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折磨自己的女人

朋友慧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前一段时间,在单位里遇到了烦心事:

要午睡了,班上一名同事家的小男孩,特别的调皮,他在床上跳来跳去,摸摸这个小朋友、拍拍那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乱告状不说,这种行为还很危险,万一磕到床边不是脑袋起包就是磕坏门牙。于是身为一班之长的慧严厉的让小男孩从床上下来,坐在小椅子上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行为。

中午12:10,慧和班里老师简单交接了一下,下班回家吃饭了。

恰巧的是,这天中午小男孩儿的爸爸来幼儿园找小男孩妈妈,顺便看了看监控,正好看到其他孩子睡觉了,唯独自己的儿子坐在小板凳上。

爸爸顿时不悦,当时就进到儿子的班级里,二话不说就让儿子上床睡觉了。

下午,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小男儿的爸爸微醉,跑到园长室里骂骂咧咧:“我儿子说是老师把他硬从床上抱下来,不让他睡觉,凭什么不让我儿子睡觉?”

园长安抚了爸爸的情绪,查看监控,监控里,慧并没有碰触他儿子。

虽然监控显示慧并没有碰触他儿子,但是为了尽快息事宁人,让醉汉爸爸离园,园长还是把慧叫了过去,让慧对他道了歉。

慧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迫于园长的压力,她还是谦虚的给醉汉爸爸说了声对不起。

幼儿园就是这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遍园。

一群中年保育员老师就如村口拉家常的妇女,将这点事有鼻子有眼儿的传来传去。尤其是孩子在慧班上的同事,开始了蝴蝶效应,常常扎推在一起嘀咕嘀咕,原本在园里是优秀标榜的慧成了大家窃窃私语的对象。

慧很伤心:掏心掏肺的对待每一个同事、每一个家长的孩子,本来不大的事儿让大家传来传去,像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国庆节期间,慧联系我,将自己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

抽丝剥茧,慧郁闷的根源其实是来自三方面:

(1)醉汉家长不名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味偏袒孩子,猜忌老师。

(2)其他同事的窃窃私语让慧怀疑自己的能力。

(3)园长想尽快息事宁人,没有征求慧的想法,直接让慧道歉。

针对慧纠结的这三点,我一一进行剖析:

一、一个醉汉爸爸到幼儿园理论,说明这个爸爸素质不高,进而可知,身为同事的孩子妈妈的素质应该也不会特别高,凡是拎得清的同事怎么能允许自己老公喝醉酒后,到自己的单位找孩子的老师闹事?再说了,她家是想退园或调班吗?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她闹事,只能说明她拎不清。所以犯不着跟糊涂的人较劲。

二、其他家长附和这个家长,开始蝴蝶效应,这个更不用放在心上。其他家长在背地里叨叨叨,就说明她们不敢产生正面冲突,落井下石谁都会,只是做与不做而已。有一个宗旨——自己的班,自己尽心,和家长沟通时多认可孩子进步,委婉的提及孩子缺点。哪个妈不想听到老师夸孩子?这样做家长沟通,不仅让家长听着舒服,更能和同事的关系融洽一些。

三、身为园长,面对家长的找事,第一时间想息事宁人,所以尽管不是自己有心所为,站在园长的立场上考虑,哪怕园长平时多欣赏你,但她当时需要你那样做。所以不用因为园长让道歉了,就难为自己,让自己难受。

慧是一个能力出众的老师,英语超级棒,刚到这个幼儿园的时候就受到了园领导的重视和器重,也许是这份优秀让同事选择了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她的班里,但园长的这份器重却让其他同事产生些许妒忌。

所以,我对慧的建议是:我坚持我的,你嫉妒你的。想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就不能太把旁人的眼光看的太重,不能让他人的评价绑架自己,进而自己折磨自己。

“女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生气。”

这句话即是说给朋友,也是说给自己。

我也是一个爱用生气折磨自己的人。

前一段时间,我单纯的错信了一个妈妈,在她"推心置腹"的拉家常中,我将和朋友的一些茶余饭后分享给了她,谁知一段时间后,她竟然挑唆我们共同谈到的人找到我对峙。

事已至此,我悔恨无比,一遍遍在心底贬低自己,否定自己,责怪自己不应该轻信她人,不应该随便分享朋友的聊天。

于是,我开始了折磨自己——心口犹如堵着一团火,眼看着火烧到心头,却甘愿任由它肆虐的吞噬。

我武断的认为只有否定自己、贬低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良心舒服一些。

结果可想而知

我食欲骤减,免疫力下降,脸上的疙瘩接二连三的长......

拿出常备药“木香顺气丸”,却难以下咽

......

自我折磨了一段时间后,我尝试从心理出发自救,于是通过看书,剖析自己心理的弱点和情绪的出口,找到自我调节的力量,认可自己的弱点,包容自己的缺点,在时间这一剂良药和自我调节下,我慢慢的走出了自我折磨。

“生闷气”是大部分女性心理受伤后的必选,有时候明明知道“生闷气”是在折磨自己,却还是忍不住任由“生气”折磨自己。

该留下的记忆就留下,该放弃的记忆就放弃。

把不开心的人和事都放下,

看似宽恕别人

实是宽恕自己!


——致爱折磨自己的女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爱折磨自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