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里归途》背后故事: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回国之旅

来源:新京报

  “窗外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您已到达中国领空,欢迎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电影《万里归途》里这一幕时,曾亲历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事件的倪修龙泪流满面。

  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感动了很多观众,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很多亲历者表示电影情节和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接近。电影中,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暴乱,撤侨行动刻不容缓。由于使馆人手不够,原本只是协助撤侨工作的外交官宗大伟和新人成朗临危受命,主动放弃回家机会,支援撤侨行动,他们逆行深入战区,营救被困同胞。

  利比亚撤侨行动,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邮轮11艘,国有商船5艘,军舰1艘,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还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

  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建八局”)利比亚分公司工作的倪修龙就是这三万分之一,他从水路撤离,看到政府租用的撤侨商船时,激动得哭了。他说,“是祖国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在危机时刻给了我们最大的依靠。”

  暴乱中宿舍被洗劫一空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利比亚,当时那边情况如何?

  倪修龙:2010年我去的利比亚,当时利比亚虽然比较落后,但总体环境还算稳定。我所在的中建八局利比亚分公司位于班加西——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当地人饮食比较简单,批发市场里很多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他们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听到我是从中国来的,就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我在班加西顺利工作、生活了一年多。

  新京报:利比亚内战爆发后你们经历了什么?

  倪修龙:2011年1月,利比亚内战爆发,战火很快蔓延到了班加西。2月15日,我们公司雇用的很多当地人突然都不来上班了,他们电话中说城区已经发生暴乱。我们工地离班加西城区有十几公里,当时没受到什么影响。又过了两天,情况变得更严重了。班加西城区传来的枪炮声啪啪响个不停,班加西整个通信全部瘫痪。

  公司领导开始做紧急预案,让我们不要出工地,还让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工程文件、护照、现金等物品都埋到地下;工人们也准备了钢筋、钢管、铁锹等作为临时武器,工地开始安排人24小时轮流巡逻。局势紧张后,大家都是惶恐不安的状态,晚上也睡不踏实,总会留一只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2月20日晚,班加西完全被反政府组织控制,陷入了无序状态。最让我和同事感到害怕的事情发生了——武装分子破墙而入,开始洗劫公司。反政府组织上百名暴徒端着枪在大门口,我们一千多名员工与他们隔墙对峙。面对真枪实弹,大家都很害怕,为了人身安全,我们选择撤退。暴徒破墙而入,工地宿舍、办公室里的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甚至衣物等都被他们洗劫一空。

被反政府组织人员洗劫后的宿舍。受访者供图

  看到撤侨邮轮,很多人哭了

  新京报:等待救援的那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倪修龙:2月是班加西的雨季,经常下雨,暴徒洗劫后,我只剩下身上的一套衣服避寒。后来几天没再遇到其他冲突。但能否顺利从利比亚撤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一系列问题困扰在我心中,情绪比较低落、惶恐。

  公司领导用卫星电话,一直在和国内以及利比亚大使馆、驻外机构联系。后来,领导冒着危险,挨个到每一个项目部安抚大家,他对工友们说:“祖国对利比亚的情况很重视,对驻利企业员工非常关心,可能要实施进一步的救援方案,现在是危难时期,希望大家团结一心,自保自救。祖国不会撇下我们。”当时在场的员工都很受鼓舞,也都开始打起精神等待祖国的救援。

  新京报:你是如何撤离的?撤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倪修龙:当时在利比亚的中国建筑员工就有一万多人,项目众多且分布在不同区域,按计划一共安排了海陆空三条撤离路线。23日凌晨,我所在项目工地上每个人都拿到了盖有中国建筑利比亚分公司图章的临时船票,船票上印着每个人的单位、编号、姓名、护照号码,大家都很兴奋。

倪修龙和同事们的护照和临时船票。受访者供图

  没多久,公司领导联系了十几辆大货车和集装箱车,开始往班加西港口送人。我记得撤离那天还下着雨,大家十分紧张,好在一切顺利,很快就到了港口。看到国家和希腊政府沟通后给安排的“希腊精神号”和“奥林匹克冠军号”两艘邮轮时,很多人都激动得哭了。

  雨季海上风浪也大,邮轮不停摇晃却令人心安。大家拿着卫星电话给远在万里外的家人报平安,又是哭又是笑的。我和三个侄子都在利比亚工作,我第一时间给哥哥打了电话说,“我和三个侄子都很好,你们放心吧。” 守在电话旁的嫂子听到消息后,激动得大哭。

  我平时喜欢摄影,撤离时我拿着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有当地混乱状态的照片,有被洗劫一空的宿舍照片,有我们大撤离途中的照片,我最喜欢的是排队登大巴去机场前拍的一张:大家都卸掉了紧张感,满脸的笑意,有个同事对着镜头开心地比了个剪刀手。

工人们排队等待去往机场的大巴,大家满脸的笑意,有同事对着镜头开心地比了个剪刀手。受访者供图

  每次出国都会带一面“五星红旗”

  新京报:看过撤侨题材的电影《万里归途》后你有何感想?

  倪修龙:我平时很少看电影,这个电影上映不久,一位同事专门打电话说,《万里归途》和我们当初在利比亚撤离时的场景、经历都很像,你赶快去看看。周围很多朋友也都打电话、发信息,询问我之前的经历并表示关心。后来,我特意去看了这个电影,感觉它拍出来的很多场景还是很贴切的。

  新京报:电影中有哪些打动你的点?

  倪修龙:电影最后撤侨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广播中介绍“窗外现在是喜马拉雅山脉,您已到达中国领空,欢迎回到祖国的怀抱!” 那一刻,我很激动,泪水不由自主流下来了。

  我仿佛回到了11年前:轮船经过一夜的航行,顺利抵达地中海对岸的旅游胜地——希腊克里特岛。2月28日,祖国为我们包机回国。飞机上,大家都很兴奋,有人说回家要好好喝一杯,有人说要吃一顿好的,还有人说要和亲人好好聚聚,多陪陪老人和子女……十几个小时后,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迎面看到的是大幅“欢迎回家”的标语。当时我想的是:家,我终于回来了。

  电影最后也是这样的场面,它再次唤起了我的记忆。我想起当年回国后,我看新闻,一位山东籍工友从军用飞机上下来,激动得直接跪下来亲吻脚下的祖国大地,惹得同行的工友纷纷落泪。

  之前每次出国,我的行李中必不可少都会备一面“五星红旗”,而利比亚大撤离,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含义。“举着国旗到港口,唱国歌过海关,中国护照就是回家的船票”这样的场景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工作之余,倪修龙去工作一线为城市建设者们拍照。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分享一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吧。

  倪修龙:利比亚撤侨事件发生时我已经40多岁,慢慢上年纪后,国外的项目也不参加了,但我现在仍在中建八局一线工作。

  利比亚撤侨时,我用相机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从那时起,我也更加珍惜记录的意义,一直想用手中的镜头把大家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保存下来。工作之余,我拍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建设者,相机里有成千上万张城市建设者们的笑脸和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能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在最平凡的岗位演绎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万里归途》背后故事: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回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