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个来华投资的瑞典人,居然因为考虑中国的环保问题,撤资又投资,哪怕因此蒙受经济损失。这不是传说,而是事实。是《越简单越快乐:北欧极简生活》里,作者一位瑞典朋友约翰的经历。

约翰到中国投资建厂,什么都谈好了,厂房也建好了,但是在安装厂房垃圾排污系统上,与中国合作方出现了分歧。约翰坚持按照北欧标准建立排污系统,但由于建设成本很高,中方不同意。于是,约翰撤资,结束了合作项目。

约翰觉得中国的空气质量已经很差,土地生态也很薄弱了,所以,环境保护是必须的。他深为中方对此漠不关心的态度感到忧虑。

约翰思来想去,觉得他应该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停止合作。真正的合作不是对错误坐视不管,而是用他知道的去帮助那些还不知道的人。于是,他又到中国投资,找到政府,引进环保项目。

见惯了对环境随意破坏的人,猛看到一个外国人这样为中国的环境担忧和考虑,相信很多人内心深处会受到震动。感动之余,不得不说,人家的境界真的比我们高太多。

我们大多数人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不做危害环境的事,但对别人的行为不管不问,更不会去引导和改变别人。这种表现不只是对环境保护上,对很多事情都一样。凡事尽量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至于用自己的认知去帮助别人的无知,要做到这一点,还任重而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