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布衬衣

我的老家位于豫东南,是个两县交界的偏僻乡村。大集体年代,父母早出晚归,靠挣更多工分,养活我们姊妹七人。姊妹七人中,我排行老五。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家里一贫如洗,吃饭问题是一等一的大事,大家时时刻刻为吃什么发愁,生活真的是太艰难了。回首往事,就会感到心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落后,物质匮乏,不要说没钱,就是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布料。母亲是个贤妻良母,她很有智慧,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到极致。她充分利用供应的布料,缝制好每一件衣服,按照老大老二老三接着穿,直到实在没法再穿,才会报废。对不能再穿的衣服,也舍不得扔掉。她会充分再利用,把它剪成布块,有的用于修补衣服,有的用于做布鞋。

高中之前,我从没穿过全新的衬衣。记得是七九年暑假,有天早上,我正准备下地割草。邻居余××来到我家,他是早我一年考上县一高的。一进门高兴的对我说:“恭喜你,给你送录取通知书来了。”还没等我说话,他接着又说:“咱村就你一个,开学时,老师让我带着你去学校。”

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反复看了几遍,并没有感到特别激动。那天,父母收工回到家时已很晚,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并把通知书交给大字不识的父亲。父亲拿着通知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一天的疲劳瞬间消失,激动的说:“好事,好事,提前准备好,按时去上学。”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那天,雨下的特别大,母亲打着伞,裤腿鞋子也淋的湿透。回到家后,她取出左臂夹着的白洋布,什么也没说,也没去换湿透的衣服,就小心翼翼地把白洋布打开,摆在堂屋的方桌上,拿着尺子、粉笔,在布上划来划去。紧接着,又拿起剪刀,三下五去二就把布分成几块,然后按照大小、部位摆好。再拿起针线,坐在那里,一针一线的缝起来。那天,不知道她挑灯夜战到几点?第二天,一件崭新的白洋布衬衣做好了。

母亲拿着衣服,让我过去,穿上试试。不大不小刚刚好。

开学那天早晨,天刚亮母亲就起床做饭,没等她叫,我就准备完毕,穿着新白洋布衬衣来到厨房。不知道是特别激动还是真的不饿,吃了几口就饱了。我拿起行头,就往村里的公交站点走去,等候每天一班的公共汽车。大约过一小时,老远看见公共汽车从南边缓缓驶来,我俩非常兴奋,拿起行李,瞪大眼睛,急等着上车。

那天,我是第一次走出家门,远去县城。上车后,刚好最后面有两个座位。当时的车况很差,路况更不能提。虽然时速只有三四十码,坐在那里,身子还是不停的左右晃动。一会儿,车子在凸凹不平的路上飞奔,我们的五脏都被震得移动方位,少不留神头顶会碰的一声,撞着车顶。不可能吧,不可能颠抖的那么厉害吧?但事实如此。道路两旁,看到一排排摇曳的杨柳,一片片茂密的梯田,路上有说有笑的行人,让我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尽管迎面来的大货车喇叭巨响,眼看就要撞着;它过后,满地狼烟四起,迅速向车厢内扑来,大家咳声一片。一路上,丝毫没有影响我激动的心情,感觉像坐轿似的。

到学校后,那件新衣,天天与我相伴,几乎不离身。穿上它,就感到特别神气。穿着穿着,后来发现,洋布越洗越好看,由开始的白色偏黄,表面粗糙不平,到后来白的越来越正,布面越来越细腻,摸着越来越柔软,利用率更是越来越高。

那件衬衣,已记不清穿了多少年,回忆中,在它寿终正寝时,身体已很脆弱,戳一下就会出个窟窿,实在没法修补了,我才恋恋不舍把它下放回家。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服装面料越来越好,样式越来越多,穿着也越来越舒服。但是,怎么也体会不到,像它那样给我带来的快乐。

虽然时过境迁几十年,每当回忆往事时,那件白洋布衬衣,就会在脑海里浮现,至今仍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洋布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