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改变命运的奇书你确定不想看?


同学你好鸭,今天是预备中知识型博主正经学习分享的第二天

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盛传这是一本能改变亿万人命运的奇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其更被誉为中国商界经典、是著名的培训教材,世界500强企业装备培训课程。

柯维的“七个习惯”思想揭示了一套让企业和个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则,给中国快速成长的企业和领导者带来了新的启发和人生感悟。

作者柯维鼓励读者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本书,除了要做到吸收还要能复述,做好在48小时之内与别人分享或讨论阅读心得的准备,他认为如此才能增强记忆、加深体会、扩大视野,更有动机的去运用书中的原则。

全书共计380页,分为四部分,共计十一章。

以微信读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为参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作者:[美] 史蒂芬·柯维

  译者:高新勇 王亦冰 葛雪蕾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数:380页


在正式讲述开始之前,请先扪心自问,这些问题有没有困扰过你?

1.明明读了很多管理课程,为什么还是管不好员工?为什么我不在他们就会偷懒?究竟要怎样他们才能即独立又负责?

2.看到朋友取得成功,我只能被迫把笑容挂在脸上,我丝毫感受不到高兴,甚至有点嫉妒。

3.每次都踌躇满志,但减肥总失败,我就是干啥啥不行。

如果有,这本书你可真得好好看看。不过先请放轻松,朋友。坦白来讲,你面对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很常见,作者的经历或许就能带给你一些共鸣。

一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身板又瘦又小,日常动作都太不协调,打球经常招来他人嘲笑。市面上大多主流做法都尝试过,以身作则做更优秀的父母,激励疗法增加自信,但结果都可想而知。

急得跺脚,心急如焚?似乎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作者和你一模一样。直到后来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尝试改变对问题的看法,才终于明白,原来比起对孩子的关切,他内心更注重的是要成为模范父母,以维持良好的形象,也正是因为此,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困扰,造成孩子的自我评价严重降低。

好在当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积极尝试做了调整,改变内心的真正动机,换个角度看待孩子。作者和他的妻子不再光想着千方百计地改变孩子,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特色、个性与价值,当放手相信孩子能自己处理好后,自然而然地也就改变了自己动机,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安全感,不再以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没想到,孩子接下来的表现竟然出乎意料的好,成绩显著提高,朋友交际也不像之前那么生涩。

如果教育孩子的例子不足以让你感同身受,作者的亲身经历绝对会让你豁然开朗。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晨,地铁上乘客们安静地坐着,或看报或小憩。突然,一名男子与几个小孩的到来打破了这平静安详的景象,孩子无礼地喧哗吵闹,撒野作怪,但男子始终无动于衷。

整个车厢上的人都很不满。作者看不下去,主动出面希望男子能管管孩子。可没曾想,男子轻声地说了一句让作者羞愧难当的话:“是啊,我是该管管,但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小时之前过世了,我们刚从医院里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大概也一样吧。”

我想你大概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也明白了作者的用意。

如果将行为和态度比作树叶,那思维方式就是根基,只有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换句话讲,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决定你的行为和态度。当你的思维发生转变,你看待事情的角度才会发生改变。

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根本要求:由内而外地改变从而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要求从自身做起,甚至是从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动机。只有在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下,七个习惯的坚持才有实际意义。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到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高效能,什么是效能?

作者在书中借用了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详细来讲,真正的效能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鹅产出的“金蛋”;二是产能,即生产的资产与能力,即下金蛋的鹅。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更是本书中七个习惯的基础。

再来重新认识一下习惯。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这就是习惯。作者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用白话讲,知识指的是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

想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坊间流传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有很多想要改掉坏习惯的人都尝试过,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养成一个习惯都很困难,想要改变长久以来的习惯必然更是极其痛苦的。

只有当你拥有更高的目标才能彻底激发改变,有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

是会很痛苦,但幸福本就是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才能得到的果实,不是吗?

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辉煌。

依赖期的人是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在生理上互赖,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比单干更有成效;在情感上互赖,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在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首先讲述依赖期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此三习惯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能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就如同耕耘与收获的次序无法颠倒一样,必须是由内而外依次实现。

如此讲述只是为了让你进步得更快,绝不是说只有在掌握前三个习惯的基础上才能着手后几个习惯的练习。

第七个习惯涵盖其他六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水平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许多实践都已经证明通过主动努力来提升生命的价值确实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

积极主动不仅是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我们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正值黄金求职季,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动。如果你有跳槽的计划,我建议你能采取更多主动。比如试着做几个关于兴趣和能力的测验,研究自己心仪行业的状况,甚至思考自己的求职单位正面临何种难题,然后以有效的表达方式,向对方证明自己能够协助他们解决问题,用“解决方案式”的办法来推销自己,是事业能够成功的重要诀窍之一,好工作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你尝试做做看。

你的疑问也许还很多,比如,认为自己确实一无是处?

那至少你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你得相信自己有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如果你选择逃避,你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能够预料的到,那时你的处境不会比现在更好。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做出改变,那就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别总盯着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一味地怨天尤人,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为自己的消极找借口。

至少强迫自己,将如果...变成我可以。先定个小目标,定个为期30天的考验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看看自己的改变有多大。

习惯二:以始为终

以始为终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

它的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是第一次创造,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其实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的问题。如果你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那你就会被设计被控制,可能是其他人也可能是其他事。

仔细回忆,你肯定有类似经历。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承袭了许多来自他人的“人生剧本”,因此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在改写,而不是编写人生剧本,我们的剧本是对已有思维的直接呈现。只有在我们认识到现有人生剧本的低劣以及思维方式的低效,才会积极地加以改写。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的例子,想要说明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我,是赢得与自己的较量。要勇于尝试撰写自己的全新剧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头绪,可以尝试写下个人使命宣言。

你要成为怎样的人,你要成就什么样的事业,需要怎么样的价值观和原则为此奠基?让回答成为你作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类的小事牵绊。

通过上图,你可以很清晰的明白要事第一所阐述的观点,所以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有个建议可以给到你,列出时间规划表,估算你在每个象限花费的大概时间,用15分钟的时间将你三天内的活动记录下来,看看自己的估算够不够准确,如果不太满意,你需要尝试哪些改变?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依赖

作者在此处引入了“情感账户”的概念。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作者展开介绍了7种投资情感账户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结合公众领域的三个习惯,你会明白更多。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是一门人际交往哲学,属于六个交往模式之一。

这六个模式分别是:利人利己(双赢)、两败俱伤(输/输)、损人利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随便做点什么别的事情,总比有人欢喜有人愁要好。

要做到双赢,这五个要素必不可少。

1.双赢品德:诚信、成熟、知足

2.双赢关系:积极、真诚的坚持双赢思维

3.双赢协议五要素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4.双赢体系: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创造有利环境。

5.双赢过程:

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甚至比对方更透彻。

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确认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习惯五:知彼解己

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自己的经历,善于以自己的经历出发去揣测别人的意图。

没有别的意思,但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这四种“自传式回应”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出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当你学会认真聆听,你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感知有了天壤之别。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表达,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请注意,表达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会产生新的见解。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这四个字看起来可能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其实非常好理解。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你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你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能尊重差异,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在分歧的基础上,尝试寻找第三条可行之道。从非此即彼的思想中走出来,有商有量,直到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激怒我们的事情往往会贡献出让我们理解自己的契机,让我们烦恼的人往往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还有一点,大胆去做!凡是创新就得有担当,不怕失败,不断尝试,即便最后证明是错误的。

自我提升和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

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来更新你的天性。

身体层面: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坚定个人使命,处事不惊,不断反思,持之以恒。

智力层面: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并能通过写作明晰思路。

社会/情感层面: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探索双赢的第三种可能,乐于奉献。

试着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用本书的这七个习惯,你会收获最佳的效果。

摘录书中的一段话: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要实现良性循环,就要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

作者在尾章引用了一句爱默生的名言,一并抄录送给大家。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事情变得可以迎刃而解,这并不是因为任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增强了。

以上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不断地学习、坚持、实践,收获更好地自己。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五星推荐的著作。如果我的文字确实对你有些帮助,我更建议你能进行完整阅读原作。

可以做个预告,明天我们继续阅读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卓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改变命运的奇书你确定不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