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兔子洞》心的重建

忧伤的贝卡

题记:爱自己,是疗愈的开始。

(一)

打开《兔子洞》这部电影,是因为主演是妮可*基德曼。

只要电影中有妮可*基德曼,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去看,不管是什么内容。

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电影,我之前介绍了很多部。比如,《家有仙妻》,《沙漠女王》,《触不可及》,《大地雄心》等。

相比而言,这部电影《兔子洞》比较沉重。讲的是一对夫妻丧子后,在痛苦中的挣扎与生命的重建。

妮可*基德曼,我在很多影评中,都有提到。对于她的个人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特别说明的一点,这部电影女主角是她,制片人也是她。

男主角阿伦*艾克哈特则是妮可*基德曼亲自指定的。

阿伦*艾克哈特是美国著名影视演员。他参与饰演的电影也较多。比如,《男人最贱》,《永不妥协》,《奥林匹斯的陷落》等。

除了男女主演,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扮演肇事者的迈尔斯*特勒。这个年轻演员曾经在电影《爆裂鼓手》中,有不俗表现。

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是美国著名导演,制片人,编剧以及演员。

人生三大痛苦之一,就是中年丧子。这样的痛苦,足以让当事者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韩国电影《密阳》,也是和这部电影有着类似的内容。女主人公申爱(全度妍饰演)失去丈夫,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又被绑架撕票。

那种悲伤几乎像密不透风的房子,让人窒息。韩剧女主角之悲苦命运,无出其右。

同样的都是讲述被剥夺的痛苦,这部《兔子洞》,全片萦绕着淡淡的忧伤,不至于引起生理不适。

而,韩国的电影《密阳》看过之后,我难过了好久。

《密阳》剧照

(二)

曾经在微信读书APP上看过一本电子图书《心的重建》。作者是露易丝*海。在这本书中,作者讲到伤痛的过程,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否认,生气,挣扎,抑郁,接受。

因为这是心理学著作,这个原理适合任何场景的任何伤痛。只是有的人,走出来时间短,有的时间长。

在这部电影,主要讲伤痛的后面三个部分。主人公在痛苦中的挣扎与疗愈。

那种痛彻心扉的无助与沮丧,在妮可*基德曼举手投足中表露无疑。

在看电影过程中,忽然唤醒一件伤心往事。多年前,舅舅家的十岁孩子新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同样是因为车祸离去。

那个时候的舅舅,舅母也正好人到中年。那样的生命的创痛几乎穿透人心。悲痛欲绝的舅母几乎将近一年的时间,都以泪洗面。我和母亲每次去看她,都会陪着落泪。

好在,多年后,舅母又生了一个孩子。那个家庭,才再度有了温暖。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向终点。只是像这样的非正常死亡,带给人的暴击伤害太过惨烈。

电影开始,女主角贝卡就在花园里忙着栽花。使自己忙碌只是为了忘了痛苦的回忆。她的四岁的孩子丹尼,跑上马路,被撞身亡。

可怜的母亲贝卡,被自责与内疚深深包裹,无一日不心如刀割。

男主角豪伊看似装着很轻松的样子。可,夜深人静时,总会拿出手机上保存的孩子的视频来看。一遍又一遍,看得泪湿眼眶。

表面上看,生活还在继续。其实,夫妻之间,已经因为这件事,渐渐出现了裂隙。

贝卡与豪伊

一个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因为此事,彻底陷入伤痛的深渊。尤其是女主角贝卡,孩子丹尼的名字都成了“禁忌”,成了无法触碰的红线。即便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八个月,贝卡依旧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她把孩子的衣服送走,把孩子的所有玩具搬进地下室,把孩子贴在冰箱上的画去掉。她想抹去孩子存在过的痕迹。她甚至把豪伊手机上保存的孩子的视频删去。

可,这样就减轻痛苦了吗?没有,因为删去手机上保存的孩子视频。丈夫豪伊和她大吵。吵的非常凶。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其实,也是疗愈的开始。悲伤总得有个出口,老憋着反而不好。

当彼此,不能平心静气的交流。情感倾诉,就给了别人。豪伊,和另外一个有同样伤痛的亚裔女子频频见面。贝卡,则疯了似的跟踪那个肇事者詹森。

詹森,还是一个大孩子,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学生。他喜欢漫画。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

和詹森的交流,对贝卡,也是一种疗愈。在亲人,朋友中不能提儿子丹尼。可,当她看到詹森的眼泪,看到他愧悔的神情,听到他讲当时情景,讲他的无法挽回的致命错误时,她渐渐原谅了这个大孩子。

在贝卡的心里,那个可恨的肇事者逐渐变成了一个无辜的、善良的、爱画画的大孩子。

面对同样的伤痛,有的人选择放纵,破罐子破摔。比如电影《不一样的天空》中把自己吃成沙鲸鱼的母亲。

也有人,选择坚强面对。比如《心的重建》的作者露易丝*海。

她有一个极其糟糕的原生家庭。小时候,父母离异。五岁时,她就被强暴。十六岁时,又生下一个私生子。

后,历经坎坷,成了一名时装模特。嫁了一个富商,十四年后又被抛弃。她的一生,坎坷曲折形同电影。她若放弃,或许,我们现在都不知她是谁。

遇到困难,无非就是打或者逃。

逃到什么地方去呢?肯定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兔子洞。

这部电影之所以起名叫《兔子洞》,就隐含这这一层意思。我们可以躲在兔子洞里,可,你别待的时间太长,我们总得出来。生活总得继续。

还有一层意思,兔子洞也代表一个想象的世界,一个平行宇宙平行时空。

就如同剧中人物对白:

眼前这只是悲伤版本的我们

还有其他版本

我们在里面一切顺心

我喜欢这想法,很好

其他地方的我仍然欢度年华

网图侵删,詹森与贝卡

除了,两条主线。还两条副线,一是贝卡的妹妹闪电怀孕,见面就不得不说到关于孩子的话题。二是贝卡的母亲。

这个母亲戴安娜也是老演员,演的真好。在剧中,她有一个孩子因为吸毒死亡。老母亲也是饱受情感摧残。

她总是给贝卡说一些劝慰的话。可,处在痛苦中的贝卡不但听不进去,还迁怒于人。所有她接触的人,不管熟人还是陌生人。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我觉得非常扎心。贝卡和妹妹去逛超市,正好看到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在购物。孩子缠着要什么水果糖之类。那个母亲,就是不买。

看到这个情景的贝卡,走上前去就给了那个陌生的母亲一个耳光。或许,那一刻,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她想给孩子买东西,可,天人永隔,孩子已经不在了。而,别人有孩子,却不能好好爱孩子,她自然怒火攻心,动手打了陌生人。

那个被打的母亲吓坏了。贝卡自己则泪流满面。这样的细节,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真的可以做出来。甚至,都可以原谅她的鲁莽。

这样的细节,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似乎也编不出来。导演的执导能力,可见一斑。

网图侵删

(三)

时间,会治愈一切伤痛。

伤痛的第五步,就是接受。接受不能改变的,接受已经发生的,接受现实,接受眼前的生活。

当然,走到接受这一步,非常难,也非常痛。电影中的女主角贝卡是在和詹森的倾诉中,在老母亲的开导下,在嚎啕大哭之后,在搬家之后,才渐渐走了出来。

人在伤痛之中,倾诉很重要,大哭也很重要。悲伤就如看不见的大山,压在人的身上。发泄出来,反而会轻松一些。

就如同剧中贝卡的老母亲说的:到了某个时候,就变得可以承受了。你可以从它的重压之下爬出来,随身携带,就像一块口袋里的石头。

网图侵删

老母亲的话,其实很智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既然无法摆脱痛苦,那么,就当痛苦是一块石头,随身携带。或者,就当痛苦是一张相片,把它放在钱夹里,和它和平共处。

毕竟,生活还要继续。放下过去,才能向前走。过分痛苦,也是缺乏智慧的表现,是“我执”太甚,不够爱自己。

就如同露易丝*海说的:

我愿意感受伤痛。

当我允许自己伤痛时,疗愈就开始了。

即使我很难过,但我爱我自己。

我接受生命为我准备的所有“课程”。

电影的末尾,在花园,在他们和亲人聚会之后,贝卡和豪伊的手,十指相扣紧紧握在一起。

那个时候,天光是温暖的暖色调。我想,这是导演刻意设计的。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相信,以后不管有怎样的暴风雨,两个人共同承担,都会度过,人生总有惊喜。

图图大主教有一本书叫《宽恕》。那本书中,图图大主教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宽恕的。也只有宽恕仇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自由。一辈子都痛恨别人的人,生活不一定幸福,有的甚至过得很糟糕。

这部电影中,贝卡和豪伊最后都宽恕了那个青涩的大学生。当他们宽恕了别人,也预示着放下了过去的伤痛,真正得到了自由。

放下过去,不是背叛,不是背叛,是为了重新出发。

在《心的重建》这本书中,作者用大量鲜活的案例,讲了各种失去,复杂的失去,事态未明的失去,被剥夺的伤痛等等。也讲了应对这些失去的各种疗愈方法,算是一本工具书,非常好。有时候,人在痛苦的时候,也不妨喝点心灵鸡汤。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3分。2010年9月13日上映。也算老电影了。那个时候,妮可*基德曼还很美。有空可以看看。

马上圣诞节了,写了这样一篇关于悲伤的影评,很抱歉。

遥祝各位简友圣诞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兔子洞》心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