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态度,在职场要不得

最近在读一本名字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意思。主人公骑摩托车游历美国北部,通过在旅途中的经历,以及与朋友和孩子的交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科学、艺术、价值、哲学等等事物的思考和求索。

在阅读中,我对主人公对于“气冷式发动机”过热而引发的故障的描述,以及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产生体会的讨论,有很深的印象,希望在这里与你分享。

图片来自unsplash.com

气冷式发动机和“旁观者”思维

主人公的摩托车的发动机经常有毛病,会让活塞因为过热而发生膨胀,从而卡住气缸壁,有的时候甚至会融化。活塞会卡住发动机和后轮,造成突然的刹车。他一开始的反应,跟大多数人一样,就是找维修店:

我把这辆车送进了维修店,我可不想插手。很可能需要买其他的零部件或是专门的工具,然后再花上许多无谓的时间,我既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别人做好,就不需要自己做。

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曾经有一辆1992年产的讴歌轿车,也是经常出各种各样问题,比如车窗摇不下来,刹车不灵等等,我每次也都是从到维修店去修理,但是我比主人公幸运的一点是,我去过的维修店,至少都准确地找到了问题,没有让我来来回回去折腾。但是主人公不一样:

  • 第一次去修理,维修店师傅说是挺杆的问题。在花费140美元和两个星期之后,问题又出现了;
  • 第二次去修理,维修店师傅决定自己做测试,结果毛病再次出现;
  • 第三次去修理,维修店师傅更换了气缸和较大的主汽化器喷嘴,然后将运转速度减慢,告诉主人公不要骑太快。但是他发现第一次修理时候调整的挺杆并没有被调整。于是师傅拿了一把扳手想调整挺杆,但是把铝制的挺杆盖子弄坏了。然后师傅想换一个新的,就拿了一把榔头和錾子,想把盖子敲松,却把挺杆盖子敲穿了,錾子直接敲到发动机,然后榔头没敲到錾子上的时候,打破了两个散热片。

这真是一场噩梦。

这是主人公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的心理状态。作为读者,我也为他面对的这一个烂摊子感到难过:这就是把自己的东西交由别人的时候,最不想碰到的事情。而主人公是这样分析维修店师傅失败的工作的,首先是工作的时候没有专心致志:

那架收音机是一条线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是没有办法真正思考的,或许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需要任何的思考,只不过是玩弄几把扳手罢了。

随后,是工作时候的急于求成和杂乱无章:

他们动作的速度是另外一条线索,他们把东西到处丢,而且也不记得丢在哪里。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维修店师傅的工作态度,一种“旁观者”态度:

但是最重要的线索似乎是他们脸上的表情......虽然他们看起来很随和、友善、轻松自在,但是却没有投入工作之中,他们就像旁观者一样......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不会说:“我是师傅。”......虽然想运用科技的成果,但是却不愿和它发生任何关系。或者说他们之前的确有关系,但是他们都没有投身其中,而保持冷淡疏离的态度,他们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关心它。

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就能够知道,前两种行为,也就是三心二意和急于求成,都是基于他们怀有“旁观者”态度的表现: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身处科技之中但置之不理,漠不关心甚至冷淡梳理,所以最后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分心,三心二意,急于把事情做完,而不顾任何的整洁和有序。

图片来自unsplash.com

职场中,“旁观者”态度要不得

从上面主人公的经历中,他告诉我们“旁观者”态度会给人带来怎样消极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应该引以为戒,在现实生活尤其是在职场工作中,戒除这种态度。

戒除“旁观者”态度的意义在哪里?

意义之一在于,“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和外在行动,看成一个国家的君主和人民,或者将领和士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孙子的一句话中得到一些思路: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是孙子计算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们分别是“道、天、地、将、法”。其中的核心在于,“令民与上同意也”,也就是“上下同欲者胜”。用在我们个人身上,我得到了下面这个结论:

内心和行动同步的人,在工作上会有所建树。

这个结论,我们的前辈们早就有相似的见解了,比如“干一行爱一行”、“知行合一”等等。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在工作中,公司会经常提供一些职业培训,比如领导力培训、沟通力培训等等。很多员工选择参加这些培训,但是他们的目的是在于完成公司的任务安排,而不是通过这个机会来提升自我。那么抱有这样一个态度的员工,在培训课上就不能充分吸收培训的内容,因为他们在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去获取。最后他们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公司的投入和良好的本意。而那些积极主动的员工,让自己的态度主动去接近培训课程,从而让自己在培训中成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升职带来更多可能性。

戒除“旁观者”态度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我们不会再去仓促行事,而会细致而透彻去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战后日本经济史》里提到在美军登陆日本之时,日本陆军中央参谋在面临如何处置前来避难的无辜百姓这个实际问题的时候,给出的回答竟是:

没办法,轧死他们继续前进。

我认为,这就是军国主义在急迫情形下的站在“旁观者”立场之上的一种思维结果,想要快速解决问题的仓促行事。他们不再关心国民的死活,只在意自己能否把自己的事情做完,把面前的问题以任何方式解决掉。

不仓促行事,对于我们这些工程师来说,更加重要。有这样一句话,“不要相信一个程序员在加班时间写出来的代码”。这里面会有创造力时限的影响,但更会有在想要下班回家的欲望的指引下,仓促把事情做完的冲动的影响。仓促写完的代码,可能没有通过必要的测试,就放入了代码仓库,从而给未来的测试带来无尽的麻烦。

对工程师来说,“把项目快速做完”和“把项目做到足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急匆匆把事情做完,首先会带来很多的疏忽和遗漏,从而在测试阶段带来很多问题;而且这对于个人成长也没有益处,因为匆匆做完的结果,就是我们会把重心放到“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上,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者问题的变体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束手无策。

总结

“旁观者”态度,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主人公通过气冷式发动机的维修过程对这种态度进行了剖析和否定。而对我们来说,就要摒弃“旁观者”态度,细致透彻地把事情理解解决,把事做好,让自己成长,把握生活的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旁观者”态度,在职场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