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book-3005680_960_720.jpg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好奇“断舍离”这个书名,后来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在北京打拼的我也是众多租户之一,每一年或者两年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搬家。每一次搬家较之上一次的东西只多不少,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在懊恼,既知要搬家为何要买这么多东西?

儿时家里很穷,母亲对于买的东西一定要无尽其中,从来不随意丢弃。渐渐我们长大后,母亲还是不舍得将已经不能用的东西丢弃,若是说节俭,倒不如说是不舍得。所以家里陈年衣服,不能用的东西,都在家里堆放着。

我受母亲的影响,刚来北京的时候东西只买不扔,这就造成出租屋内的东西越来越多,多到已经影响了我的心情。读《断舍离》后,我终于明白:生活就是不断的接受—选择—放弃的过程。把那些不合适的,不需要,令人不舒服的东西统统舍弃,切断对这些的眷恋,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自从将出租屋里用不到的东西收拾干净以后,我发现整个屋子的氛围都变了,感觉空气清新了,空间变大了,就连养的花都感觉精神了不少。

后来每周我都会捡一个房间收拾一下,一方面是保持房屋的整洁,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收拾房屋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是必须舍弃的,哪些是需要争取的。

想起以前看过一个“空杯心态”的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前去拜访。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很傲慢,心想我是学佛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的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

可是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他不解的问:“大师为什么杯子都已经满了,你还要倒呢”?大师说:“是啊,既然杯子已经满了,干嘛还要倒呢”?

禅师的意思,既然你已经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位年轻人此时大悟,想得到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

这里的“空杯心态”跟“断舍离“有异曲同工之效。”空杯心态“需要我们一定学会将自己的心态清空,潜心接受新的东西。

而”断舍离“则是需要将用不到的东西、思想丢掉,通过整理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考虑当下的我们与物品的关系。

“断舍离”透过整理物体进而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生活方式乃至与工作模式等多个方面来提升技能和提高质量。

我有一位同事,老国企跳槽到我们公司,年龄比较大,做事很“认真”。记得有一次,部门例会上领导交代他,有客户要来,做一下接待方案。他满口答应,然后开始积极准备,接送、路线、参观流程、用餐等等。

快到客户来的日子,领导问他方案怎么样了,需要领导做什么?他开始吐槽,这里跟他原来的公司不一样了,没有专门负责接待的部门了,现在公司人多,找不到人负责,订餐标准不知道是多少,参观没有人讲解……。

领导想到这个同事没有适应公司的环境,拉不下面子去请教其他人,把接待这件原本细碎复杂的事情搞的更复杂了。部门接待过很多客户,是有相应的方案的。这位同事但凡做事请之前想一想,请教一下同事,这件事情很快就能搞定。

他放不下自己的自尊,觉得向比他小的同事请教问题很丢人,结果因为这件事,领导就将他列入非重点培养的名单。若是他能放平心态,这件事就会很简单。

其实“断舍离”交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整理东西,还有做人的道理和生活态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话,将简单的问题习惯化,你会发现当周围的事物都简单了,你的心也会因简单而快乐。

若你喜欢画画,你就得花时间去学习画画,可能要放弃玩耍的时间,但最终学会了画画;
若你喜欢读书,你就得花时间去读书,可能要放弃打游戏的时间,但你懂得了智慧;
若你喜欢旅行,你就得花时间去旅行,可能要放弃与朋友聚会的时间,但你看知道了世界的宽阔;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一定的,若是什么都不放弃,便什么也不能获取。愿你能懂得“断舍离“,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