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认知天性》 作者:彼得、亨利、马克
记得我刚入职目前的这家公司时,HR给我做了一份性格测试:PDP行为性格测试。我记得自己是考拉,就是趴在树枝上咬着按树叶的那个家伙。这类测试,一方面能让被测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领导同事伙伴了解,更好的针对性沟通。
其实,在学习方面,也会因人而异出现不同的学习风格。
请回忆下,当你拿到一部新手机的时候,你是先看使用说明书还是先开机摸索?
这便是其中两类不同的学习风格下的学习行为。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学习需要主动。主动是一种能自我掌握的状态,而能实现自我掌握,就需要我们有自知之明,了解和确认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习效果才会更有效益。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那么我们在沟通中,需要主动掌握并采取对应的沟通方式,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学习效果受学习方式影响,学习方式受学习类型影响,而学习类型,在心理学角度,又受影响于智力差异。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至少拥有两种智力:一种是流体智力,指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积累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过去的学习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者心智模型。两种智力交互作用,让我们能够学习、推理并解决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将智力分类成:分析型、创新型与实践型智力。
分析型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考试测验中的问题;
创新型智力是我们综合并应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应对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
实践型智力是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你属于那种学习方式呢?
不管是哪类学习智力或者方式,我们的目的还是在于如何通过合适的学习方式提升能力。
其中上一章节,作者提到过:我们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中学到知识。因为在不擅长的工作中,我们无法准确的评估出能力差。那么才能突破这个现象?就是动态测验。
学习是通过解码、巩固、检索来实现。
动态测验,就是验证漏洞、不足、缺失,以便实现针对性练习提高。
动态测验步骤:
1、通过测验感知自己知识或技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2、运用反思、练习、间隔练习等方式提高能力
3、再次测验自己,留意哪些方面已有改善,并同时注意其他方面的不足。
当我们明确锁定自己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项目后,我们需要运用结构化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就好搭建乐高积木一样。
结构化构建知识架构,就是将众多的知识积木根据内心构图来规划和搭建,从而形成模型。
我是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现在回顾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构建知识架构的过程。
一副好的作品,需要有符合审美的构图、有色彩分层的光影,有情感内容的传递;
比如下面这副照片《超越自我》;
当时用手机拍摄,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去细思慢想,但不等于不想。因为在拍摄之前,对于现场的光影、运动员入境的画面、背景取框,其实早就心理推演过了。
我现在能做到这个应对反应,也是基于我们前期不断的反思、练习、间隔练习、反馈修正,针对性进行刻意练习获得的。在一定程度上,我掌握了摄影的知识与技能,并提炼出拍摄结构。
结构无处不在,我们需要用运用结构才能把握结构。当学习这件事,我们掌握了学习的机构,那么我们的学习能力,将实现迭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