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图片发自App

《伯牙绝弦》,一篇文言文,一篇很美的文言文。俞伯牙,钟子期,这一对闻名于世的知音,起初并不感兴趣,走进了《伯牙绝弦》,才真正被他们俩之间的那种情谊所感动: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图片发自App

  深入地想一想,俞伯牙当时的身份是什么?宫廷乐师 。对于一个乐师来说,自己的琴应该是很宝贝的,那可是自己毕生所爱,吃饭的铁饭碗哎。但是,因为知音的消逝,他悲痛欲绝,砸掉了自己的心血。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俞伯牙,遇上了懂自己的人,该是怎样的欣喜?我也有喜爱的乐器——筝。我知道,自己的弹奏,只想给懂自己的人听。曲子的千变万化,情感的高低起伏,若有人能够一语道出,与你共同品味,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俞伯牙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个人,他又是不幸的,茫茫众生中,他失去了这个人。得到拥有再失去,太痛苦了!俞伯牙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心爱的琴,此时在他眼里,成了痛苦的根源。于是,他坚决地摔破了琴,以便绝了对钟子期的思念。

图片发自App

  我忽然想到了另一片文章《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图片发自App

  八月十五,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这是俞伯牙和种子期最开心的日子,也是俞伯牙绝弦的日子。去年的今天,他们相约在江边重聚。但当俞伯牙再次来到江边时,却没有看到那抹期盼已久的身影。待一问,得知了一个令人伤心欲绝的消息——子期已经病逝了。来到子期的墓前,那一抔黄土,是对人世的眷恋,对知音的不舍。俞伯牙看到此景,会想什么呢?我猜啊,他的心里,一定是对人生的悲痛。剩下的日子,没有人懂我,没有人会说出我心中所想,没有人能明白我的心意,那这漫漫长生,该是多么难熬啊!

图片发自App

  为何要摔琴?你问俞伯牙,我猜他会这么说:“留着这瑶琴有何用?我的琴声没有人懂,那又弹给谁听呢?这嘈杂的人世,我心中的那块净土,已随着子期离去,又还能弹些什么呢?”是啊,他是为了子期听而弹,是为了与子期相识相知而弹。这一切的一切,随着子期的离去,像琴弦一般绷断。那最后一曲高山流水,是弹给谁听的?弹给那一抔黄土,子期在这世上唯一留给俞伯牙的一点痕迹。虽然我没看见,但是我能想到,那时的俞伯牙,含着泪,弹下此生绝曲,泪光中,幻出子期的面影,他闭着眼,陶醉在琴声中......

  自古知音难觅,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得一知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