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的沉默是太吵闹了。- 纪伯伦《沙与沫》
如果某件事让我们很开心,这件事重复发生时,我们的开心指数其实是会下降的,可以是急速跌倒冰点。
比如,一个脱口秀的段子,第一次听的时候,可能会笑到岔气;第二次听,还是会捧腹大笑;第三次听,可能是习惯性地笑一下;第四次、第五次呢?可能不觉得好笑了......
如果某件事让我们很痛苦呢?我们似乎会痛苦很久很久,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
人类,就是这么奇怪的一种生物,在快乐和痛苦这件事上,永远不能指望我们的大脑用同一套机制运作。
也许,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我们终其一生就是在学习如何在苦中作乐。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消极,但如果仔细想想,人生不就是一场修行吗?
修行是什么?
L小姐的理解,修行就是把“苦的”变成“甜的”。
这里的“苦”包含很多东西:欲望、诱惑、竞争、虚荣、嫉妒、虚无、麻木等;所以很容易地,我们就会知道“甜”包含什么,“甜”就是“去苦”的过程。最后,我们会发现,“甜”其实很简单,每个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无非是那些维持我们生命所需和维护我们基本尊严的东西。
“幸福专题”的前两篇《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 | 之,二篇》,都提到了“嫉妒”,今天想展开“嫉妒”这个话题,详细说说。
01
嫉妒是天性
弗洛伊德说:“嫉妒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说嫉妒是天性,一点也不夸张。
L小姐发现,不论在商业合作中、团队管理中、亲密关系中、朋友交往中,甚至是兄弟姐妹中,“嫉妒”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却非常不利的因素。“嫉妒”的背后,其实是自我的“自尊心”在作祟,这些导致我们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或者,我们早就看到了,但不愿承认、不愿接受。
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你们可以很好,但不能比我好!”
在一个派对上。你为自己今晚的穿搭感到满意而觉得很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持续到,你看到另外一个比自己更时髦的人出现。
在一家公司里。你看到这个月的薪资条时狂喜,因为你的薪水上涨了5%,但这种喜悦只持续到,你知道了另外一个同事的薪水上涨了10%。
在一片田野里。你为庄稼长得这么好而开心,想着今年要大丰收了,但这种开心只持续到,你发现隔壁邻居家的长得似乎更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极度“自卑”导致的“嫉妒”。为什么别人可以这么优秀?为什么别人可以拥有一切?而自己,连想都不敢想。关于这一点,相对比较复杂,在《怎么样才算努力?》中阐释过,感兴趣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未来有机会,我们再深入讨论这个点。
“去嫉妒心”是很难修炼的一个部分,因为这是人性,但凡反人性的东西,都很难根除。
因此,一个总能看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是非常少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是极少数。因为“聪明人”(这里指有智慧的人)永远知道,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换个说法,没有任何人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只盯着一个人的缺点,那整个世界可能都没有生机,因为你的眼睛看不到光,只能看到黑暗。
02
嫉妒发生在熟人间
人们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可以对陌生人很包容,但对熟知的人很苛刻;可以对陌生人给予祝福和支持,但对熟知的人却冷嘲热讽。
当你比较成功,或是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时,很多时候,你不太能够得到熟知你的人的祝福,包括一些你认为是朋友的那些人。常常会令人感到迷惑:“他们不是我的朋友吗?为什么他们并不会因为我的开心而开心?不会因为我的成功而祝福?”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需要明白,“嫉妒心”是人的天性,从婴儿时候就存在,不管你现在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人类的“嫉妒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丝毫减少的迹象。
除非,你在刻意练习。
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因为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都是发生在熟悉的人之间,邻居、同事、朋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可比性,这是一个定量问题。
我们不可能和不认识的人进行比较,因为不存在比较的前提。
所以,人们会很慷慨地赞美陌生人,会从陌生人身上学东西,但不太会从自己熟知的人身上学习,即便这个熟人比陌生人有才华,我们也会选择性看不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熟人给自己带来竞争压力,你们在一个可比较的范围内。如果你向这个熟人学习,心理暗示就是:我不如TA。“不战而败”对于人类来说,是耻辱的。
远古时代,有生存压力存在,优胜略汰,不论是食物、资源,都需要在一个群体或部落里展示自己的力量。
农耕时代,我们比的是谁家有肉吃,谁家有新衣穿。家里煮肉的那一天,一定要把窗户和大门打开,这样肉香味才能飘进邻居家的院子里。
平日可能也没有那么爱串门子,做了一身新衣裳时,一定要串串门,说邻里间要互相多走动。
现代社会,不再需要为了生存,用体力和物质较劲了,这是一个拼“才华”的时代,每个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所以,当人群的注意力在你身上而不在他们身上时,这就好比远古人被强者掠夺了自己的领地或配偶一样令他们沮丧。
这种时候,你还想获得他们的祝福,那基本就是在说,他们失败了,你成功了。如此,别人的冷漠就显得理所当然,不是吗?
假如,还有人发自内心的祝福你,那这些人一定是我上面说的少数人,修炼到一定级别的人,常人是做不到这样的,除非是你的父母。
03
酸葡萄心理
前面说到两种情况导致的“嫉妒”,一是“自尊心”,二是“自卑”,还有,三是“酸葡萄”心理。
大家都听过“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口头禅。这种心理就是典型的“嫉妒”他人。
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自己事业不成功时,总是要酸那些事业相对成功的人。比如:“你看,事业有成有什么用?都没有时间陪孩子过生日。人生最重要的是家庭......”
第二种,自己还没有家庭时,总是要酸那些有家庭有小孩的人。比如:“你看,每天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点事业心都没有......"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不管你过了哪种生活,总会有人酸你。他们酸你,是因为他们没得到你现在拥有的,他们只不过是“嫉妒”罢了。
第一种,他们不是不想要成功的事业,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浑浑噩噩选择一份“工作”而已;有一些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被现实压垮了腰,宁愿放弃“梦想”,活成一具行尸走肉。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酸你,以此来安慰自己:“家庭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梦想而牺牲家庭。”
第二种,他们不是不想要家庭和小孩,只是还没有这个“能力”,这里所说的这个“能力”不是指经济能力,而是指“爱”的能力。现代人,不要看各个聪明伶俐、无所不能,但大部分人其实没有“爱”的能力,很多时候,人们连“爱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何“爱他人”呢?连“谈恋爱”的能力都没有,如何成家、生小孩呢?
家庭、事业兼得,有难度,难度相当大,但不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找到对的人,互相认可、互相扶持。一个家庭里,总有人需要牺牲点什么,来顾全这个家庭的整体利益。
我们不要轻易去评判一个人、一个家庭表面呈现给你的,如果你并不了解实情的话。也许,你没看到的真相是,别人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04
从《末代皇帝》看人性
在一个阶层固化的年代,皇上就是皇上,他们生来就有这样的特权,人们也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平民老百姓也不会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因为他们自己的小日子也不差。
但当这个王朝突然被推翻时,一切都变了。去看溥仪的整个人生时,老实说,我的内心挺煎熬的,很同情他的“遭遇”......
他很不幸,这是时代造就的不幸,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帝王身上,他只不过刚好成了历史变革中的牺牲品。L小姐这里想要阐述的是,透过看一个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跌宕起伏,来观察人们的内心活动。请大家不要解读成我在否定社会的进步。
从万人之上沦落为阶下囚,这和今天一个富豪一夜间倾家荡产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前者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个人无能无力;后者,存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主要是个体私人的事。
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羡慕嫉妒恨。短短5个字3组词,羡慕、嫉妒、(憎)恨,这是一个Negative递增式的内心活动。
羡慕是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认同、欣赏,它是愉悦的;如果对自己不够满意,就会上升到嫉妒,躲避自认不如的人,此时,其实已经弄丢了自己的快乐;如果这种不满情绪没有正确宣泄,就会上升到憎恨。
憎恨的表现形式,就是想尽办法造成别人痛苦来让自己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只是一种报复。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种形式的报复,最终会让人真的感觉快乐的。这种情况在亲密关系中非常常见,得不到的时候,就彼此伤害。
溥仪绝对不是历史上的暴君,连个坏人可能都谈不上。但当他成为阶下囚时,不是得到大众的同情,反而是憎恨。人们把时代的怒气发泄到这个人身上,恨不得让这个曾经拥有至高权力的人来伺候自己一把,才能起到羞辱他的作用。
L小姐认为这种心理是扭曲的,可悲的是,这却是人性。
05
总结
戒掉“嫉妒之心”是有方法的——认识自己,让自己保持快乐。
我们一直说的“修炼”就是让自己拥有一个宽广博大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前提是,必须足够认识自己,你才能拥有接纳别人的能力;不挑剔别人的缺点还不够,要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光。
-THE END-
L小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