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柯维的最后一本著作,也是他认为最好的一本。什么是第三选择呢?第三选择时一种思维方式,当我们面临两难选择时,既不是听你的,也不是听我的,而是双方通过协商来找到第三选择,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三选择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合作共赢的方式,乍一听可能觉得简单,这是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为什么柯维还会用几十万字来写一本书呢?虽然简单,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在寻求共赢方面做得不好,因为我们的行动往往受到固定思维方式的限制,难以摆脱我们自身的狭隘的认知和偏见,涉及到自身的心理防御以及双方是否都愿意共同解决问题。例如,我的团队是好的,你的团队是不好的,我的家庭,我的孩子在我脑海中的形象都是不容置疑的,否定我认同的就是在攻击我,你攻击我我就必须还手。往往这种二元对立就会造成很多问题。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有一片土地,如果上面都是植被,该如何利用呢?如果是环保主义者,那肯定觉得应该保护起来啊,不能随意破坏。可如果是开发商一定觉得就应该把树砍掉,盖起高楼,这样就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收入。双方都是按照各自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可双方的观点明显是对立的,如果一起辩论一定会吵起来,可如果这时候有人提出了第三个选择,找到一种更好的共赢策略,那么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这么想来,还真有解决方式,就是把这块地改造成具有原始风貌的绿色小区,这样即保护了绿色植被,有开发出了商业价值。

        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该如何塑造呢?作者提出了三步走。

        第一步,不要贴标签。标签是我们习惯的用来简化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大脑的认知负担,但是也会阻碍我们相互沟通。因为任何标签都不能代表一个人,当一个人他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时,他其实是在表明在环保方面自己的立场,同时他也是一个上班族,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丈夫等,每个角色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只有我们看到标签的局限性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第二步,我找到你。也就是学会倾听,在印第安人的古老传统中,发言权杖是和平交流的象征,只要发言者手中拿着权杖,任何人都不能打断他,直到发言者自己的话已经被听懂了或者理解了为止。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习惯把别人的话打断。例如书中的例子,一个男人给自己妻子起了一个绰号叫“反驳机”,无论别人说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反驳。如果女儿说没人喜欢她,妻子会立马反驳:“胡说,谁都喜欢你。”这种方式从一开始就扼杀了沟通的可能。而正确的沟通方式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完,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询问来引导孩子,可以不赞同孩子,但是必须理解孩子,不要一味输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我与你协同,什么是协同呢?就是双方站在一个出发点上共同努力来创造出合作共赢的方式。与协同相反的就是攻击性的思维方式,想方设法地论证对方的错误。日本有一种武术叫合气道,精髓就在于不对抗别人的力量,而是利用攻击者的力量化解攻击,所以真正的协同就在于和气,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对这本书的分享,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