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基因和财富能留给孩子,那我还能做点什么?(No.171)

01

当家长的都知道,现在辅导机构流行“还课”:你上了我的课,就是欠了我的,你得回家再多多练习,等自己真学会了,拍个证明视频“还”我。

果冻的英语老师捉急小朋友们掌握得不够好,星期二宣布咱们这学期要还课了,发了视频到群里,要求照此录制,周四21点前提交。我一看都是什么dress dress blue dress 之类,这果爷会啊,deadline应付一下得了,没想到,果爷让我提前感受到了辅导作业的恐怖。

让果冻跟着视频读了几遍,果冻声音洪亮,嘎嘣溜脆,于是我调低视频声音,要求她看到图片就说出英语,正式开始录制,没了领读,果冻没录2个就卡壳了。我放弃拍摄,来跟我读啊@#¥%……,果冻@#¥%……,声音洪亮,嘎嘣溜脆。我开始拍摄,结果又是2个单词过后卡壳。

这个过程循环了几遍,果冻开始递眼神场外求助,按住太阳穴唤醒大脑细胞,怪罪小爱同学乱应答影响自己,咬手指冥思苦想,排除法乱猜,还放弃了我承诺录好视频有巧克力吃的福利,抽着鼻涕说:妈妈我不想吃巧克力了,巧克力太甜了,会把牙齿搞坏……我不想再读了,我不要巧克力了……

看她难受的样子,我不想再逼她;但看到其他同学已经顺利完成,我又撂下狠话,别找借口,不完成不能睡觉。

虽然最终果冻偿还了债务,但娃和我们都心力交瘁,元气大伤。

02

我对自己很生气:我为什么要花钱找罪受,这么听老师的话呢?一个微信就把下班后和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都折腾没了,堂堂爹地,怎么被teacher耍得团团转?

想来答案也简单,还是怕内卷啊,你不做其他家长都在做,咱孩子不就拉下了?还是弱啊,如果我能举一人之力把果冻培养到英语母语水平,还送到你培训机构干啥?

前两天听到万维钢转述一个研究: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对 1750-2020 年间超过 40 万英国人的统计研究发现,一个家庭上一代能留给下一代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遗传基因,一个是财富。别的基本都没用。

他还进一步论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有限,如果你不是那种暴力、冷漠拖后腿的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差不多的环境,当个“及格”家长,你家的小树怎么都会长成大树,顺利成为一个平淡忙碌但快乐的普通人。至于能不能比别人职位高、收入高、学历高,那就完全依赖孩子自己的智商了。

听上去有点反动,但万sir自己就是这么实践的:辞去核物理研职写专栏挣钱,遗传高智商给孩子,除了偶尔解答下孩子数学题,照顾下日常,老师发的邮件看都不看,任孩子自由发展。

我算看明白了,真正不焦虑的父母,从来都是那些首先自己混得不错的人,比如让孩子势不可挡成为普通人,就算长大开奶茶店也OK的北大教授刘瑜,比如呼吁普通孩子别学奥数的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比如给娱乐圈王纪委几个亿先实现小目标的王健林。

以后再看到这些耳目一新的观点,我一定要记得先别急着点头称是套用自身,也不用莫名惊诧试图反驳,从发言者的角度看,人家一点毛病也没有,就是这么想也敢这么做。

我还是先看看说话的是谁,再反躬对照,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吧。

03

辅导班、学区房、语数外还要接着焦虑,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得乖乖地执行,就算无论我做什么,对果冻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哪怕这么动辄得咎一点也不够洒脱,但力所能及的投入,我一刻也不能停。

最近开会有代表建议,老师应该少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作业,这样孩子的生活才能回归缤纷多彩。听罢我不禁腹诽,如果建议这么好提,那我也能实现儿时的梦想,去人民大会堂吃桌餐。

谁不知道奥数难学啊,如果娃没天分学起来简直遭罪又受打击,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前赴后继,含泪逼孩儿再多刷几道题呢?仔细想想,还不是为了一个证书,或者一个拿到升学S卡的可能。

等混进差不多的大学,找个差不多的工作,这辈子能稳稳当上普通人了,到时候你把证书撕了,或者永远不碰奥数也没关系。这和热爱和天分有什么关系?

就像高等教育,赛道就是这个赛道,玩家也是这么些人,孩子就像是这场游戏里你操控的player,多攒些装备多砍些人,你的排名就能靠前,早点到达这个游戏的终点。

有些家长舍不得孩子在这个热门游戏里搏杀,索性重开个游戏,遵循新的规则,让孩子能稍微轻松点摘取果实,当然了,这些家长自己就是更高级别的玩家。

眼瞅着有easy模式却没办法参加,被迫让孩子选择hard模式迎战,你想让家长不给孩子堆积装备,该放弃的就放弃,还要求他们有享受游戏过程、不重视输赢的觉悟,这,谁喵了个咪的能接受啊?

功利吗?low吗?人生的追求只剩下尽可能把孩子送上一程,这是不是迷失自我?沉迷于折腾孩子来刷存在感这是不是没“大事”可做?

也许吧,但这就是大多数普通家长不约而同的最终选择。

04

人生道路上处处都是荆棘,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都是孩子手里那把开路的斧子。我的养育不应该是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帮她找到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比较理想的当爹状态,应该是像猎豹捕猎一样,暗中观察,伺机行动。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情绪,保护孩子的兴趣和自尊,探索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不要轻易出手,但一旦孩子发出信号,马上低调又巧妙地给予帮助。

但怎么做到这种程度,又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你怎么做到只专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不胡乱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欠了父母什么,勇敢追寻自己的内心?怎么不浪费孩子的天赋和热情,让她能内心强大而宁静?如何在投入不少孩子却表现平平时,依然能保持风度,像小时候那样觉得她一定是个天才,对她发出由衷的赞美呢?

这些好像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就能达到的效果。

我多希望自己学习的这些,果冻一样也不需要,但我不能不有所准备,不能不只追求“合格”,甚至会一直焦虑。

育儿可能和行医一样,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就像鲁迅说的,父亲应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当个这样的爹地,才够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只有基因和财富能留给孩子,那我还能做点什么?(No.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