越跑越累,越累越想停。我记得高二我读《红楼梦》的时候,那一本厚厚的书,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啃下来。不是我对它不感兴趣,实在是中途读书时,老是心痒痒想做点别的事,结果一放下书,就停不下来了。所以奉劝各位小伙伴在读名著时千万要一气呵成,不然第一遍你读不好,后面就会越来越不想读。

后来上了高三,我的阅读时间开始慢慢变少,我也慢慢不再摘抄那些优美的句子了。我开始读一些时事杂志,开始看一些名著改编过的电影。说实话,这些旁门左道了解过来的小说,大多是不够详尽的。它们故事情结比较零散,对于作者想表达的那种意思却表达不够。如我在看张艺谋导演拍的《活着》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福贵的乐观和对命运多舛的韧性。当我去读余华写的原著时,我更多的是读出来一种晚年富贵和老牛相依为命的孤苦与释然。这两种感觉是不一样的,电影很多时候,想表达的是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故事情节,而铅字组成的小说是会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力,读者能在每一个字中,吮吸到作者给我们的营养,剖开来讲,就是作者带给我们的精神层面的财富,这种感觉,电影是表达不出来的。

如果从我五年级的时候算起,直到现在,我已经读小说快十二年了,在我心中,小说已经成为了我割舍不断的童年情结和青春记号,不管我读的是哪个国家的小说,也不管我读的小说是谁写的,有名或者无名,我都是那样地感谢这些可以阅读的日子。读小说其实不难,但要从小说里面汲取到有用的东西,那就需要下功夫。私以为,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小说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强调时间或者空间顺序,小说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些拼凑出来,好像也不能完全组成一部小说。小说还得有生命力,如巴金的《家》,那些狂风暴雨般的句子,正是一个正值青年的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激情岁月,这种感觉,会回荡在心里很久很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