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85天 5.11 无欲则刚

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学《论语》,第85天

原文阅读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讲解

孔子说:我还没见过刚强之人。有人回复说:申枨不就是嘛。孔子说:这个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做到刚强。

启发思考

        申枨据说是孔门弟子之一,有人说是“申党”、“申缭”,也有怀疑是“公伯寮”(公伯缭)。到底是谁,我们在此不做考证。重要的是孔子提出的“刚”字。

        有弟子认为,申枨应该算是刚强的人,因为他非常好学,每次和人辩论,从不让步,态度十分强硬。但孔子说,申枨私欲心重,不可能刚强。这句话是成语“无欲则刚”的由来。

        孔子后面说到“刚毅木讷,近仁”,“刚”是儒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精神品质,对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的强健有很深影响。

        这种至大至刚的人格品性,从孔子开始、到曾子再到子思、孟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到清朝,林则徐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所以,刚是无欲,不是态度强硬,是内心强大,是求己不求人。 程颐注解说,人有欲则不能刚,刚则不屈于欲。不过,儒家讲的无欲,不是佛家、道家讲的无欲,不是四大皆空,什么也不要,而是指没有贪念私欲。

        刚是指能够坚持原则,合乎义理的可以做,不合乎义理的坚决不做。刚也是指志向远大,是不为外物所屈,拒绝诱惑,能够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目标。自古有志者少,无志者多,所以孔子感叹说他没见过。

        孔子的话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判断一个人,不管他如何装腔作势、夸夸其谈,只要张口闭口围绕着我转悠,只要专营于私利私欲、只顾争一日之短长,只要整天有怨气,他就不是一个刚强者,而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可怜虫。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85天 5.11 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