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你过来

下面这个故事是早先看到的。一直时不时地出现于脑海。现在把它抄录如下: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大贤士,叫颜斶。他才华出人,心藏韬略,而且为人特别正直,从不逢迎权势。

战国时期,齐宣王听说颜斶才华出众,心藏韬略,便召他进宫。
颜斶来到宫中,走到殿前台阶处就不往前走了。齐宣王很奇怪,说:颜斶,你过来!

颜斶还是站在原地不动,他冲齐宣王叫到:大王,你过来。

齐宣王的左右侍臣一听颜斶竟然叫齐宣王过去,便齐声斥责颜斶:你这个人好不懂礼仪,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只是一介草民,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只有你过来才是。

颜斶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这些人说话真是好没见识。我如果照大王的话走过去,那就只能意味着我屈从权势,是一个为人们不齿的逢迎拍马之人;而大王要是能够屈尊走过来,却能显示出大王礼贤下士的国君风度。现在就去这样两种情况,你们说说,是我仰慕权势好呢,还是大王尊重贤人好呢?

齐宣王听了颜斶的话觉得非常不顺耳,他恼怒地问:那你说说看,到底是一国之君尊贵,还是博学的贤人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博学的贤人尊贵,大王认为这个问题还用讨论吗?

齐宣王心里不服,又问:你说话有根据吗?可不能信口开河!

当然有,颜斶泰然自若地接着说道,记得前不久,秦国发来数十万大军进攻齐国,他们曾下过这样一道严厉的军令:谁敢在柳下惠坟地周围五十步的范围内砍伐树木,处死。同时,他们又下了一道命令:能砍掉齐宣王脑袋者,封万户侯,赏千金。从秦军的军令便可得知,大王,你的头颅还不如贤士柳下惠坟墓周围的树呢,当然更不能与贤士相比了。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要什么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卑鄙了!

颜斶道:你们说的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向人请教为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齐宣王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请您当我的老师。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都会穿华丽的衣服。

颜斶却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同时他外在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一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

颜斶说完,向齐宣王拜了两拜,告辞而去。

故事出自《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主编:金涛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这个故事里颜斶可爱,齐宣王也算可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王,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