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 || 新闻速递(5月上篇)

01 NEWS  里程碑:NASA确认目前发现系外行星数超5000颗

我们目前发现的地外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图源:NASA/JPL-Caltech)

现在也许很难想象,不到半个世纪前,太阳系内的八颗行星(当时是九大行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所有行星世界。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距今正好30年前的1992年,在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周围,除了脉冲信号以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两个周期性循环的遮掩信号;通过对脉冲信号的精准测量和模拟,研究人员发现在脉冲星附近存在两个质量分别为2.8和3.4倍地球质量的天体,正在以圆形轨道绕脉冲星公转。

这是人类首次确认了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的行星信号,而在此之前,我们早就已经试图对系外行星进行探测了。1989年,一组研究人员在进行恒星径向速度测量工作时,发现仙王座γ的径向速度显示出很大的变化,研究人员曾推测这个变化源于仙王座γ附近的系外行星对它的引力影响,不过直到2002年,该行星的存在才得到验证。

再往前追溯,一个世纪前的威尔逊山天文台藏着也许是最早的系外行星存在证据,1910年代前后,威尔逊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范马南发现了历史上第三颗白矮星,该星因此也被命名为“范马南星”。一个多世纪后,在研究光谱受到污染的白矮星时,研究人员翻看了威尔逊天文台在1917年拍摄的范马南星光谱,并发现光谱上存在两条不应存在于白矮星的钙离子吸收线,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意外的信号来源于范马南星周围的行星,尽管目前还没有被证实,但对系外行星的探索却远没有停止。

自从1992年确认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我们探测到的系外行星数量便呈几何式增长,就在今年3月21日,随着最新一批65颗系外行星的发布,NASA确认目前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颗,其中包括了类地的小型岩石行星、比木星还要大的气态行星,极其接近恒星的热木星等等。这些行星样本看起来丰富多彩,这将对我们未来探索地外生命、了解地球命运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02 NEWS  骨子里的种菜情怀?
    LAMOST发现“星系果蔬园”

从左到右依次是绿豌豆星系、蓝莓星系和紫葡萄星系。(图源:SDSS)

在3月4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的一篇文章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LAMOST DR9数据中发现了1547个致密星系,其中1417个是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一次性发现的最大的致密星系样本。致密星系的光度几乎全部集中于星系的核心区域,因此在成像上它们显得非常小,形态也与恒星比较相似,由于致密星系形态小、亮度低,因此要观测到它们,难度比观测普通星系要高得多,在这次结果发表之前,已经被观测证实的致密星系总数也只有800个,而我国研究人员的这项结果则是直接将致密星系的样本库翻了两倍。

根据LAMOST光谱巡天数据,研究人员总共探测到了1417个新的致密星系,包括739个绿豌豆星系,270个蓝莓星系和388个紫葡萄星系,因此这次发现也被称为“星系果蔬园”。之所以将星系取名为绿豌豆、蓝莓、紫葡萄,是由于这些星系非常明显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天文学家们就以这样一种有趣的方式为不同颜色的星系进行了命名。

其中,绿豌豆星系是一些正在发射强烈[OIII]发射线的星系,也因此让它们在图像上呈现明亮的绿色,它们通常距离我们约15亿至50亿光年,其大小不到银河系的1/10,而质量则仅有银河系的1/100,但绿豌豆星系当中恒星形成率却远高于银河系,它们正在以比银河系快10倍的速度“孕育”出新的恒星。蓝莓星系离我们最近,也比绿豌豆星系更紧凑,其大小不到银河系的 1/3000;紫葡萄星系的半径与绿豌豆星系相似,质量不到银河系的1/500。

这些致密星系除了个头小、亮度暗,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极低的金属丰度下,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形成恒星,金属丰度低意味着这些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因此,对致密星系的研究能够揭示早期宇宙中的恒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相信在未来,随着LAMOST光谱巡天的继续进行,我们也将发现更多更紧凑也更有趣的星系。

03  NEWS    哈勃望远镜发现  迄今最遥远单颗恒星Earendel

Earendel星所在位置示意。(图源:NASA, ESA, B. Welch (JHU), D. Coe (STScI), A. Pagan (STScI); CC BY 4.0)

当我们凝望夜空,肉眼所能看到的所有恒星都位于银河系以内,距离我们最远不过十几万光年,随着近现代观测仪器的飞速发展,我们得以分辨出临近星系中的单颗恒星,例如仙女座星系中的新星M31N 2008-12a。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也不过250万光年,当把目光放向更加遥远的星系,通常情况下我们就只能看到来自数十亿颗恒星的混合光,再也分辨不出单颗恒星了。但凡事总有例外,今年3月30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当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和DTU等机构的天文学家们就探测到了一颗距离我们280亿光年的单颗恒星。

这个发现得益于爱因斯坦相对论预言的“引力透镜”效应,相对论的主要预言之一就是质量能够弯曲时空,而当光线经过大质量物体附近,它的路径会跟随弯曲的时空改变方向。如果一个大质量物体恰好位于我们和远处的某个天体之间,这个大质量物体就有可能会像放大镜一样,聚集并放大来自背景天体的光,让原本暗弱的天体变得明亮,足以被我们观测到。

引力透镜的方法通常被应用在星系的搜寻上,恒星的光芒相比较而言过于微弱,就算有引力透镜加持也依旧很难被区分出来。但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名为WHL0137-08的星系团,在一连串令人震惊的巧合下,其中的星系恰好排列在一起,共同将遥远处一颗恒星的光放大了数千倍,经过哈勃太空望远镜9个小时的连续曝光,这颗恒星最终被科学家们从遥远而黑暗的星空中辨认了出来。

发现它的研究人员为这颗恒星起名为Earendel,意为“晨星”或“冉冉升起的光芒”,这个词来源于古英语,也指一些美好而久远的事物,事实上Earendel星也确实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它现在距离我们280亿光年,来自它的光芒经过130亿年的长途跋涉才到达我们眼中,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Earendel星位于大爆炸后仅9亿年的宇宙中。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最遥远的单星是恒星伊卡洛斯,它位于大爆炸后45亿年,距离我们50亿光年。因此Earendel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记录,也为我们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文知识 || 新闻速递(5月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