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学生的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呢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63条有感

老师最大的苦恼莫过于自己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一做题却很多学生都不会。这其实道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老师没有准确把握住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二是老师讲的课可能出现了问题;三是做练习真的可以测试出听讲效果。

看似这三个结论都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是细品真的会有收获。

首先第一个问题,老师怎么把握住学生学会了没有呢?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注意力的中心不在自己所要讲的教材上,而在学生身上。这就倒逼老师要精心备课,把课备透彻。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对于不熟悉的课,教案写了很多篇却还是抓不住重难点,理不出线索,讲得颠三倒四,而对于理解的课即使不写教案也成竹在胸,讲起来思路明晰。所以备好课是基础。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神情和思维发展状况。

当然备好课不仅仅是熟读教材,还要参考资料,熟悉课标要求,甚至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的辅助。教师的知识储备越丰厚,课备得越有深度和厚度。

其次第二个问题,老师讲的课出了什么问题呢?课是讲给学生听的,让学生听明白是终极目标,所以老师就不能只考虑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备到,还应该考虑我们的听课对象,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活动、语言,他们可以听懂,也就是要备学生,把学生的起点装在心里,从学生能听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

根据学生的不同,预设他们可能出现的困难,设计出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的活动,这也属于备学生。

最后第三个问题,其实和第一个问题关系密切。怎么把握住学生听懂没有?练习可以。但怎样的练习才有效呢?不是这儿一讲完,那儿就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时能回答的基本都是那个别程度好能力强的学生,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难以回答上来。所以刚讲完课最好的方式不是提问而应该是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起到巩固所学作用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应该是精心设计过的,可以观察和分析的练习。比如刚讲过点和直线的关系,不要让学生立马起来把留存在脑子里的印象复述出来,而应该让他们在草稿本上试着画出点和直线的几张位置关系,在画的过程中老师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情况就可以知道谁思路顺畅清晰,谁出现了困难但是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最后画出来了,谁卡到那儿进行不下去了……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以指点,这是最佳的点拨时机,在学生正在追求探索知识的路上,尚且没有形成牢固认识的时候,可塑性是最强的;一旦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认识,或者形成了知识的盲点之后再去帮助学生回忆,再给学生讲解,试图让学生第二次学会,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夹生饭最难回炉了。

巩固练习的过程应该在课堂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当堂就发现学生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巩固练习和考试做题不一样和家庭作业也不一样,这是贴着老师的讲授进行的,其实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演示、运用知识以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它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老师要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拿来让学生练习巩固,不要满堂灌,以为自己讲得多了学生就理解了,或者寄希望于学生课下自己练会。学生是不会自己变聪明的,是需要在老师的点拨、引领、激发下才能长出思维的意识、形成智慧的火花的,也只有经过他们自己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后得到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

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就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状况,要备学生,要有比教材更广博的知识,要设计易于观察和分析反馈的练习(实践、操作)。(只听和思考太局限,应该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事,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必须伴随有他们独立的劳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知道学生的听课情况和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