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58天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君子有其美好品质也就罢了,要那些文饰有什么用呢?”子贡说:“真遗憾,先生您竟然这样来解释君子。马都追不上人的舌头。文采就像本质,本质就像文采,都同样重要。去掉了毛的虎皮、豹皮,就像去掉了毛的狗皮、羊皮一样。”

知识点:

      文看似不重要,其实礼仪就是外在的形式,这个形式规范了人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这是把内在的美外在化的具体表现,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文即是质,质即是文,由内及外,互为表里。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抽十分之一的税呢?”哀公说:“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抽十分之一呢?”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君上怎么会不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君上又怎么会富足呢?”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子张问怎样推崇道德、辨别疑惑。孔子说:“依靠忠诚信实,唯义是从,这就是崇德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马上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惑。(正如《诗经》里所说的)‘并非他家比我富,是你异心将我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的最后两句。这句诗以男子的口吻,写被厌弃的悲伤。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说:“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齐景公说:“讲得好!诚然,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有粮食储备,我能吃得上吗?”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可据片面之词就能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从没有拖延不兑现旧诺言的。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的案件没有发生才好罢!”


      -----孔子主张“必也使无讼”,讲究以礼治国,以德治国,最好别打官司。你是怎么看待这种主张的?


          孔子主张“必也使无讼”,并不是让大家忍气吞声,不要打官司,而是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避免问题的发生。孔子希望通过建立各安其位、秩序井然的礼教社会,尽量减少纠纷,避免对簿公堂。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是司法体制效率高,断案准确迅速,而是纠纷本来就少。

      二,更妥善的解决问题。当矛盾不可避免的出现时,孔子希望人们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争端,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诉讼来判定是非曲直。现代的司法体制,如果不涉及刑事案件,也是主张双方和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第5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