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父辈的回溯中感怀、感恩、感谢——读村上春树《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

《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是村上春树书写对父亲回忆的一本小书。

买这本书的时候,好奇为什么一本回忆父亲的书取名叫《弃猫》。如果不看副标题,即使是村上春树我可能也不会买吧。但副标题深深吸引了我——“当我谈起父亲时”——嗯,我想看看大作家是怎样回溯他的人生的,是怎样书写父辈的故事,以及和父亲之间会有怎样的羁绊。

会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源于刚刚结束的14天书写疗愈课。在这近20天的书写疗愈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就是觉察自己的核心情绪,并通过回溯人生,去找到这些影响我们的情绪的来源,尤其是父母、家庭、家族对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通过这样一段觉察、回溯和书写之旅,我发现,比起对原生家庭的批判,更重要的是认清影响、摆脱影响,并鼓起勇气面向未来,做好当下,实现自我成长,去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

于是,但看到大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回溯与父亲关系,书写父亲过往的书时,买来,并一口气读完。

书的体量很小,连我这样读书速度很慢的人,在收到书的第二天就读完了。

但书里蕴含的人生思考,特别是结合书写疗愈课程的体验,对我来说,正是时候。进一步验证了,书写疗愈的重要和积极意义。

1.对父亲的回忆,对父亲的感怀

村上春树对父亲的回忆,从与父亲一起的弃猫经历开始。因为觉得负担有些重,父子俩把家中的猫带到郊外遗弃。但出人意料的是,父子俩到家后发现,那只猫竟然先于他们回到了家。

面的这种情况,我想不光是村上父子,任何人都会觉得冥冥中这只猫还是该留下。

村上春树一直有养猫,大概,这就是他和猫的不解之缘吧。在对父亲的回忆中,也穿插着与猫的缘分与记忆。一个生命影响着另一个生命,一个物种影响着另一个物种。他说,一直想书写父亲,却不知从何下笔、从何处着手,直到想起了这只猫,以及那次弃猫的经历,对于父亲的书写也有了开端。

从动荡年代走来的父亲,自然对于儿子有着一番期待。就像任何一代父母一样。这大概不论什么年代的父母对于下一代都有的共同的,希望他们越来越好——好过自己——的期待吧。

然而,比起“学霸”父亲,村上春树在学业上颇有些让父亲失望,父子之间也有了隔阂。直到村上春树已年近花甲,快90岁的父亲在人生行将结束的时候,父子俩才终于达成了和解。

在这之前,村上认为,“和父亲成长的年代和环境都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也不同。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与其再花功夫探索和他的相处模式,还不如集中精力,去做眼下自己想做的。

我想他是对的。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历史宿命,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期待有多大,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怨恨”就有多大。上一代觉得下一代身在福中不知福,下一代觉得上一代把自己的遗憾变成了对自己的过高期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以,村上春树写道:“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呼吸着不同时代的空气,背负着时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长吧。没有好坏之分,而是顺其自然。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也正没完没了地让他们的父母那代人头疼一样。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些,村上春树虽然没能成为像父亲一样“脑袋好使”的人,但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努力,活出了自己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他人期待的样子,才有能力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与父亲和解。

整本书,村上春树为我们提供了书写疗愈的最好示范。他说他自己是“非得亲自动手,将文字落在纸上才能思考的人,需要以这样的方式回溯往事,眺望过去,将它们转换成看得见的文字、读得出声的文章”。

文字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事,也帮助他疗愈了自己,抚平了父子之间的情感沟壑。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怀念着父亲,理解着父亲,表达着对父亲的爱与思念。

2.对战争的思考,对和平的感恩

在二战期间正值壮年的村上春树的父亲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与战争联系在一起。虽然父亲继承了爷爷的寺院,但因为一些手续上的原因,村上父亲不得不参军,以一名辎重兵的身份,加入了军队,来到了中国。

虽然是参与的主要是后勤工作,但战争的残酷对于村上父亲的冲击一点都不少。虽然他只服了一年兵役,虽然活着回到了日本,但在心里也许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这大概也是他每天清晨就为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祈祷诵经的原因。

在书中,村上春树提到了父亲三次服役的经历。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争的反对。他一直不敢和父亲谈起父亲在二战中的战场经历,因为害怕父亲的手上沾染着无故生命的鲜血。因为他父亲加入的队伍有份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但当得知,父亲只是一名后勤人员时,他松了一口气。

而同时,他也不断表达着对和平的感恩。对于村上春树来说,人的生命可以说是脆弱的、珍贵的。脆弱的是,一刀一枪可以轻松夺取人的生命;而珍贵的是,如果不是某种幸运,村上春树这个名字就不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活着回到了日本,而母亲原本的未婚夫死于战争。

正如他所说:“战争究竟能给一个人——一个极为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市民——的生活和精神带来多大、多深的改变。……现在的我,只要父亲的命运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我这个人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历史就是这样——从无数假说中诞生的、唯一的冷峻现实。

是啊,这一点,我也深深认同。

我的祖辈也都曾是军人,但小时候从来没有听爷爷、外公讲起过战场上的往事。小时候,对于战争,也仅仅是影视剧中的枪林弹雨、敌我斗智斗勇,但好像和我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直到一次父亲讲起,解放前,爷爷作为先头侦察员在茶馆中暴露了身份,与敌人拔枪相向,千钧一发之际,对方的枪卡了壳,爷爷才有机会跳窗逃生。

从那一刻开始,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难得。

爷爷去世后,我站在爷爷的墓碑背后,仔细阅读了 爸爸给爷爷写的墓志铭,那上面镌刻着爷爷在战斗中获得的军功。而这些从来没有从爷爷的口中说出过一个,爷爷的军人形象我只在照片中见过,高大威猛。而生活里,爷爷永远是一个慈爱的离休老头儿,去菜场买菜,给我们几个孙辈做饭,在我们大快朵颐之后,心满意足地喝着小酒,唱唱《三打祝家庄》,午睡前看看报纸,听听评书……

那墓志铭上的战绩一字一句都在提醒我生命不易。从此,影视剧中每一个残酷的战斗场面都在提醒我和平的伟大和生命的不易。如果,任何一个“如果”,都不可能有我这个人的存在。

因为战争,无数人,没有了如果……

3.对历史的敬畏,对生命的感谢

村上春树在提到父亲和他讲的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一次杀害战俘的残忍场面。光是听,村上春树已经觉得无比残酷。他的父亲亲眼目睹了一位慷慨就义的中国战士的牺牲。当父亲把自己在战争中的“心理创伤”“传递”给儿子时,村上春树意识到:

“所谓心与心的连结就是这样,所谓的历史也就是如此。其本质就在“承接”这一行为——或者说仪式之中。无论其内容多么让人不愉快,多么不想面对,人还是不得不接受它为自己的一部分。假如不是这样,历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在写父亲的故事时,即使是大作家如村上春树也怀疑过,这些私人的经历,有没有读者会愿意阅读,但他仍然写了下来。任何人的书写都是有意义的,“历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存在于意识内部,或者潜意识内部,流成有温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说地被搬运到下一代人那里。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在这里写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同时也是构成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的、恢弘故事的一部分。尽管是极小的一部分,但它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片”。

是啊,对于一个人来说再小的事也可能是天大的事。虽然放到历史的洪流里,只是细细一粒微尘。对他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个人的生命确有这莫大的影响。

但反过来想,再宏大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既被历史和潮流裹挟着,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人、影响着历史。

村上春树写得好:“我们不过是无数滴落向宽阔大地的雨滴中寂寂无名的一滴。是确实存在的,却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滴。但这一滴雨水中,有它独一无二的记忆。一滴雨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我们不应忘记。即使它会被轻易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我们才更应该铭记。

我们既渺小又伟大,既无能为力又能力挽狂澜,既脆弱无助又勇敢坚韧,既被世界改变也改变着世界。

宏大的历史,真是由一个个微小但独一无二的生命所组成、所推动。我们既不能狂妄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既不能因为生命脆弱而苟且,也不能因为所谓的幸运而觉得一切理所应当;既不能因为伤痛而不去追问过去,也不能因为痛苦而无法向前。

与父亲一同弃猫的经历打开了村上春树对父亲的回忆之闸,而他与小时候养过的另一只小猫回忆,让他认识到:“结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起因,让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

所以,我们需要回溯、需要书写、需要讲述、需要传承,走了很多路,也要停下来回头看一看,一路走来是怎么来的;当初出发的时候,是抱着怎样的初心;现在脚下的路是是否还指向当初的目标,还是走着走着,已经忘记要走向哪里了?

当村上春树谈起父亲时,始于一次未遂的弃猫,终于对生命意义理解的升华。

但我们谈起父亲时,会是怎样的开头,又将获得怎样的生命提示呢?

也许,被村上春树说中了:“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忘的沉重回忆,我们无法用语言向人完整诉说它的真实样貌,只是就这样无法言尽,就这样活下去,渐渐走向死亡。”



无戒学堂日更第23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对父辈的回溯中感怀、感恩、感谢——读村上春树《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