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

记得刚接触阅读策略,觉得很有创意,后来听蒋军晶的讲座提到策略,觉得很实用,最近读了温儒敏的《语文讲习》觉得这对于语文教材是一次很大的革新。第一次教阅读策略,是三年级的预测,当时看了一个公众号的文章,说预测就是不让学生提前预习,老师讲着讲着停下来,让学生猜,就照本宣科地试着用了。后来又教四年级,才明白阅读策略单元是真的难教。课本都编排是一课教一个训练点,可是落实起来谈何容易?再后来,听了些培训,记住了阅读策略单元一定不要预习。

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编排在第二单元:“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其实我是很喜欢这个训练点的,小时候没人教过要怎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我现在读书速度也不快,一个月能啃完一本书都很难,又有点强迫症地一定要按顺序读。所以初看这个单元觉得很是喜欢,学生如果能通过学习掌握了方法,不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嘛。可是实际教起来才发现,谈何容易…….

第一课时,我参考了蒋军晶老师的教学设计,先复习了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接着关注这一课的导读提示,提取“抓关键词句读”的阅读策略;紧接着问了学生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学生找到了“什么”“速度”“快”;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关注跟这两个词语相关的事物,记录阅读时间。之后通过完成课后排序题检测了阅读效果,采访学生交流默读技巧,归纳了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圈画每一段话的关键句,从中去发现关键句的规律。

关键句其实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所以我以为这个环节应该是很快的,结果课堂上我胸有成竹地提问了一名学生,他第二段的关键句找的就和我的不一样……我故作镇定引导后,第三段再次出了状况,且同学们大多找的都和我的不一样….无奈,我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什么比什么的速度更快”的规律,我们班的班长救了场。本以为这个学生能顺利找到第四段,结果又….不一样….这也导致这个环节用了很久且效果并不好,总有一种我在让学生一定要回到标准答案的感觉。

后来又听了同级段老师的同头课,回顾自己这堂课,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课堂出现分歧时,其实是课堂的难点出现了,如果学生解决不了,老师可以先教一段,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小组讨论的形式,既可以让四个人的想法碰撞,也可以让老师发现问题。这堂课我过多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忽略了合作讨论的方法。

2.“关键词句”到底是什么?在三年级语文要素中他可能是能概括某一段大意的总起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反复出现的句子…..但是在这个单元的关键词句,一定是某一句吗?一定就是什么比什么更什么句式的句子吗?我觉得不见得。这里的关键词语,是帮助你提高阅读速度的词句,是能帮助你提取到关键信息的句子,它既可以是“什么比什么更什么”的句子,它也可以是“什么的速度是什么”的句子,它还可以是“什么”“速度”的词语。所以,如果我想要“什么比什么更什么”这个关键句,学生画的更多的是“什么的速度是什么”的关键句。如果非要“什么比什么更什么”可以让学生关注这个句式,也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哪句话有助于你更快速度地提取信息,完成排序。

这个单元教下来,始终有种束胳膊束腿的感觉。为了策略就减少课文句段的赏析,为了策略就少了课文内容的梳理,可是学生除了能把这几种策略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之外,到底真的学会了多少?又真的能用到多少?这个成果怕是也只能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