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沐师恩今亦然——感念胡安勋老师

文/任党军

一直以来,只要想到恩师们,其中一个眼神充满睿智、几乎根根短发竖立、身姿既挺拔威严又儒雅庄重的的影像总会格外清晰地奔来眼底。他,就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胡安勋先生。

那时,我们既期待上他的课,同时又害怕上他的课。期待,是因为他的讲课声情并茂,言辞丰富优美,内容引人入胜,板书漂亮养目,实在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害怕,则是出于担心自己没有完成好所学东西或是不小心触犯了课堂规矩而受到老师的严厉责罚。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用时下的话讲,当是“痛并快乐着”吧!这,一方面使我们逐渐产生了对语文的兴趣,甚至说是情怀;另一方面也逼迫我们打下了一些扎实的语文功底,增长了自制自律的功夫。

三十六年后的今天,当我仔细回想这段往事时,还能比较清楚地记得老师当初给我们上的一些课文,如:《长城》、《桂林山水》、《草原》、《大兴安岭》等,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对祖国大好山河、壮美风景的无限遐想和热烈向往;《别了,我爱的中国》、《示儿》等,又使我们被其中蕴含的深沉炽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穷人》等对劳苦大众栩栩如生的刻画,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对他们的遭遇深感同情;《黄河象》、《琥珀》等文章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无限憧憬……进而,老师那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的范读指导,对优美语段、含义深刻词句的品味讲解等都一一泛化开来,浸润心头。

现在想来还颇觉自豪的是,我们胡老师讲课技艺之精湛,不仅令我们这些学生陶醉,还引来一批批的老师观摩学习,其中不乏有远道而来的外联校老师。这无形中也激励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劲头。为了不给老师丢脸,也为了能在课堂上有优秀的表现,我们训练朗读不厌其烦,背诵过关争先恐后,锻炼发言顺畅流利,记默字词准确无误,应对提问凝神敏思,端正坐姿不敢含糊……

老师不仅课讲得精彩,对语文知识的系统归纳、检查落实更是大费心血、不惜气力,但这也让刚刚领略语文之甜的我们,随即又饱尝了难以承受的大量背诵任务之苦。

印象最深的是在复习阶段。我们人手两册老师用蜡板刻印的资料:一册是关于生字、多音字、解词、句子含义等语文识记知识的,眉目清楚醒目,字迹工整漂亮,内容全面详实;一册是供我们背诵的优秀作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都有。可以说,这两本册子中的字字句句都凝聚了老师广搜资料、全面查寻、精心选编、辛苦刻印的感人付出,都寄托了老师对我们学好语文、考出好成绩的至切希望和美好期盼。遗憾的是我们当时只聚焦在“怎么能把这么多的东西背会”的愁苦上,很少能领会此意。于是,一边叫苦不迭,一边又不得不竭尽全力地放声背记,经常背得声音嘶哑、精疲力尽、几近绝望。即使这样,一旦完不成指定任务,老师也绝少妥协让步,不是放学留置,就是罚写作业……总之,非要逼迫你发掘出最大程度的能量来。

我虽然那时记忆力还不错,但也有两次被惩罚的情形,至今还觉苦涩。一次是没有按时背会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于是黑漆漆的夜里,我和三两个“难友”就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苦丧着脸,一遍又一遍地哼哼唧唧着令人懊丧的大段文字。还有一次是被老师罚抄范文,因为实在犯困,母亲心疼我,就劝我先睡,她会模仿我的字迹抄好的。我虽觉不塌实,但敌不住睡意,还是先睡下了。等到第二天一早,看到母亲的字和我大相径庭,一时害怕再被老师重罚,竟胡乱朝母亲发起邪火来……

有一句名言说,学问的根是苦的,果实却是甜的。真是这样!吃过了这样一些苦头,背诵了几十篇文章后,我们班同学的语文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整体均分不仅在全中心校、全联校甚至在全县都名列前茅。于我来讲,初中两年作文的吃老本,乃至现今的爱好写作都与当时胡老师卓越、严厉的执教有莫大的关系。前多天与存朋同学谈及胡老师时,他感慨地说道:“如果没有胡老师当年的高压,没有他逼咱们打下的几十篇文章底子,恐怕咱们都不可能有现在这两下子。”深以为然。

谈到胡老师教授的语文知识,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的、地、得”的用法,简明易记好用,那就是: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这令我十分受用。

至今还记得,一段时间内胡老师晚自习放学前给我们读小说的情形,常常我们意犹未尽,他就戛然而止;临毕业前,他说要写一段快板词,把我们班每个同学都编进去……这些都令当时的我们心驰神往、切切以盼。虽然最终老师都没有给出下文,但并没有妨碍他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因为在那个物质还比较贫瘠的年代,我们从他那里领赂到了文学的无穷魅力,也习得了人生的一种美好情怀。

比其他同学幸运的是,1998年我还在老师担任校长的阳祖中学代了半年英语,其间,又耳闻目睹了他很多风采。

他的脱稿讲话总是激情满怀、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用语生动、滔滔不绝,极具感召力和引领力。我曾经问他如何做到的,他笑了笑,说道:“没有什么神妙的,平时说话纯粹点,临讲话前想通透点,围绕要表达的几个意思展开就行。”我赞同他的说法,但又觉得不够,应该还有深厚的语文素养以及经年丰富的历练。

有人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些端倪。我亲耳聆听过他用文章的形式在全校教师会上深刻闸述开玩笑要适度的话题,很受启发和教育。他为修缮校舍筹集资金时,给阳祖村台胞翟克并先生书信一封,很快便得到积极回应,称他“一个小鬼,用了一封信、几段话,就‘骗”走了我十来万元钱。”

他工作不留情面,而又讲究方式方法。一次,因为某事批评了某领导的亲戚,这位老师一赌气就离校返家了。按常规的解决方法恐怕很难快速奏效,而学生又耽误不得。于是,他把大家召集到一块,说晚上抽空大家一起去他家吃酒,他不跟着来咱们就不走。于是,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大约2001年,听说他已调任风陵渡堡子中学校长,便去拜访他。他说,刚到任时,这个拥有许多高级教师、又处于繁华集市的一流中学的师生们,对他这个来自山区三流中学的校长并不信服,工作很难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磨合,大家对他的能力折服后,管理就顺当起来了。”打铁还得自身硬”,我的胡老师就有这样的实力。

不久,我到了运城教书,很少回去,就再也没有见过他的面了。但不时地还能闻知他的消息:登报了,被称为“三铁校长”;任风陵渡实验中学校长了;升职联校长了……

我深知老师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事务越来越忙,将近二十年就没有再同他联系过,但他给予我的教益却深深地镌刻在心头,催我前行,励我奋进。

前段时间看到任俊朝老师的一篇杂文,引起强烈共鸣,由此产生对他文章的浓厚兴趣,因此托人找来他的微信名片进行了添加。因为他和胡老师同为多年校长,彼此相熟,便又通过他再次联系上了胡老师。

时隔近二十年,师生间的第一次通话愈显激动热诚而又持久,这次我受到了很多凝结着老师一生体悟的经典话语教诲,诸如:“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今日事,今日毕,要做成一番事业,就得事不过夜”、“做人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但前者比例要大得多”等等。

过了几日,老师又打来电话说,看了你在朋友圈发的书法作品,感觉很不错,你是我学生中少有的与笔墨结缘的人,可要多临帖多领悟多提高啊;也要通过归类,坚持诗词积累,厚实文化底蕴云云。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深感沐浴在师恩的朗朗光照中,真是无比温暖和幸福,同时又得到极大的鼓舞。

前几天,当我在朋友圈发了临摹的《兰亭序》后,不久,老师便发了一条评论:“挺好,法帖是书法的根本。”话很简短,但”书法的根本”一词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引发我无尽的反省和遐思。

胡老师教我们时,年仅二十二三岁,就已经是才华出众、远近闻名的好语文老师了;三十岁左右,虽然依是民办教师身份,但因教学成绩非凡、工作能力过硬被上级破格任命为校长;此后又连续担任了二十五年校长,在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不凡人生。他自身奋斗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就是一个个无言的人生教诲。我想:人生发展的根本恐怕在于一种执著的热爱和追求吧!

少沐师恩今亦然。此生拥有胡老师这样的恩师,真的是非常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沐师恩今亦然——感念胡安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