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收养,很快成长为“世界导师”。他的谈话、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美于整个世界的。
克里希那穆提终其一生都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导师地位,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其宣讲的核心论点是世界的根本转变只有通过个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他总是强调了解自我和开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脑部空间蕴含着无法想象的能量”。
《论自由》、《论关系》、《论真理》这套书就是根据其留下的浩繁的资料编纂而成,每一本都集中探讨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亟待澄清的问题。
《论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一个人如何才能实现从追求“变化”到接受“存在”的彻底转变呢?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追求变化,就是一直在努力,在挣扎,在和自己作斗争,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接受“存在”即是美德与自由的道理呢?
感知自己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刻意去寻求变化。如果你能真正清楚地自察自省,即便是被动的,羡慕嫉妒贪欲也会烟消云散,而秩序很快会悄然而至。
所谓接受本性的存在,就是认识到本性,接纳本性,容忍本性,不要试图改变它,不要谴责它,我们才能获得自由,而真理就诞育在这种自由中。
自由意味着慧心,有爱心;自由意味着非凡的美德;自由不是自我孤立,个体是集体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的一分子,他对集体有责任,有了这个顿悟,自由才会到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被别人领导,我们不想自己去思考问题,并发现真理,因为思考太痛苦。但当你成功驾驭了所有的思考过程并使自己获得升华时,你就获得了自由,这个过程充满了喜悦。
不过,即便我们愿意独立思考,我们也面临一个难题,我们的思维容易紊乱纷杂,缺乏条理。唯有放缓思考的过程,摆脱固有思维的限制,以新视角审视新事物,这种思考才算得上具有创造性。
【人生目标的含义】
人生有没有目标,如果有的话,那个目标是否可以衡量?
在选定衡量标准的时候,人们只能以已知事物为尺度,以历史经验为依据,目标便会受制于我的喜好、欲望,这就不能称之为人生目标。
因此,所谓尺度、标准、准绳都是心灵承受的约束,最重要的是获得自由,解放心灵,而不是基于固有的认知和自身的需要去探寻人生目标。非常明显,没有心灵自由,肯定找不到真正的人生目标。
所以,对于探索人生目标的人而言,必须先确定其所使用的探寻方法,能否深入探索生命的过程。
【不安全感和自由】
真正自由的内涵:第一条件没有恐惧。传统强加给我们的恐惧,某些责任给我们带来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对不安全感的恐惧,都会阻碍你获得真正的自由。
所以,只要我们还面临着某种形式的内在或外在压力,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只要我们的心灵一直在寻求某种形式的安全感及永恒,我们就不会自由。
虽然我们总是声称自己一直在寻求自由,但实际上我们寻求的是其他的东西,比如更加优越的环境与更好的状况,更大的安全感,更多的满足感,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地位。这更多的是源不安全感和恐惧。
自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当你不再恐惧时,当你的心里充满爱时,自由就会产生。只有坦然直面人生,直面每一次意外,每一个思维,每一个经历,心灵才会自由。
没有恐惧感,意思是说你敢于犯错,这样就能从错误中找到答案,发现问题,不自暴自弃,拥有真正的深度,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并将义务一扫而空。
【关于自由的教育】
摆脱束缚,摆脱障碍,摆脱某种形式的强迫并不是自由,就自由的本质而言,自由并不是摆脱了什么事物就可以实现。
如果你喜爱某事物,这种喜欢本身就是自由。当你因为热爱绘画而绘画,而不是因为绘画能给你带来名誉地位的时候,你就享有了自由。
这意味着你对心灵之道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不因为能获得回报而做某事,也不因为会遭到惩罚而不做某事,热爱事物本身就是自由的开瑞。
【自由是一种心性】
能力赋予的自由,摆脱某种事物之后得到的自由。以及经过努力获得的自由,只是我们对于外界刺激、外界问题、外界挑战的反应而已。你希望通过奋斗和训练之后过上美好的生话,这只是对以前生活状况的反应。
有一种自由无需摆脱某些事物就存在的自由,是没有缘由,自然而然的自由,那种状态就是自由。
自由,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心性。没有这种心性,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培养性格,都不会给你带来自由。
【看透思维的本质】
思考是肤浅的,它只是人的记忆对外界的一种反应,记忆是经验的集合。那人的思维有自由吗?
人们只有在自由中才能静下心来客观地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在一种没有强迫,没有迫切需求,没有社会压力的自然状态下,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发现。要观察你的思维的起源和动机,就必须在自然的,自由的状态下,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你的观察失真。
真正的自由不是思维创造的,真正的自由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追求本身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或者曾经体验过你追求的事物,思维是肤浅的,是很多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而且这些经历形成了你思维的基础,你的思维基于此创造出了一个理念,然后你就会追求这个理念!因此,追求仍然是你思维的运动。
我们的心灵能否搁置思维,从另一角度来面对日常的经验?有:直接去观察问题,要平和而客观地去观察,不要急躁。
如果放弃思维,远离思维,这样,因为思维脱离了问题,问题不再压迫心灵。
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存在或深或浅的联系,所以,你分析问题时必须全面理解。但思维无法全面理解,因为思维本身就是片面的,破碎的。
当人的心灵完全平静下来,没有任何活动时,人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当湖水平静的时候,你能看得很深,能看到水里的鱼和水草,能看到水草的摇曳。与之类似,当心灵完全平静的时候,你看问题,也能看得非常清楚。搁置思维是为了发现它破碎、分裂的本质。
要了解自己,你必须首先是自由的,然后才不会只以表面看问题,从思维无法达到的深度来应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挑战。
真正自由而平静的心灵不会颓废、死亡、腐朽。平静的心灵是完全活跃的心灵,心灵内部每一个未受践踏的角落,都会光明起来。心灵以这个光明的核心为基础,对外界问题做出应对,而且不会产生阴影。
【归属感的假象】
人们为什么非要寻求归属感?这种做法会给你一种安全感,社会的安全感,内心的安全感,你就会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受人尊敬,但这个显然缩小了自由的范围。我们的心灵只有在完全孤独的时候,无拘无束的时候,完全自由的时侯,才能辩别真相,也只有自由之花才能结出尊严之果。
我们大多数人在出现困惑的时候都选择捷径,希望被人引导,被人带领,归属于某物,心灵却受到羁绊,它会妨碍你了解自我,失去自由,然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明白真理。
如果我们的心灵想探索自由,进而发现自由的美、丰富能量以及超出一般人理解的特性,那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摒弃它的羁绊和负担,摒弃必须有归属感的愿望。
归属感来自理智和情感的探索、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一方面,理智依据自己的好恶、限制、经验、知识进行推理;另一方面,我们有情感,这种情感受到社会、恐惧的影响。但是,理智和情感能否为我们揭示真相呢?
答案是感知,也就是立即就知道某一件事是真是假。依靠的就是它的熟练、知识与历史经验的积累,立即就能看出某件事的真相,没有分析,没有推理,也没有理智为了延迟感知而创造出来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感知是一种能使你获得解脱的力量。
只要没有自由,你都无法察觉真实的心灵,要想获得这种自由,你必须不为任何事物所羁绊,不能归属于任何事物,并且能够完全处于孤独状态,没有悲苦,没有愤世嫉俗,没有希望或失望,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领悟这种难以衡量的自由。
【如何解放心灵】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依然停留在非常肤浅,表面的层次,要探索内在的心灵世界,你必须自己来,不能依赖任何事物。我们真正要探讨的问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如何才能即解放了自己的心灵,同时又能与当今的技术、知识与经验相安无事。因此,了解自我很有必要。
这需要一定的自觉意识,因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无法建立起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基础。但“知道”不等于“知识”,知道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而知识往往是静态的事物。
听人讲话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去发现自我,获得一些领悟才是重要的。这样你才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所有的个人崇拜、个人追随、个人威权都是有害的。
我们需要的是非常清醒的心灵,不害怕探讨问题,耐得住孤独,为了追寻自由能先彻底分析自己,了解自己。你要亲自探素自己的问题,你不必追随任何人,你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在每一天,每一种关系中观察自己,如果不了解自己,心灵就无法得到自由。
【摆脱习惯,获得自由】
思考是记忆的反应,总是受制于过去,绝对无法带来自由。心灵只有完全自由,才能认知真实的事物,真理是瞬间可见,无法用修练、戒律来保留。
心灵自造障碍,自设局限,心灵在固有知识束缚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做出各种反应,观念、概念、模式、意见、判断及所有的戒律都会阻碍心灵自由。
想体验自由那非凡的性质,需要某种程度的定力,指自己的心和心灵完全专注于此事,完全的专注是广大宽阔的胸怀才有的素质。广阔无垠的心胸没有疆界,所以能够接受每一个印象,能看见听到一切事物。假如难以办到,那是因为我们身陷习惯而不能自拔,心灵日趋迟钝,结果养出更多习惯。
我们的心灵能否立即去除限制性习惯,逐渐地提升境界超然物外,并最终获得自由呢?自由与时间无关,只考虑完整地活在当下,时间一律止息。所谓当下就是目前,即不是对过去的反应,也不是对未来的逃避,目前有的只是完全感觉到的这一刻。
自由的本质在于:意识和下意识的都透彻了解形成习惯的全部结构与机制。了解它,就会摆脱习惯,获得自由,而自由又将会带来新的事物。
【自由与反叛不同】
自由与反叛不同,反叛是对抗某一件事,自由不是“摆脱什么事情”,而是心灵本身的自由。反叛本质上只是一种对外界压力、问题和挑战的反应,但这样做会得不偿失。
自由不是反应,反应就是应对外界的挑战,因而反应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愤怒,恐惧等。自由并非摆脱了愤怒、权威等,而是一种本然的状态。
真正的自由只有一种,就是摆脱一切已知事物的自由。已知事物带给我们的只是执着,还有恐惧,我们的心灵束缚在已知事物里,不论它有多大多宽阔,终究不自由。
摆脱了已知事物,处于这种状态下,心灵会说“我不知道”,心灵不会努力寻找答案,没有期望,处于天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管你做任何事,你都是自由的。
心灵可以运用知识,而且不会毁坏人性,能够觉察到已知事物的冲突,但不会深陷其中,也不去修正,不去反叛,否则就会有痛苦、有悲伤,而且无休无止。
【生在社会中,却不属于这个社会】
如果没有完全的自由,每一次感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将是扭曲的,只有完全自由的人才能及时地观察,及时地理解。
大多数人被动接受教育,接受专门训练,处理各种心理挣扎以及外界冲突,都可能使我们的大脑笨拙迟钝。我们的脑子并不自觉、不清醒、不敏锐,全然没有以最高的效率做事。脑子如果没有以最高的效率运作,就没有能力获取自由,只能对环境产生反应而己。
摆脱了什么东西的自由只是一种反应,而自由自在的自由,虽然会去做一个专业化的工作,但却不会被其束缚住,生活在社会中,却不属于这个社会,时时清空心中积累的经验和所有的反应。新事物新突变只有在空间里才能产生,这个空间,就是自由。
自由是一种感觉,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你必须让自己解脱出来,通过单纯地观察,不分析,不给指导,不作要求,不自怨自艾,不改变,无欲望。当你具有这种未被羁绊的空间时,心灵就会发生突变,而进入真实之境。
【一颗能够清楚看问题的心】
自由意味着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如果心灵是自由的,就可以非常明澈地去观察和行动,观察到了什么,就坦然接受什么,与自己的心灵没有任何矛盾之处。要进入这种自由的状态,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不受干扰的心,它的运动是真实的。
大多数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所说的问题指的是对心灵持续性的干扰,产生干扰原因:其一,人们对外界挑战的应对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完全彻底的解决一个问题;其二,人们对问题熟视无睹,导致人们习惯性地接受问题,容忍问题。若没问题,我们必须在问题开始出现时,就面对它,解决它。
任何层面的任何问题,都是破坏自由的因素。人们的问题可能是缺钱、痛苦、身体欠佳或人际关系方面,只要我们有纠结的地方,就会滋生问题,我们的心智会发生病变,致使我们的身心患上各种毛病,滋生各种困感,心灵必定不会自由。
要了解自由就要有智慧,我们必须完全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我们既要观察又要专注,还要保持格外的敏锐,这样的话,问题只要一产生,就能立即得到解决。
【探索的动力】
只有通过探索,才能有所发现,要探索就必须有自由,无所畏惧,无拘无束,也没有什么期待和渴望。
自由的心灵,是突然间你感到没有了负担,没有了问题,一身轻松,充满活力,身心的每一个地方都强壮、扎实、活跃。具备这种心灵的人绝不会说什么“除非我相信,我才会去探素”,绝不会因为担心探索时发生状况而停止探索。
能够探索意味着身体健康,精神健全,不受自己或他人意见的左右,时时都能看清一切事物的运转、活动。
要探索,还必须了解恐惧的本质和意义。因为如果心灵存在恐惧,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恐惧,都无法进行灵活的探索。只要想发现真理,心灵就必须摆脱一切威权,从而摆脱一切恐惧。
【真正的独处,意味着自由】
如果我们想理解真理何在,首先必须摆脱外在给我们施加的束缚。我们要真正地、认真地去感觉所受到的束缚,然后立即——不是渐渐——摆脱这种束缚,否则没有出路。
我们必须孤独,却不是像出家人那样离群索居,真正的独处意味着自由。真正的孤独不是自我欣赏,孤家寡人,而是明白自己是孤独的,那真是一种奇妙的事情。
【不加评判地观察】
要想了解事物,你在观察的时候,就不能加以谴责,不能为之辩护,不能表示同意也不能加以否定,不能表示喜欢或者厌恶,只能纯粹的观察,只有通过纯粹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事物总是处在变化中,我们却不能接受这种变化,所以内心一直处于矛盾状态。因此你只要心平气和的观察。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这种观察就会产生自由。
【摆脱思考,获得顿悟】
自由的本质,不是摆脱压迫,摆脱恐惧,摆脱令我们烦恼的琐事的结果,而是彻底消除导致我们产生恐惧的因素,消除导致我们滋生乱意的因素,消除我们人性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消除让我们疯狂追求享乐的欲望。
究竟有没有一种原始纯粹的自由,不需要我们摆脱什么事物就能实现呢?——“学习”就是一种转瞬之间的顿悟,因此是不需要时间的。
学习具体事物是需要付出时间,要学习语言、学习技术、学习方法、获取某些信息等。但学习自由、学习顿悟,是不需要时间的,是当下的,眼睛看后立即付诸行动。
时间基本上都用在思考上,你无法通过思考来了解什么是自由,必须完全摒弃思考,只要听、观察、学习顿悟就行了。怎么听?要心无挂念地听,听的时候不作评判,不作批评,真正地听。
处在这种自由中,思考就能合理地、健全的、客观的、无私地运作。
【当你野心勃勃时,便失去了自由】
现在,人们已经把自由诠拜成了随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事以及具有选择的自由——想更好些、更高贵些、更睿智些、想得到更多、想成为专家、想掌握更多技能,而人们在实现一个目标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有限,这就否定了自由。
当你野心勃勃时,无论是外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不论你想变得极其富有,还是想涅槃重生,所有野心是有限的,这不是自由。
有健康才有自由。因为如果你不健康,就会对你产生阻碍作用,你就不可能拥有自由。毁掉健康的是无休无止的冲突,成功欲望,思维困惑,生活困苦。还有如果你不停的唠叨,同人争论,固守已见,这就浪费了人的能量。
能量意味着不停地运动,不断发现新事物,不是技术上的发现,而是心灵上的发现。这样,你的大脑就会非常活跃,你也没有浪费能量。当你精力充沛时,你就有能力处理问题。
【空间、自由与秩序】
没有空间,就不会有自由,没有自由,就不会有秩序。
秩序是一种美德,要创造秩序,只有求助于自由。秩序并不是你每天必须遵循的模式,追求一致的纪律,它会破坏自由。我们能否发现某种没有控制,没有塑造,没有求同过程的纪律呢?
如果我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如果我不用心思就能感觉到在运动,那么这种感觉就是一种纪律。完整的感觉,能悉数觉察到所有的思维过程的感觉,才会产生秩序。这种完整的感觉,本身就是不用去追求一致的纪律,秩序就自然存在。
要努力去追求没有物体,没有中心的空间,一旦找到了这种空间,你就找到了自由,找到了秩序,人们的心灵就会绽放善与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