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忠孝不能两全,可人家罗企生就占全了

《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戏文】

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难得多。——木心

昨天说了王恭和殷仲堪两次起兵讨伐司马道子的事,今天刚好接着往下讲。

话说第二次出兵不久,王恭就被手下叛将刘牢之给杀了,殷仲堪这边见事有变,遂裹足不前,战事一度进入了短暂的暗流区。

朝廷方面,用心在于分化殷仲堪的势力,而殷本人也正为此发愁。其实桓玄那小子的野心谁都知道,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就是,跟我有什么关系?

驱虎吞狼与前怕狼后怕虎

殷仲堪是一个没什么军事才能的人,前两天夸了他勤俭节约,做人不忘本,仅此而已。对于桓玄,他是很忌惮的,或者说凡是有点军事实力的将领他都忌惮。因此上,他才和杨佺期结盟,以对抗桓玄的虎视眈眈,同时又害怕姓杨的骁勇,一再阻止他主动讨伐桓玄。

于是乎,一场拉锯战就在他手中逐渐失去了可控的弹性。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桓玄终于绷不住了,举兵直指杨佺期,并写了封信给殷仲堪,叫他看清形势,信上说:“现在我要到沔水去收拾姓杨的了,大军就屯在江口。如果你跟我一条心,就把姓杨的他哥杨广杀了;如其不然,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殷仲堪看罢了信,果然把哥哥抓起来,不过不是杨佺期的哥哥,而是桓玄的哥哥桓伟。好吧,立场坚定主义真,那就开干。

早这么痛快多好

桓玄先是在江西口击退了殷部七千水军,随后进驻巴陵,收缴了敌人大批粮食,紧接着又大破杨广于夏口。整个江陵为之震骇,加之城内无粮,军民皆以芝麻为食,那还谈什么战斗力?

殷仲堪此时才想起召唤杨佺期,杨率部渡江击玄,结果还是没打过。最终,殷仲堪(逃后被抓)、杨佺期、杨广全都死于桓玄之手。

然后,便有了今天正文这一段。

话说,桓玄拿下荆州之日,逮捕了殷仲堪手下将佐十余人,其中也包括咨议罗企生。咨议,顾名思义,是给领导咨询、建议的官吏,多半由玩不动枪杆子的书生担任。

事实上,桓玄还是很尊敬这位罗企生的,当他要处决这些人时,提前给罗企生通了气:“只要你肯向我谢罪,我就饶你一死。”

该不该同意呢?

罗企生答道:“我作为殷仲堪的下属,如今他逃亡在外,生死不明,我又有什么脸面向你谢罪呢?”

桓玄很没面子,只好押赴刑场,就在即将开刀问斩之前,又派人来问罗企生还有什么话说?

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司马昭杀了嵇康,而嵇康的儿子嵇绍却始终是晋朝的忠臣。我想求你,留下我一个弟弟,好让他侍奉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此之前,桓玄曾经送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一件羔羊皮袄,而她此刻正在豫章,儿子的死讯传到,胡氏当天就把皮袄付之一炬了。

在桓玄看来,杀其子而全其母,这叫仁义,天下人都应该给我点赞;而在天下人看来,为大恶者施小善,比从头坏到尾的那种更叫人烦。

你可能感兴趣的:(按说忠孝不能两全,可人家罗企生就占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