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332———谈 立 志

                学思践悟332———谈 立 志

                      (2020年1月7日)

      阳明先生在《教条式龙场诸生》中,提出“王门四规”中的第一条就是“立志”。通过再次听取博仁导师讲解和书娟老师点评后,对于“立志”又有了深切感悟。悟思泉涌,激发“三问”:

      一问,为什么“立志”?阳明先生提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建功立业的人,那一个不是先立志后事成的。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就犹如没有脊梁骨一样,如泥一滩,是永远直立不起来的。往重处说,人无志,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呢?浑浑噩噩、潦倒一生者,那一个不是无志之人。正如阳明先生所说: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起至关生要作用的,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志气的高远。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不立志,没有长远的志向,也是走不远,发展不好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二问,立什么样的“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志不立者,事不达。什么样的人,就会立什么样的“志”。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远志向,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在听博仁导师讲解时,他讲到“有的人想一年赚100万。”博仁导师说这不是“志”,而是个人的目标而已。这里讲的“立志”是做什么样的人。听了博仁导师的讲解,我初步了解了目标和志向的关系。作为一个人,当官赚钱不是“志”,而是个人的目标而已。孙中山有一句名言: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阳明先生云: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所谓“立志”,就要立圣贤之志。作为当今和平时代的中国人,就要立自省、利他、致良知、为人民服务的中国人。

      三问,如果实现所立之志?立志不是目的,根本的在于实现所立之志。哲学上讲“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立志一事,也是如此吧。在实现过程中,会矛盾丛生,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关键就看怎么办了。我认为,要做好三个“斗争”。

      一是与志向的斗争。志向就是方向,就象一面旗帜一样,时时引领我们向前进,对于人生的意义非常之重大。正确的志向,会让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错误的志向,只会把人引入歧途而难以自拔。阳明先生在《教条式龙场诸生》中引用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这段话,也许不容易让人理解,我也是一知半解。但我认为,阳明先生放在“立志”篇中,是有他的道理的,我理解是讲“志向”问题吧。所立之志要符合大众的、社会发展方向的、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阳明先生倡导立圣贤之志,我认为就是让我们明确方向,不入歧路。即使做不成圣贤,但走在圣贤的路上,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名品行高洁之人。

      二是与私欲作斗争。今天,书娟老师在点评时,她说:“当人有私欲产生时,当内心萌发想要什么的时候,告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有这样的私欲应该吗?”当我听了这几句话时,我内心中有一种“挣扎”的感觉。这种“挣扎”之感,就是内心在斗争吧?当时,我就想,即然我立志成为一名“自省、利他、致良知”的人,就不能让私欲占了上风,就要战胜它、打倒它,时时刻刻去不断地去反省、去警省、去自省。

      三是与懒惰作斗争。凡是所追求的积极向上的所有事物,都是让人费劲的、吃力的、不易得到的。学习阳明心学也是如此吧。每天早起晨读,没有坚忍不拔之志,是很难做到的。也许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就可能出现懒惰的行为。当没有这事那事时,能坚持;当心情大开时,能坚持;当遇上不开心的事情时,还能坚持吗?当遇到工作上生活中的事情与学习冲突时,还能坚持吗?这里面不是存在很大的斗争吗?

      今天,开了一天会,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自己又是不愿意敷衍了事的人,要做就想把所学之事做好,就要挤时间日行一善、挤时间自省、挤时间写感悟,这不存在斗争吗?

      与志斗,其乐无穷;与私斗,其乐无穷;与懒斗,其乐无穷。坚持在斗争中,开心快乐地学习!

            兖州,陈涛,2020.1.7.20:03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思践悟332———谈 立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