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作者: 许知远

。。ISBN: 9787559833433

。。内容简介。。

功成名就后的张艺谋,如何看待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日本传奇级音乐教父坂本龙一,却拒绝为东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把自己活成了电影符号的姜文,说自己仍然面对着十几岁时候的困惑?

少年成名的大提琴家王健,对自己的定义是没有进取心,讨厌竞争?

……

许知远与14位国内外著名导演、艺术家深入对话,集结成一本珍贵的当代艺术家访谈录。从李安、诺兰到毕赣,从徐冰、蔡国强到马岩松,对话跨越国籍与时代,涵盖电影、音乐、装置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在对话中,他们剖白自我,也直面时代,以一种手术刀式的真诚袒露自我的来路与创作之灵感,也不回避隐秘时刻的困惑与挣扎。身为创作者的永恒失败之感,与身为艺术家的成功与诱惑,在对话中不断交战与拉锯,他们如同站在“悬崖”之上回首自我、反叛当下、期待未来,也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中呈现出真正丰沛的个体表达和各自鲜明的艺术态度。所以,艺术创作可能首先是一个注定失败者的挣扎,在挣扎着向永恒的过程中,必须更好的失败。

——“变成一个成功故事里的一部分,你觉得烦人吗?”

——“烦人,因为创作者是永恒的失败者,没有人是在创作里面成功的。”


。。作者简介 。。

许知远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创。

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青年变革者 》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版本。


。。精彩短评。。

#

最喜欢王健还有徐峥的采访 徐峥的倒是意外地很有启发因为有冲突 文字量太大了 很爽地读完 很多细节没办法回想起来 不过许知远的文笔真的蛮不错的 那种开头的梗概得多难写啊

#

看过十三邀的一些采访片段,在西西弗书店看到这本书,拿起随手翻一翻,发现还是文字记录也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一些对话还挺深刻,适合反复回味。

#

有当头棒喝,也有细水长流。

#

比起看视频我好像更喜欢看集结成的书,可能因为避开了可能有的尴尬?这辑大多是熟悉的导演,有时出现前后呼应,仿佛隔空对话。比如张艺谋分析才华与否,说李安属于勤奋挂,吭哧吭哧,一翻到李安的,他说自己很勤奋。也有不认识的,就是从头了解,蔡国强讲他的作品,《一夜情》的概念太有意思了。他们有的真实,有的不一定(比如冯小刚说潘金莲他真的不care票房不由得让人想起当时的风波…),有人觉得当下年轻人很厉害的,有人觉得年轻人不行了,看他们聊天都还挺有意思。许知远的问题从来不务实,但也就能得到不太常见的答案,尤其文字编辑之后,受访者的回答几大段,是非常出彩的。还有张艺谋他们那一代讲过去,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文革。以及,大部分我喜欢的对话人,都还是读过非常多的书的。

#

许知远:当你进入一个新领域,研究北平也好,未来科幻也好这个过程中,是阅读起了很大的作用吗,还是想象?理解一个新事物,你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姜文:阅读非常有用,但是有用的不是阅读本身,是它能给你的激发。比如有一个人叫陈存仁,一个写晚清民国回忆的医生。他后来给章太炎当医生,他观察到好多人,包括胡适、杜月笙。当时是章太炎告诉他,你每天写两百字,将来就不害怕写东西了。结果他就坚持下来了,后来写什么都很流畅。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要写什么,但是他很真实地暴露他的那种态度,也很有意思,比那些装模作样的写作者有价值得多。

引自 姜文:不拍电影时,我面对的仍是十几岁时的困境

#

许知远:与时代潮流有很大的关系。 徐冰:对,你要没这个背景,再有本事也不行。很多艺术家都处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所以他们的艺术品也与这个大背景产生重叠。比如对语言的探索,就和上世纪末那种对语言、对思维、对我们的行为与语言表述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这些上世纪末被探讨得特别多的当代西方哲学问题有很强的关联。 其实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的利弊,都有它了不起之处和弊病之处。问题在于你怎么把你身上带着的自己文化中优质的部分,通过你的作品展现出来。这个优质的部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效,它必须在文明发展到某个节骨眼上的时候,对调解这个文明的误区和盲点能够起到作用;或者它能够补充这个文明在认识中有缺陷的地方;或者它能让你的思维多少比现有的思维范畴大出一些。必须有这个部分,你的作品才能够有效,否则就是无效的。 而咱们这些人身上带着什么东西呢?当然传统文化一定是的,但是我觉得,不同的文化阶段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基因,其实也是极其有效的武器。有些东西你虽然特别讨厌它,可它依然藏在你身体里。

引自 徐冰: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我们依托的这个文明所做的探索

#

许知远:你是不是很小就开始想人生问题?我看你小时候那部纪录片里拉琴的样子,就觉得这个小孩子想的是不是特多呀? 王健:那倒没有,我唯一记得的就是我从小比别人先感动,经常我觉得已经很感动的时候,别的同学是没有反应的,我就觉得挺奇怪,为什么他们就不觉得这个东西像我认为的那样温暖呢? 现在我发现这就是天生的,没办法。比如我经常坐飞机,没事儿干就看电影,经常哭得鼻涕眼泪一把,空姐看到就想这个人怎么回事儿呢。但我倒不是伤心,我很少伤心。

引自 王健:音乐让我们还记得自己的灵魂,它的伟大就在这里

#

这个事不是我个人的困境。整个人类,实际点说,就是按仨俩个剧本活的。基督教不是一个剧本吗?佛教可能也算一个剧本。莎土比亚是个剧本。有人演一辈子,莎士比亚演几个晚上。本质区别在哪?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按照某一个人写的东西。

引自 姜文:不拍电影时,我面对的仍是十几岁时的困境

。。我是朋朋,关注我,每天遇见好书 。。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作者: 许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