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观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呢?上小学,小二宝刚断了奶,两岁多。

《家庭教育观》,这个题目很大。这个话题曾经让我困惑了好久,因为有很多可以说的,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还真得思量思量。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

家庭教育

百度百科里面对“家庭教育”的界定是: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请大家一定要注意“相互”这个词。这个概念是广义的。

通常,我们理解的家庭教育,从狭义的层面上来看,是由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以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其实,今天晚上大家能够来到这里一起交流,有关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我们就已经是在用这个广泛的概念了。

因为我知道,能来到这个71家长课堂的伙伴们,一定是抱着学习和交流的态度,准备大家彼此之间互通有无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受到孩子的影响,是或多或少地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老师,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来对待的。

所以说,基于这个概念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在我身上亲身经历的;还有一个故事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亲眼看到的。

【故事一】

最近特别忙,工作上的事情非常多,我的职业是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承担着一些教学管理工作以及科研项目。

像这个周二,我中午和同事加班到将近2:00吧,也没吃午饭,赶完了材料,紧接着2:30又开会,一直开到将近6:00,回到家赶紧做饭,想着孩子应该是醒了。但是没想到就在我进家门之前,孩子刚刚睡着。

夜里12:00多孩子就醒了,一来是,二来是,白天一天没见到妈妈,心里也难受。那我就只能是听他的话,他说上客厅我就上客厅,他说妈妈抱我就抱着他不撒手,他说饿要吃饭,我就赶紧给他上厨房去热奶热饭。

大半夜的,我不能把全家人都吵醒,于是我就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手给他热奶,给他热饭,锅碗盆都就位之后,就赶紧两只手抱着他,因为孩子30多斤了,实在是沉。其实折腾了半夜,孩子也没吃多少,2:00左右又被哄睡着了。

这件事情过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小二宝平时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偶尔的不在状态,这也是正常,但是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他那种不正常的哭闹,是不是一种焦虑呢?又困又饿;白天一整天没有见到妈妈,心里很想念。

那么,作为母亲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呢?周三周四以及今天我就调整了状态,再忙,我中午也要尽可能在他犯困之前回到家,一边收拾家,一边陪他玩一会儿,尽可能午饭把他喂饱。

像周二那天,我的做法是,看似白天没有陪伴孩子,我轻松了,实际上是我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都更加增加了,在陪伴孩子的效率上也大打折扣。李玫瑾老师说,亲子依恋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源泉。

【故事二】

再讲第2个故事哈。

三年前,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自己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我们一起去他在美国小学的同位家里去玩。啊,这位美国小朋友的爸爸是一位中学老师,妈妈是化学研究员,家庭条件比较好,是美国比较典型的中产阶级。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爸爸,爱学中文,会弹钢琴,最重要的是家务活也做得非常好,除了做饭,还有手工。我们去他家玩是10月下旬。他当时为了迎接感恩节的到来,专门给家里的两个孩子每人做了一套恐龙样子的连体衣。

但是呢,因为是9月份动手左右做的吧,小孩子长得又比较快,那么这个美国小朋友中年龄比较小的这个弟弟,到11月穿,尺寸就不大合适了。这位美国爸爸就很耐心地再给小二宝,调整尺寸,重新再弄那个恐龙带拉链的帽子。你能想象吗?他家居然有缝纫机!

所以我就问啊,问这个美国妈妈,我说你会弹琴吗?妈妈说不会,说爸爸会。我说你会做衣服吗?妈妈说不会,爸爸会。我说你会说中文吗?妈妈说不会,爸爸会。

三个“爸爸会”。我看到的是那个妈妈的微笑,即便是在爸爸给孩子再重新量衣服的时候,她也笑着说他尝试着做做了好久了。其实当时看到那个场面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因为我们经常和这位妈妈约着出来上博物馆玩什么的。

通常是,这位美国朋友带大宝出来和我们碰头,小二宝在家,那就是爸爸照顾,包括喂饭、哄睡和陪伴玩耍。

故事之后

由这两个故事,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呢?

我想说,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都很忙,不管我们怎么忙,你要尽可能地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有季节的,孩子成长是有时期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当爸妈的必须要亲力亲为。

教育专家曾经指出,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6岁之前的孩子处于一种接受期,也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孩子的一言一行,就是父母本身的折射。

这个言和行呢,有好的,优良的也有不好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我们就说他童言无忌,也不能够因为孩子小,就无视他的感受,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我们如果能够从他身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缺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然后,有则改之。

和法医女友红梅探讨过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认可李玫瑾教授的观点,即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三种原因,一种是生而不养,另一种是养而不教,还有一种是教而不当。

前两种情况呢,我们都很少碰到,但是后面一种教而不当,嗯,我想说一下别的点吧。

这个倒不一定是说大人说脏话了或是做错什么样的事情,而是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我们能够反思觉察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和孩子改进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今天只是就家庭教育这本书打开了一个角,学无止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家庭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