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之晁错

前154年,晁错被汉景帝宠信,升为御史大夫。这天,晁错正在办公,远在家乡的老父亲突然到来,直接给了他一耳光。晁错捂脸大惊:“父亲这是何意?”晁父怒道:“逆子,晁家要因为你家破人亡了!”

晁错一头雾水:“父亲,我如今是大汉朝的御史大夫,皇上身边的红人,前途无量不说家族也会因我而富贵,何来家破人亡?”晁父怒气冲冲问道:“现在外面风言风语说你要让皇上削藩,可有此事?”

晁错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骄傲道:“不错,我正在和皇上商量削藩。”晁父听罢,立马破口大骂:“愚蠢,你跟皇上不过君臣,皇上跟诸侯王却有血脉之亲!你一个外人掺和什么皇帝家事?”

晁错无奈解释道:“如果不削藩,汉室江山不稳,皇上就会寝食难安。”晁父激动道:“若削藩,汉室、皇上是安稳了,我晁家就家破人亡了!”“父亲,你不懂国家大计,在家养老即可。削藩完成,我为首功,晁家都会因我而荣耀!”

晁错斩钉截铁的话语镇住了父亲,晁父愣住半晌,最终没有反驳,而是泪流满面道:“既然如此就随你,但我不想看到大祸临门!”说完晁父摔门而去。不一会儿,有人着急慌忙跑来禀报:“老爷吞药自杀了!”

晁错闻言一声悲叹,无力地瘫在座位上,他既后悔自己言辞太过激烈,又无奈于父亲的愚蠢和固执。对他来说,这条让他飞黄腾达的路,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回头的……

匆忙料理完父亲的丧事,晁错又迅速投身于公务之中,他觉得是时候在朝堂正式提出削藩提议了。其实削藩他早就与汉景帝商议良久,不然外面也不会有风言风语。这次提议就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这天早朝,晁错姗姗来迟,一踏进殿内,汉景帝就叫道:“朕的智囊来了!”说罢亲自上前迎接,态度恭谨至极。早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就用自己的口才折服过他,因此对他这种态度也见怪不怪。

晁错缓缓步入,两边朝臣看向他的目光都有些畏惧。当初老丞相申屠嘉谴责他的过错,结果用三寸不烂之舌,反让汉景帝责罚了申屠嘉,最终导致申屠嘉羞愧难当自杀,其搬弄是非属实有些可怕。

朝会开始后,晁错开门见山,献上筹划已久的《削藩策》,一边指出诸侯王尾大不掉,削亦反,不削也会反的真相,一边将诸侯王所削减的军队、领土也一一写明,汉景帝看完后命群臣传阅、提问。结果,朝堂一片鸦雀无声。

史书记载,这次会议“贵族公卿莫敢难”,有申屠嘉的前车之鉴,自然没有一人敢对《削藩策》提反对意见。就这样,汉景帝下旨正式推行削藩策,而晁错全权负责,大汉诸侯王的生杀予夺,尽在其手。

晁错一派春风得意,诸侯王却怒火中烧。夺兵权、削土地、收赋税,晁错肆无忌惮地切割他们的蛋糕,真把他们当泥捏的?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这场叛乱声势浩大,让大汉和平已久的半壁江山重燃战火,天下为之震怖。汉景帝接到消息后愣在原地,年轻的他哪里见过这种阵仗,顿时也慌了神。汉景帝急忙叫道:“快把晁错,朕的智囊请来!”

此时的晁错也收到消息,但他第一时间却在拍手大笑道:“袁盎,你死定了!”袁盎是晁错的死对头,曾在吴王手下当过官,如今吴王造反,晁错认为,只要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袁盎死罪就是板上钉钉……

正在这时,汉景帝的使者到了,晁错急忙进宫觐见。见到汉景帝后,汉景帝急忙问:“晁爱卿,七国叛乱声势浩大,您可有妙计啊?”晁错闻言一愣,这嘴巴平日巧舌如簧,这时却欲张无言了。

思索半天,晁错才缓缓道:“陛下您身负天命自可安然无恙,不如陛下御驾亲征,我坐镇后方为陛下守城,这是万全之策!”汉景帝听罢面沉如水,看不出情绪,良久后才道:“朕知道了,爱卿且先回去!”

晁错走后,汉景帝又召见周亚夫。周亚夫还没到,袁盎却不请自来。原来,袁盎早猜到晁错要害他,被迫下只能主动出击。袁盎苦口婆心劝汉景帝:“七国之乱打着杀晁错的旗号,您把晁错杀了,那叛乱自然平定!”

汉景帝心里暗暗称是,晁错的计策让他大失所望,袁盎的说法倒更合逻辑……周亚夫到后,汉景帝恳求道:“周将军若能平叛,朕许你一辈子荣华富贵!”周亚夫表示平叛容易,但需杀晁错,才能让叛军师出无名。

汉景帝思考良久,接着又收到朝臣们如雪花般飞来的建议杀晁错的奏折。最终,汉景帝才决定处死晁错……

这一天,长安东市人声鼎沸,披头散发的晁错被士兵押到了刑场。为方便辨认,汉景帝还特意给他穿上朝服,以示意天下这是货真价实的晁错。直到此时,晁错才感觉到死亡的恐惧,顿时无限悔恨油然而生。

他破口大骂道:“刘启你这个无道昏君,我对你忠心耿耿,你却要杀我以酬敌!我好恨没有听父亲的话啊!”晁错的脑海浮现出父亲着急的样子,他想说声他错了,但父亲已死,他也上了刑场,一切都已太迟……

公元前154年,晁错被汉景帝腰斩于东市,其家人也被满门抄斩。晁错死后,七国并没有停止叛乱,汉景帝无奈,只能命周亚夫踏上率军平叛之路。晁错的悲剧结束了,而属于周亚夫的悲剧却刚刚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之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