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签撬动餐饮江湖,5年1000多家店,马路边边凭啥那么火?

本期【餐饮面孔】 —— 马路边边创始人郭一凡

把室外搬进室内,打造全国第一家“场景沉浸式”麻辣烫,带着新派串串从厮杀残酷的川渝地区中脱颖而出,他就是马路边边创始人郭一凡。

乘着这波热浪,马路边边不到5年时间发展到全球1000多家连锁门店,跻身串串届的头部品牌,终将这个属于成都的特色餐饮推向了全球舞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虽从未走过蜀道,但却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蜀道奇丽惊险的山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从另一面展示蜀中民众,那种克服艰难也要走向外面世界的一种决心。

现如今成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开放合作成效显著、跨越发展速度快、改革创新热度高、交通也已经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完成华丽转身。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代代相传的"蜀道精神"却始终印刻在蜀人心中,从未改变。

作为典型的蜀人代表,马路边边创始人郭一凡经过多次创业尝试,最终认准并选择深耕餐饮领域,不畏艰难,开拓奋进,于浮躁外沉思,于坚持中进取。360行,行行出状元,郭一凡靠着这股蜀道精神,成就了自己的餐饮事业。

01 我要创业

赵雷的《成都》唱火了赵雷,也带火了成都,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向往。在成都,文艺青年找到心中的文艺,吃货找到各式各样的美食,上了发条的人享受到了慵懒时光……

1977年郭一凡出生在令无数人向往的“天府之国”成都,作为老成都人,他享受这座城市的慵懒。在他眼中,成都更是时尚之都,他最喜欢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对外来人的包容,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高。

上世纪70年代,郭一凡的父母是双职工,在国营工厂上班,厂里有近千人。父亲性格偏内敛,母亲则性格外向,泼辣些,他的性格更像母亲,从小鬼灵精怪,很有自己的主意。

每个年代都有独属的乐趣,他打小在职工大院长大,性格活泼开朗,跟大院的很多孩子打成一片,一起玩滚铁环,牛牛儿、捉迷藏、子弹壳、弹烟盒,娱乐生活十分丰富。 

父母在郭一凡的成长中,给了他很大自由空间,极少干预他做选择。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想通了后做决定,先斩后奏的事情时常发生。

80年代,爷爷和他的兄弟在荷花池附近经营着一家中餐馆叫华蓉饭馆,主营川菜。爷爷对郭一凡的教育和引导,则是鼓励经商,初中时期,他小小的脑袋里,就会有一种思考:经商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颗带着爷爷餐饮基因的创业种子,不知不觉就被埋下了。

青春期时,眼见身边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沛,郭一凡实在不甘做灯下寂寞的书蠹。当然也是受到经商思想的影响,加上早恋和贪玩,和想要尽早独立的想法。于是他选择放弃高考,学校规定不考大学的学生,需要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专业。 

当时计算机行业刚刚兴起,男生都喜欢玩电脑游戏,误打误撞进入当时颇有发展前景的计算机行业,学习一年多后毕业。十几岁的郭一凡明白,创业需要本钱,要先工作挣钱才行。于是应聘了打字员,1995年毕业后进入四川科技出版社。

打字员的工作没做多久,科长发现这个小伙子,性格开朗,外向健谈,人也机灵,外在形象很不错,只当个打字员实在可惜,于是就挑出来,让他转岗销售。工资从500元,到底薪800元+绩效,工作内容也从办公室打字,到全国各地出差。他心里很是喜欢。

第一次出差,18岁,那时只有100多斤,体型瘦弱,从背影看起来很像个高中生,拖着满满一行李箱的样书,一个月跑遍整个山东地区,差旅补贴绩效加在一起,工资比打字员翻了4倍,虽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两年多的工作中,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仅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也跟很多比自己年长的人打交道,提升了销售的专业能力,也锻炼了社交能力、学会了察言观色。在极短时间内,很快融入大家,自我成长也开启加速模式。

经历疯狂成长,20岁的郭一凡意识到眼前这份工作的天花板,工作虽稳定,但没有晋升为社长的机会,而且作为编外人员,也不能作为一份长久生计。想要实现财务自由,他觉得不能仅仅只靠工作,肯定还需要自己去创业。

02 认准餐饮赛道

古老和现代,来到和离开,鲜明的对比和更迭,每天都发生在这座充满无限生机的城市。

从出版社提出离职后,郭一凡多次被科长挽留,留下两次后,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内心,最终他把选择指向了爷爷开的饭馆,承包经营。年轻人总是急切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用自己的方式经营,最终还是触动了饭馆股东和老员工的利益,最终结束承包经营。

既然与自己的意愿不符,那就只能离开。当时还没想到要做什么,就先给堂兄开车,大概持续了半年,他心中创业的种子依然在疯狂生长。

一次机会,二叔跟他说电脑游戏室生意不错,要不要试试看。经过一番考察,发现生意很好,于是跟二叔合资,1999年开了一家电脑游戏室,当时只有13台电脑。

命运总会眷恋每一个不曾放弃希望的人。

当年互联网刚兴起,年轻的他掐准时机,抓住了网吧生意,13台电脑、21台电脑、小门脸换到大门店,60台电脑、80台电脑,开了第二家店,两家店有200多台电脑。

网吧生意红利期,郭一凡挣够了人生第一桶金,当时成都的房价2000元一平米,他每月收入已达3万。靠着网吧生意,也算有了人生第一套房。生活也过得肆意潇洒,大手笔消费,并没有刻意积累财富的意识。 

2005年左右,电脑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他意识到网吧生意在走下坡路。开始萌生找其他出路的想法,搞投资,几十万投资股市,股市缩水,资金只剩三分之一。2007年,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网吧生意一落千丈,结束掉8年网吧生意后,他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做过服装代理,也做过化工贸易、包工程修高速公路的水沟……后面的两份工作,起初也给郭一凡一种要挣大钱的念想,等到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结果不是那么回事儿,一个项目的利润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想要挣大钱,摊子就要铺开,投入更多的流动资金,像他这种小打小闹完全没意义。 

“尝试了几个行业都是失败,之前总觉得很自信,工作、开网吧一切都很顺,但那段时间会发现每个行业做下来,都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郭一凡回忆说。

你可能觉得“命运”编剧在乱写。因为郭一凡之前的人生,实在没有一点要跟餐饮行业结缘的意思!

2009年郭一凡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三十而立,但他的人生却没了方向。身边有位从事天然气的兄弟,跟郭一凡说,不如我们一起开个烤鱼店,做滋滋烤鱼,找老板免加盟费。郭一凡内心还是对餐饮有点谱子,反正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不如赌一把。 

大部分今天看来成功的所谓战略决策,常常伴随着偶然的被动选择,只不过是决策者、执行者的奋勇向前罢了。

滋滋烤鱼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为了胜算大一点,降低成本风险,选了租金最低的SM广场4楼铺面。2010年郭一凡的滋滋烤鱼开业了,每天一万多的营业额,带火了SM广场的餐饮。同时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还是要专注于一个领域,认定了餐饮那就做餐饮。

加盟一个品牌后,郭一凡既看到了品牌的优点,也看到不足之处,既然购物中心生意可以做到那么好,为什么不创立自己的品牌呢?善于学习思考的郭一凡,2011年创立了满当当烤鱼品牌,只走购物中心线,高峰时期曾达到5家直营门店,6家加盟店的规模。

直到2017年,最后一家满当当烤鱼才停止营业,自此以后,郭一凡也迎来马路边边的鼎盛时代。

03 马路边边

马路边边麻辣烫店内,一场关于“时光”的展览正在进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一件件沉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铺展出一幅长达几十年的历史画卷。

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印刻着那些至今回味仍激动人心的瞬间。

2015年,郭一凡发现当时烤鱼的瓶颈,复制性弱,对厨师人工要求特别高,很难做到产品的标准化,再加上自己没有团队,只有自己和厨师长两个人。随着市场的发展,一大波餐饮人涌入烤鱼市场,实力悬殊差距日益增大。

正是通过满当当,他认识了成都餐饮走的比较靠前的前辈和行业媒体,看到串串店的机会;在思考如何去厨师化的同时,郭一凡发现泛火锅类的产品比较容易实现标准化;随着小郡肝串串的爆红,也验证了做串串的可行性,以上三点让他更坚定想要做一个能代表成都的串串品牌。 

2015年,郭一凡开始从产品、味道、名字、装修风格、餐具等等各方面,从0开始构想。2016年,经过一年多的思考和调研,第一家店开业于成都致民路,马路边边构想落地。

郭一凡作为老成都人,他记忆中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都的麻辣烫,是一个蜂窝煤,架起一口锑锅烫几串菜,香油蘸着海椒面,就是这个老味道。马路边边真的花了心思和时间帮消费者找到成都串串的老味道,在口味上坚持自己的独特性。

VI设计采用复古基调,配套用具也还原年代感的场景

何为马路边边?基于郭一凡记忆中最早的成都串串,推着摆满串串的三轮车,顾客在马路边吃,“马路边边”四个字首先就有了接地气的调性;其次这四个字发音是ABCC,ABCC这种排列组合念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容易记忆;对于消费者而言,马路边边四个字既是串串的品牌名,同时从名字里也能感受到店内装修风格和特色。

如此解释,马路边边这四个字简直令人拍案称赞!

郭一凡说,最开始创建马路边边时,他们就定下了“室内打造成室外”的5D魔幻装修概念。马路边的电线杆、街道的井盖、路砖等全部移植到室内,室内的墙面3D彩绘,任何场景画面都能逼真的印刻在墙面上,而且场景之间是可以连起来看的。

在有着穿越之感的场景里,出现一个收银台会让顾客觉得突兀。于是收银台做成了80、90后记忆中的小卖铺,里面有:跳跳糖、无花果、麦丽素等等。独立看这个场景,它就是一家五脏俱全的小零食铺子,但是放到整个餐厅里,它又兼具了收银功能,毫无违和感。

桌椅选择也颇有用心,吃过马路边小摊的人,都知道那里摆放的是小桌子小椅子,马路边边店内也用小桌小椅还原了马路边吃饭的感觉。

在颜色选择上,2015年以前几乎没有餐厅会选择用蓝色桌椅,但郭一凡认为蓝色代表天空,而且80年代的老背心就是蓝色,所以蓝色的复古之感和独特性符合马路边边的调性。

成都目前已经有10家马路边边直营门店,创始人用一丝不苟的心态来完成这样的巨匠作品,用心搭建一个穿越式用餐体验空间,成都每家分店都能完美地与当地老成都街道建筑产生共鸣。

04 下好这盘棋

餐饮可以是个圈,可人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前行线。

自从认定餐饮这条路,郭一凡的心思就不再是只开一家店,从马路边边最开始的品类选择时,他想要找到去厨师化而且可复制化的品类,所以在开第一家店前精心打磨一年之久。

第一家店的火爆,验证了马路边边市场发展势能。但在开店节奏上,郭一凡有自己的想法,他把开店节奏比喻为“水龙头”。意思是当第一家店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排队的顾客多到像水龙头里的水堵在那里一样,这时再开一个水龙头(一家新店),新店的人流量才会充足,第二家店火爆程度自然就在掌控之中了。

随即,第二家店于2017年上半年开业,仅2017年成都就开了4家直营店,加盟店近50家,走上快速复制之路。直至2020年,马路边边遍布全球多个城市,实现“百城千店”。

“我比较注重产品,因为餐饮无论怎么玩儿,无论如何广告推销,最终餐厅的回头客都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郭一凡说。

对产品充满敬畏,同时对不断产生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不断寻找自己的极限,并努力超越它,善于虚心向优秀的人和企业请教,保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使郭一凡在餐饮道路上,越走越宽。

这几年,他在产品和品牌上持续改进,不断进行迭代。在公司管理上,跟优秀的餐企和餐饮人交流学习。例如向大龙燚学习股权架构搭建,跟柳鸷交流学习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等等,吸取了很多经验。

马路边边现在放慢开店速度,甚至这一两年不打算再开新店。郭一凡认为,品牌应该去长久地规划,而不是急于眼前一时的利益,继续夯实品牌内功,完善各个方面,多做一些扶持加盟商和合作伙伴的事情,专注于品牌的打造,才能让品牌走的更稳健和长久。

在公司管理上,郭一凡选择绝对信任的人去做事,信任之后就是放权,不做过多干预,把专业的人放到专业的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员工管理上,从以前单一的情感维系,到用“制度管人+情感留人”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用“放好权”和“分好钱”让公司员工的流动率极低。

目前为止,公司管理体系有100多人,直营门店有200多人,算上加盟体系,马路边边已是拥有几万人的庞大系统。相比以前,郭一凡最大感悟是:“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能再去盯着一个点去考虑问题,要从点到面地打开,而且现在已经不是自己想停就可以停的时候了。”

马路边边2020年会现场

如果说马路边边是复古的蓝色,那创始人一定是炙热的红色,一颗赤诚之心,带领大家一路向前,不断突破发展。

长此以往,所有的虚心学习、迎接挑战和突破自我,也就组成他生命的底色。

对于公司未来三、五年规划,郭一凡坦言:“作为一个产品主义至上者,除了马路边边这个品牌以外,我和公司会把好的点子和想法落地,倾力再去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出来,也许会在今年年底。就其品类而言,还是需要做自己能控制的事,因为不能掌控的事,变数太多,所以还是会选择泛火锅类。”

无论即将诞生的这个品牌是什么,我们相信,它一定会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让大多数顾客想象不到的。即诞生之日起,定会迎来消费者们奔走相告:“Oh My God!我的妈呀!这家餐厅也太有特色了吧,打卡打卡,都给我去打卡!”


采访 | 李洁

文 | 李洁

编辑 | 李洁

本文版权归 [餐饮面孔] 所有,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根竹签撬动餐饮江湖,5年1000多家店,马路边边凭啥那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