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10,尽心章14-4-3》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10,尽心章14-4-3》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今天是戊戌年戊午月辛卯日,五月十五,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两节,孟子以商汤和武王的故事为例,批评自夸善战的人,主张彻底贯彻仁政,提出仁者无敌的思想。

这一节,孟子的总结从一个问题入手:仁人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征"就是"正"的意思。征,是以己之正,而正人之不正,就是说,先把自己做正了,再以此规范他人的不正之举。比如上面的两个例子,商汤的征伐是从邻国的葛伯开始的,葛伯残暴无道,则商汤以大义正之。等到商朝末期的时候,商纣王残暴无道,则武王以大义正之。

于是,孟子说:"各欲正己也,焉用战?"这里埋伏着一个关键的问题:谁欲呢?这个"各"是谁呢?主语是哪一个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观点:

有人认为是"各国":如果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用得着打仗?

而张居正先生认为是民心!即,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都希望仁人率领着仁义之师,来正己之国,所以仁义之师未到而望若云霓,既至而喜若时雨,就好像商朝的百姓们延颈以待,周朝的人民叩首以迎,民心所向,则不需要动用兵威而是人心归附的,哪里用得着打仗呢?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张居正先生的思路,因为语境中的底层逻辑上下贯通,本文主题与推理结论遥相呼应。

中国的文章读来过瘾,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古文在论述的底层中,必然同时涌动着道理,两者汇流成章,绝不仅仅止步于语法意义上的不矛盾而已,若仅此而已,则"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用得着打仗?"也是通的,就没有吃透这句话真正的力道,所以,仅仅语法通绝不足以识取文章的本来面目,必要通了道理方休。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作为高级干部,不懂得以商汤和武王一样英明的圣王们作为楷模,向他的领导人提出同等标准的期望和信心,只是一味的用战阵之事,邀功启衅,不惜以上下都遭受灾殃作为代价,这样的干部,罪不容于死。反过来,作为领导人自身,更有责任修身进德以善识贤明,选择对的人任命为高级干部。华杉老师说的好,我们不能回避影响,人人都生活在受人影响的现实中,我们要避免"我的事情我作主"的自负,我们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选择受哪些人的影响,就把他们安排在身边,这是千古明训:亲贤臣,远小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10,尽心章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