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
31个笔记
01.健康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稳定。我个人也的确对和人类相关问题比较感兴趣,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让他人喜欢并认同自己。很多时候我写文章只是为了表达自我的存在感,有时候会关注自己的欲望并剖析记录下来,然后反省那些是不必要的欲望与烦恼,想通了这些问题后,反而会轻松许多。在写文章的时候,诚于自我内心的时候,会感觉写文比较轻松,也感觉愉悦很多。
调查结果表明,成年人最感兴趣的是健康问题,其次是与人相关的问题,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讨人喜欢以及如何让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02.从社会层面来说,人是一切人际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自然层面来说,人又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因此,人既有社会层面的需求,也就是人际社会的需求,又有自然层面的需求,也就是人的欲望,吃喝拉撒睡性等。
其中,受欢迎程度、幸福感和自我价值都和社会层面、集体层面有关。是否受欢迎要放到社会集体中才有意义,幸福感也和物质基础有关,自我价值需要在社会集体中去实现才有意义。如果只是自然人,只有兽性和动物性,那么人类的一切文明与传承都没有意义,也不需要去思考人生等意义。《天道》中说,人类文明无法定义不被称作为人的。因此,只有自我心里面还认同自己是人类而不是猫狗之类的动物,有最基础的人性,人类文明对其才有效。
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了我的受欢迎程度、我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
03.在阅读的过程中做标记是否会让阅读活动更有趣,这点我无法确定。有时候我阅读的时候就是为了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否则如果为了做标记而降低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就感觉不那么有趣。不过做标记的确方便温习,就比如现在对这句话的个人解释和感悟,做了标记之后,我只需要对这些做标记的地方做解释就行,其中会省略许多无效信息,更加关注其中的重点和关键词,这也是一种读书学习方法。
做标记会让读书的过程更有趣,并且易于温习。
04.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用”,阅读学习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实践,去应用这些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质量。其中的几个技巧,我一直应用到现在,也的确很受用,不过在应用过程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请记住,只有不断积极地温习并应用,才能将理论变为习惯。
05.这句话我是深度赞同的,学习应该是自主性的,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这种正反馈也强化了我想要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和知识有种深度的渴望,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信息,而当我们把信息加工后,内化为自己的,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所保留的零星精华才是知识。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惑,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这种难题在历史中其他人也遇到过,他们是如何解决的,然后总结规律,如果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一切人文学科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那么必然有其价值或者作用,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学习是自主的活动过程,人们从实践中学习。
06.关于这点,我个人是深有感触,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对我自己说的话题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他所说的话题,往往会忽略,甚至有时候会插嘴打断。我们只关注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的兴趣是我们个人的延伸,当其他人在否定我们的兴趣时,就是在否定我们整个人的人生,那么自然很难对这样的人有好感。在学习欧丽娟老师讲唐诗的时候,她所举的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时,仔细分析了作者当时的幽微细致的心理,当一个人承受的痛苦过于沉重时,很想要倾诉表达时,而倾听者却漠不关心,那么表达者的倾诉欲望会瞬间消失,最后只能说说天气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题。因此,每个人都只关注他自己而已,也只对他自己感兴趣,这是一种自恋心理,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
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谈论自己想说的事情而非对方想听的事情
07.自我分析与自我教育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也的确对我很有效。在我人生特别迷茫焦虑的时候,自我迷失或者自我无法被集体所认同时,特别是在学习精神分析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分析,以期完成对自我的教育。在上,有很多我自己进行的自我分析日记,当时在逐渐认识提升自我认知,那段时间对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特别感兴趣,产生了特别强烈的学习渴望和动力,当所有学习到的知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的时候,会逐渐自我觉醒,也就是觉悟,那时候所有的压力和焦虑会陡然消失,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然后养成了只关注当下状态的习惯,该吃饭时好好吃饭,该睡觉时好好睡觉。整个人会变得很专注,精力也会很充沛,然后认识问题也会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习惯的确很受用。
自我分析、自我教育
Chapter 01 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
08.现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苛责他人永远是很容易的,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是不易,曹操官渡之战时烧毁私通袁绍之信件而成就一番基业,彰显人格之魅力。
林肯说:“不要苛责他们。如果我们处境相同,也会做出同样的事。”
09.我人生中第一次被人真诚地肯定是初二的时候物理老师向他人介绍我时,这是我的得意门生;第二次被人肯定是高一语文老师的阅读课,以一个笔记本作为鼓励。当然我也很喜欢阅读课,那是为数不多地可以自由阅读课外书的时光,那种对自由的渴望一直刻在骨子里了。
肯定他的价值
10.这句话很深刻,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产物,而我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参杂着我自己的口音、音色、音调、语气等,这些东西都是专属于我自己的,也代表着我自己。我想要说话,是为了表达自我,向他人解释我何以成为我自己。当他人了解了我的生命史,我的局部生活细节,他们才算真正地了解了我自己。
你所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刻着自我的烙印。
11.我以前的时候经常喜欢说“感谢”,只要别人为我服务了,无论真诚还是假意都会挂在嘴上。后来反省了自己,觉得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就过于虚伪,过于礼貌客气,而过于礼貌客气就是一种隔阂与距离。因此,只有我发自内心地想要去感激去感谢时,才会说“谢谢你”!
我感觉说“谢谢”和“谢谢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现在也会偶尔说声谢谢,但是没以前那么频繁。我觉得如果不想虚伪地说谢谢,可以用微笑代替。但是感觉虚伪地奉承说声谢谢比发自内心地感激更有市场,服务者想要只是尊重,他人对他们客气礼貌一点就好。因此,到底是该发自内心地去感谢还是礼貌客气一点地谢谢,我也不知道。
我觉得前者在质,后者在量,如何平衡两者,的确很难,还在探索中。
也的确需要反思一下自己!
感谢
12.欲望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根植于人类的根本欲望
13.我一直在想,该如何整理这本书的笔记。昨天写这本书书评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能够记忆下来并且印象深刻的标记并不多,更多的是记住了几个关键词,然后再自我发挥就好。因此,标记之中,有很多无效信息,我需要一一甄别出来,然后化繁为简,从100条删到50条,再从50条中精选出其中的10~20条左右,最好都是关键词或者简短的一句话,这样能够降低大脑的记忆难度,从而更容易记住,有几条能够记住一辈子,那么读这本书就值得了。
表达自我
Chapter 02 赢得他人喜爱的六个方式
14.人性即常道,因此只说正常的一般人,而这类人基数最大,因此市场最大,而圣贤者被排除在外,他们超越人性,超越常人,而这类人过于稀有,千百年才出。因此,还是要回归最初的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圣贤肯定也有自己的欲望,他们崇尚节欲寡欲,而非绝欲,欲望不过分即可。
常人也的确只在乎自己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是自利的,这是自私的基因决定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无法改变,也无可厚非。
人们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
15.这句话也是我最想要表达的,多做多看多听少说,这是做人做事永远不变的法宝。像我第一次去工作的时候,别人给我说的就是这句话,当时还不能好好领悟,现在才能品出其中精髓。近些年来,我已经在逐步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尽量去多做多看多听少说。据说说话比较多的人短寿,容易耗损元气,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理,我是相信这句话的。有些人天生表达欲强,话比较多,喜欢说很多废话,而且很快乐,所以这句话要辩证地看,不过行胜于言是真理。行动比语言更具有力量,教育的本质就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说到不如做到,做到才是真知道。
行胜于言
16.我的理解是想要知道什么是真正地好,得深刻地理解坏以及坏的后果,好习惯的意义是建立在克服了种种坏习惯的困难的基础上,始知好习惯之不易,并逐渐感受到了这种习惯的效果,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有了提升,方能觉得受用。世间琐事繁杂,得理出头绪来,方知着手点在何处。
好的习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牺牲之上
17.这一条原则的确很受用,我和他人第一次聊天时,就会问他人的兴趣爱好,然后以此为契机,逐渐交换信息。有些人很乐意和人讨论她的兴趣爱好,有人比较爱搭不理,和人有关,当然以上都是用社交软件例如微信进行的,线下陌生人聊天减少,除非触发了聊天的契机,才会和他人闲聊几句。我不是那种自来熟的性格,也不是社牛,反而有点社恐,单线聊天还好,多线聊天操作不来,而且也不太喜欢聊天,除非是发了打发时间。
别人也只愿意和你聊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我感兴趣的别人也没有兴趣义务与我聊,当然遇到同频者志同道合的人是聊得比较投入,也很享受,比较注重聊天内容的质量。
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情
Chapter 03 如何让他人想你之所想
18.一般我在晚上的时候会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剖析的时候会自我批评,主要梳理自己的得与失,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做得不够到位的,哪些地方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别人甩锅的,哪些地方是自己做得比较不错的,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赶紧跑路断离,哪些地方过于情绪化,主观化,哪些地方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等,这些问题进行多了之后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自我批评
19.这也是人性的事实,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有的想法我会让步,有的想法我会坚持到底,改变他人的想法真的很难,除非这个人自愿去改变。特别男女朋友相处的时候,抱着改变对象想法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能够做到的就是尊重和包容你们之间的差异。你想改变他,他觉得你是想要害他,他心里面预设最坏的结果就是和你分手,甚至早就对你不耐烦了,而这就是一个可以分手很好的理由与借口,聪明的做法就是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
20.这点我是认同的,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交流技巧,先逐步试探双方都赞同的观点,然后以此为契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谈话,对于朋友的观点我是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有的时候,胜负没那么重要,赢了也是输,例如男女朋友之间的争论,很多问题的辩论没有必要分出胜负,而是你要能准确get到对方的情绪,很多时候她只是需要你安慰哄哄她而已,当然一些原则底线类的问题,就需要不含糊,越早明确越好,该让步时让步,该坚持时坚持。
交谈中最重要的是先抛出对方认同的观点
21.的确如此,人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对于事情的真相根本就漠不关心,也不会在意事情的对错,他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八卦和乐子,甚至可能更加阴暗邪恶一点,添油加醋,每个人看到听到的都是片面的只言碎语,也不愿意去花费精力去调查,只愿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就足够。
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才是明智之举
22.这句话的重点是“昨日之因”“今日之果”。其中,谈到了昨日今日和因果关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时间观是怎样的?是否存在昨日今日明日?这点特别重要,有的人把时间分成三个阶段,即过去,现在,未来;也有的人认为只有今天,也就是现在。这两种时间观,就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的人失恋了一直活在过去,有的人妄想着一直活在未来,而活在当下的人很少。活在过去的人,所做的决定是以过去为基点的,同理,活在未来的人,是以未来或者来世为基点,而活在现在当下,以接受过去发生的事实,不畏过去,不念将来的态度实实在在地去生活,所做的决定也是以当下现在为基点的。有句话说,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要么是十年前,要么是现在。活在当下的人就是佛。不悟时,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一旦理解了昨日之因,我们就不再纠结于今日之果
Chapter 04 如何改变他人,成为领导者
23.做人做事要留有空间和余地,过刚易折,给对方葆有基本的尊严,批评对方私下里说一下就行,不让别人难堪。事情查明之前,先不要轻易去下判断和结论。
给对方留足面子
24.赞人赞细节,夸一个人漂亮得落实到具体的细节部位上,例如眼睛、五官等,这样会让人感觉到你是有心人,当然也有可能长得好看的人被夸得多了,已经脱敏了,那么就轻轻点一句就好,寻找其他可夸赞的地方,如果对方实在太被动就算了,再热的心也捂不热一直装冷的人。
指出了对方工作中令人称许的细节
Chapter 06 幸福家庭生活的七个法则
25.这句话也说的很精彩,婚姻是琐碎的,婚姻的质量取决于你对于琐碎之事的态度,琐碎之事就是平常事,因此,婚姻就是平常事构成的。当然,婚姻生活中,性生活也很重要,甚至是第一重要,夫妻之间的乐趣往往在于只有夫妻之间知道的细节和秘密,甚至能够通过性行为去判断是否出轨背叛。
现在的婚姻变成了纯粹的商品,谁还敢买呀?已经背离了发明婚姻制度的初心,因此也就没有交易的必要。毕竟体验感差了,谁愿意再去买单呢?
婚姻就由琐碎之事构筑而成
26.婚姻需要规划和用心经营,这点我是赞同的,只是现在为了结婚就让自己债台高筑,谁乐意呢?都是千年的狐狸说什么聊斋(感觉聊斋也挺冤的)。穷的时候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富的时候婚姻就成为了性价比极低的负资产,没必要结婚,毕竟繁衍后代才是刚需,而非婚姻。
美满婚姻是构建于明智谨慎的规划之上
后序 卓然于众的捷径
27.做自己恐惧的事情,我觉得对我很有难度,感觉现在已经自我设限了。年轻的时候,感觉自己有无限可能,现在已经没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了,当然心里面还存在着一点理想主义,这也是我不愿意妥协的部分。我比较恐惧工作,不太愿意去工作,失败的阴影还一直伴随着我,对待工作能拖就拖,一直到无法拖延为止,当然这和就业市场太差有关,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其他的尝试等到工作问题解决后再考虑吧。
培养自信的方式就是放手去做自己惧怕的事情,直至成功为止。
译后记 你就是自己的神明
28.这一点是很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琢磨的,也需要个人具备很深厚的人文素养,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这点需要学习史学和心理学才能够显著提升,古往今来,世代更迭,人性不变,而史书是观衣照镜的最好材料,当然最便捷的永远是自我观察和自我剖析,对自我剖析得多深入,对揣测他人行为动机的准确性就会提高几分。知己难,知人更难。多接触多分析多总结,自然能够深谙人性,然后不断锤炼自己吃饭的看家本领。吃亏吃多了,自然就会总结经验教训,我从来不惮于放大人性之恶意,亦不妨碍我欣赏人性之光辉。
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入剖析
29.我的做决策思维模式是首先搜集信息和资料,资料准备得越充分越好,然后对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和自我解读,再然后抽象出其中的客观规律,最后根据结论做出相应的决策。当然,大部分的时候,信息和资料无法搜集完整,那么只能根据其中的只言片语和以往的经验来行动了,而读书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信息搜集和加工能力,以一般模式去构建模型,越详细越好,不过很难做到很详细,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然后还要去反复衡量利弊得失,最后才会去下决心。
人们做判断的方式取决于他自身的决策框架,也就是判断事物的角度
30.这句话说得真好,我不再寻找好运,我自己就是好运。我个人的运气取决于我自己背后做了多少实事,今天进步了多少,有多少积累等方面组成,否则即便机会来临也无法把握住。这句话和王阳明的“心即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好运不能向外寻求,而是应该问自己的内心,积累了多少,是否能够驾驭自己的能力和野心等。等条件成熟时,好运自然会来临时,当然在等待的过程中,依然不能够放弃进益自己,否则只能错失良机。
我不再寻找好运。我自己就是好运。
■健康长久的生命
■食物
■睡眠
■金钱,以及金钱能换来之物
■来世之灵魂不灭
■性生活的满足
■子女幸福安康
■被重视的感受
■成功(成就感)
■自我实现(存在感,马斯洛需求层次)
评后感
终于把《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精读完了,这是第二遍精读了。第一遍通读时,只是想快速浏览一下到底有哪些内容,看了下书页只有700多页,相对来说,是比较薄的。当然,像这样的书,最好是把它读厚。当时标记了有140多条,经过几次化繁为简,才保留了30余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已经读完了,剩下的功夫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了,能领悟到多少,看个人悟性。个人经历不同,悟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本书相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相当于自省录的作用。书中的很多东西我已经运用到生活中,当然大部分是有效的,也有可能是我的实践方法需要改进,当然更多的是我的行为欲望和动机不够强烈,想说的东西有很多,但已经说了一天了,也有点累了,感觉有些言不尽意,已经不太想去关注写得好还是坏了。
书中有很多领域,我个人还是一片空白,例如工作经验、婚姻生活等,我持保留意见,就不说了。最想说的就是知行合一,方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