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横行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奋斗?

本周上半周,我的一位朋友给我发信息:年底了,周六出来坐坐,喝个茶。我回他说:本周六全天要加班。他幽幽地来了句,周六还要加班,你们公司现在都这么“卷”了吗?我接着回了他一句:这是“奋斗”,不是“卷”呢!

“内卷”是近来的热词,人们常常用来自嘲,大意是指在一个环境下,因为资源有限,导致过度竞争,很多努力都白费了,甚至形成无谓的内耗,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深圳中小学招聘教师的信息公示出来,由于待遇不菲,公告里清一色的是清华、北大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博士生,学历最低的也是名校硕士……我前段时间在深圳某著名学区房附近做项目,问客户网上传的信息是否属实,他说比网上传的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指着他们公司对面的学校说,这个学校教初中物理的老师,必须是“三清”(本、硕、博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中小学生教师这样的岗位招聘最顶尖学术人才的现象,网友们看后直呼“太卷了”。

名校博士任中小学老师是不是屈才,暂且不论,但看至顶尖学府博士生扎堆争抢中小学老师这个饭碗,确实让人感叹“当今社会,要想出人头地太难了!”有人把这种难,归结为这个时代变了,机会少了,发展的红利没有人,认为现在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遍地黄金,只凭努力就能出人头地。现在很多行业进入平稳期,再想找到新的风口非常难,加上大城市房价高,生活压力大,普通人不管怎么努力,财富积累都很慢,于是,有限的资源往往会引来无限的激烈竞争,谓之“内卷”横行!

实际上,内卷背后的激烈竞争并不是这个时代才出现的,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们在任何环境中想要胜出,过上美好生活,都必须去竞争。换言之,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淘汰的人越多,竞争门槛就会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就“卷”起来了。在我看来,无论是再好的时代,抑或是是再坏的时代,能够站在山顶的人永远都只是少数。很多年轻人常常有一种错觉,认为他们父辈在改革开放初期,钱很好赚,发家致富非常容易,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自己和马云在同一个时代,他也能和马云一样问鼎首富……,实际上,今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和总结身边那些功成名就者的经历,在那个野蛮增长的时代,“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法则普遍存在,能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极少数。

为什么我们感觉今天的竞争更难了呢?在我看来,一个主要原因是,原先是丛林生存比赛,能升起来的就是太阳,能活下来的就是胜者,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至于用的是什么手段并不重要,相互之间比拼的是生命力加运气,赔损率比今天更高,比如,最近我读到的很多资料都指出: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是一个赌性非常大的人,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成功了,并且信奉“富足险中求”的原则,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他显然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相比之下,今天是规范的马拉松,赛道和规则很清楚了,尤其是2020年以来国家开始整治商业环境,使之朝着“更有序、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包括滴滴从上市到退市、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微娅被处巨额罚款等,在此背景下,我们会感觉到竞争很激烈,赛道很拥挤,实际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机会都是很有限的,只不过是竞争的手段不同。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胜出,“奋斗”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如习大大所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不等于“蛮干”,有效地奋斗应从三方面做起。

第一,弄清楚自己是“自用之才”,还是“被用之才”。从“人才使用”的角度来看,人才分两种类型:一是“被用型”,一是“自用型”。我们步入职场的头几年乃至更长时间都在努力发现自己的“人才类型”——到底是“自用”还是“他用”,如果是前者,那么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应该选择创业,这样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扬长避短,充分释放自己的活力和才干。

如果是“被用之才”,那么应该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在平台上,有很多潜在的伯乐,会发现我们的价值和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充分地施展自身的能力与才华。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用错的例子,很多被用之才去当自用之才,最后用错了地方。有的自用之才,最后却甘愿被别人领导了,最后又不满足这个领导,造成两败俱伤。

所以,知人为智,自知为明。搞清楚自己是哪种“人才类型”,这是努力奋斗的关键和前提。

第二,主观和客观有效结合。正确的不在于我们的想法,而在于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所以让别人接受、喜欢、以及离不开我们,才是人生大道。接受我们,我们就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喜欢我们,我们就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我们,说明我们的才干已经成了这个团队或这个平台不可或缺的资源。按这个节奏,去跟世界对接,社会对接,我们就会找到自己人生的节奏,最后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遗憾的是,如今有些年轻人,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逻辑,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那都是别人的问题,都是环境的问题,并且理直气壮地扬言——你不喜欢我,那是你的事,毕竟我不是为了让你喜欢而活着的。而事实上,一个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难以获得价值最大化的发展。

第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持续用力。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去企业内部那种“胡萝卜+大棒”的激励约束方式越来越没有了生存土壤,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今天的年轻人求职,已经不是在为稻粱谋,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不像更早的求职者们:为了生存,可以昧着良心,扭曲自己的愿望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今天的年轻人,温饱基本不愁,在求职方面要为自己而活,而怎么活,一个基本的要求是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有感觉的事。一旦找准以后,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事。成功,是顺带的结果;不成功,无愧平生。抱着这种态度,人生就会非常的完满和充实。

总结起来,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但规则日趋完善的环境下,我们不要被“内卷”文化的情绪所淹没,更不要错把奋斗当内卷。要找准自己的人生战略,要做自己喜欢的,有感觉的事,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跳出内卷,无愧平生!(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卷横行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