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19年春节

春节前后,陆陆续续地写了几则文字,发在了朋友圈里,辑来作为一篇小文吧。我知道,这样的文字并无真知灼见,也不提供“成功秘笈”,这里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所思。她大概只是一朵苔花那样默默无闻,却也愿意如牡丹一样,用尽全力开出最好的花。——斯为记 

1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不觉又是年尾了。今天是小年,我们老家说是祭灶,因了这个谐音,晚上一定要吃鸡,并且是母鸡。

那一年,大概七八岁吧,我妈杀了一只大母鸡,炖汤后下的挂面,饭熟时,香气四溢,全家人围坐在厨房,吃了一顿简单又美味的小年饭。

后来,过年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了,年味却似乎淡了。一顿鸡汤挂面就曾让我们那么期待,而现在,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满足孩子们挑剔的胃口。妈妈在电话里提醒:多做几道菜,给孩子们留个记忆。而当家的却叮嘱:少做点,不要吃剩饭剩菜。

日子越来越好,生活却越来越简单了,五谷杂粮,红薯、南瓜竟成为桌上的常客,几天不吃就想得慌。

我深深地明白,每一天都像过年一样地丰衣足食,生活才是真的好了。

——2018年腊月二十三


2

年关渐近,最常听到的消息就是某某已经到家了,熟人见面,基本上都会问:过年回家吗?

一个多月前,爸妈就在询问,以极大的诚意“邀请”我回去,并用各种美食“引诱”,都被我坚决“抵制”了。理由是:拖儿带女,回家几天,美其名曰“孝敬”,实则是给他们添麻烦。再说,夏天已经回去过了,于我已经满足;家里人多,父母也不孤单,我亦无需锦上添花,所以,还是省省吧。

想家,随时都可以视频,比鞍马劳顿往家赶方便多了。昨夜一场大雪,今日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吃着零食,唠着往事,听我妈又在忆苦思甜,还能听到公鸡打鸣呢。

那么其乐融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那么,回与不回,我的心都是安的。

——2018年腊月二十六


3

天亮时做了一个梦:一条蚕在我身上孵化,很稀罕地喂它吃奶。转瞬,窗户处到处都是刚刚孵出的虫子 ,再一看,自己身上也全都是。惊恐万状地大喊,醒了。

好像是齐桓公的故事:在一次战争前,齐桓公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身上爬满蛆虫,醒来心中不乐,以为不祥。管仲为之解梦说:此为吉兆,“君将为天下人食也”,是要奉养天下人啊。桓公大喜,后来,果然得胜而归。

不知我这梦到底是何寓意?当然,“将为天下人食”是决无可能的。希望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和所有人一样哦。

——2018年除夕


4

一觉醒来,翻了个身,突然就醒了,辗转反侧,各种思绪纷至沓来,人也愈加清醒。

想到了古人说的,“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想到了“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在逝去的一万多个日子里,我看到一粒粒的种子落地生根发芽,我看到一颗颗小苗长大开花,我看到秋天的庄稼地收尽了果实,剩下的枯枝败叶重又归于尘土,我看到镜中的自己在四季轮回中,也日渐失去光华。

人生的秋天就这样不期而至。似乎如梦方醒般,发现曾经以为脚下踩着的是坚实的大地,却原来是不断消融的冰川,那些曾经以为的永恒,却原来都是如光如电如影的刹那。昔日的心理建构需要重新定义重新审视:什么才是最可宝贵的,什么才是最该珍惜的?

没有永恒,只有在艰难困苦中享受转瞬即逝的风景。

在新的一年,我希望: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

在新的一年,我发愿:用心生活,以一种升腾的姿势,拥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2019年正月初五


5

春节回老家,总是忙碌的,你累吗?答曰:累,但是精神反而好了。

半夜醒来,突然想起这则对话,想起了相关的故事。

小说《飘》里的斯嘉丽,每一次身心疲惫时,最佳的疗伤方法就是返回故乡塔拉,住上一阵子就好了。瑞特说:她像古希腊的大神安泰,塔拉像大地母亲盖亚一样,总能给她无穷的力量。

蒲松龄写了一个很美的故事,《白秋练》。白秋练本是洞庭湖里的白鳍豚,爱上了商人之子,嫁为人妇后,到丈夫的家乡生活。每次做饭时,都要加一勺洞庭湖的水。每年,公公去洞庭湖做买卖,都要带回一缸水。有一年,因为路上耽搁,公公没有及时回来,家里的水吃完了,白秋练死了。死前嘱咐丈夫:等公公回来,把她放进湖水里,还能活。后来,果如其言。

这是对故乡最极致的眷恋了吧。

中国人热爱自己的家乡,中国文化里也一直特别强调这份情结,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这种文化的践行者,每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爱国爱家的血液。

——2019年正月初九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2019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