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有1000个线程对变量i进行++操作,有1000个线程同时对i做–操作,最后的结果是0吗?结果显而易见是不确定的,由于++和–并不是一个原子操作,所以多线程环境下进行++操作和–操作时结果是不确定的 ,++和–操作JVM字节码指令如下:
getstatic i //获取静态变量i得值
iconst_1 //将1压入操作数栈
iadd //自增
putstaitc i //将修改后的值存入静态变量i
getstatic i //获取静态变量i得值
iconst_1 //将1压入操作数栈
isub //自增
putstaitc i //将修改后的值存入静态变量i
多线程下上面八行代码是随机执行的。
一段代码块内如果存在对共享资源的多线程读写操作,称这块代码为临界区,其共享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
多个线程载临界区内执行,由于代码的执行序列不同导致结果无法预测,称之为发生了竞态条件。
synchronized 同步块是 Java 提供的一种原子性内置锁,Java 中的每个对象都可以把它当作 一个同步锁来使用,这些 Java 内置的使用者看不到的锁被称为内置锁,也叫作监视器锁。
synchronized是JVM内置锁,基于Monitor机制实现,依赖底层操作系统的互斥原语Mutex(互斥量),它是一个重量级锁,性能较低。当然,JVM内置锁在1.5之后版本做了重大的 优化,如锁粗化(Lock Coarsening)、锁消除(Lock Elimination)、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ing)、偏向锁(Biased Locking)、自适应自旋(Adaptive Spinning)等技术来减少锁操 作的开销,内置锁的并发性能已经基本与Lock持平。
Java虚拟机通过一个同步结构支持方法和方法中的指令序列的同步:monitor。同步方法是通过方法中的access_flags中设置ACC_SYNCHRONIZED标志来实现;同步代码块是通过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来实现。两个指令的执行是JVM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互斥 原语mutex来实现,被阻塞的线程会被挂起、等待重新调度,会导致“用户态和内核态”两个态之间来回切换,对性能有较大影响。
Monitor,直译为“监视器”,而操作系统翻译为管程。管程是指管理共享变量以及对共享变量操作的过程,让它们支持并发。载Java1.5之前,Java语言提供的唯一并发语言就是管程,Java 1.5之后提供的SDK并法包也是以管程为基础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和wait()、notify()、notifyAll()这三个方法是java中实现管程技术的组成部分。
MESA模型
在管程的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不同的管程模型,分别是Hasen模型、Hoare模型和MESA模型。现在正在广泛使用的是MESA模型。下面我们便介绍MESA模型:
管程中引入了条件变量的概念,而且每个条件变量都对应有一个等待队列。条件变量和等待队列的作用是解决线程之间的同步问题。
对于MEAS管程来说,有一个编程范式:
while(条件不满足){
wait();
}
唤醒的时间和获取到锁继续执行的时间是不一致的,被唤醒的线程再次执行时可能条件又不满足了,所以循环检验条件。MESA模型的wait()方法还有一个超时参数,为了避免线程进入等待队列永久阻塞。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以使用notify(),其余情况尽量使用notifyAll():
Java 参考了 MESA 模型,语言内置的管程(synchronized)对 MESA 模型进行了精简。MESA 模型中,条件变量可以有多个,Java 语言内置的管程里只有一个条件变量。模型如下图所示。
java.lang.Object 类定义了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这些方法的具体实现,依赖于ObjectMonitor 实现,这是 JVM 内部基于 C++ 实现的一套机制。
ObjectMonitor(){
_header = NULL; //对象头 markOop
_count = 0;
_waiters = 0,
_recursions = 0; // 锁的重入次数
_object = NULL; //存储锁对象
_owner = NULL; // 标识拥有该monitor的线程(当前获取锁的线程,这里使用CAS更新)
_WaitSet = NULL; // 等待线程(调用wait)组成的双向循环链表,_WaitSet是第一个节点
_WaitSetLock = 0 ;
_Responsible = NULL ;
_succ = NULL ;
_cxq = NULL ; //多线程竞争锁会先存到这个单向链表中 (FILO栈结构)
FreeNext = NULL ;
_EntryList = NULL ; //存放在进入或重新进入时被阻塞(blocked)的线程 (也是存竞争锁失败的线程)
_SpinFreq = 0 ;
_SpinClock = 0 ;
OwnerIsThread = 0 ;
_previous_owner_tid = 0;
}
在获取锁时,是将当前线程插入到cxq的头部,而释放锁时,默认策略(QMode=0)是:如果EntryList为空,则将 cxq中的元素按原有顺序插入到EntryList,并唤醒第一个线程,也就是当EntryList为空时,是后来的线程先获取锁。_EntryList不为空,直接从_EntryList中唤醒线程。
思考:synchronized加锁加在对象上,锁对象是如何记录锁状态的?
回到上节留下的思考题:
Hotspot虚拟机中,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的布局可以分为三块区域:对象头(Header)、实例数据 (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
对象头:比如 hash码,对象所属的年代,对象锁,锁状态标志,偏向锁(线程)ID, 偏向时间,数组长度(数组对象才有)等。
实例数据:存放类的属性数据信息,包括父类的属性信息;
对齐填充:由于虚拟机要求 对象起始地址必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填充数据不是必须存 在的,仅仅是为了字节对齐。
用于存储对象自身的运行时数据,如哈希码(HashCode)、GC分代年龄、锁状态标志、线
程持有的锁、偏向线程ID、偏向时间戳等,这部分数据的长度在32位和64位的虚拟机中分别为 32bit和64bit,官方称它为“Mark Word”。
对象头的另外一部分是klass类型指针,即对象指向它的类元数据的指针,虚拟机通过这个指 针来确定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 32位4字节,64位开启指针压缩或最大堆内存<32g时4字节,否则8字节。jdk1.8默认开启指针压缩后为4字节,当在JVM参数中关闭指针压缩(-XX:- UseCompressedOops)后,长度为8字节。
如果对象是一个数组, 那在对象头中还必须有一块数据用于记录数组长度。 4字节
new Object()对象创建后占几个字节:64位机Mark Word占用8字节,klass pointer采用了指针压缩技术占用4个字节,然后填充为8字节的整数倍,所以Object对象占用16个字节(其不包含实例数据)。下面使用JOL来验证一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openjdk.jolgroupId>
<artifactId>jol-coreartifactId>
<version>0.16version>
dependency>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
Hotspot通过markOop类型实现Mark Word,具体实现位于markOop.hpp文件中。由于对象需要存储的运行时数据很多,考虑到虚拟机的内存使用,markOop被设计成一个非固定的数据结构,以便在极小的空间存储尽量多的数据,根据对象的状态复用自己的存储空间。 简单点理解就是:MarkWord 结构搞得这么复杂,是因为需要节省内存,让同一个内存区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用处。
可以简单了将Mark word总结如下:
enum{locked_value=0,//00轻量级锁
unlocked_value = 1, //001 无锁
monitor_value = 2, //10 监视器锁,也叫膨胀锁,也叫重量级锁
marked_value = 3, //11 GC标记
biased_lock_pattern = 5 //101 偏向锁
};
下面来测试一个奇怪的现象:
我们知道无锁状态下,锁标记位置为01,如果我们现在给ob对象加锁,再来看下锁标记位。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new Object();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
}
可以发现锁标记位变成了00,我们都知道synchronized是重量级锁,按照道理应该是10,这其实是JVM在对对象加锁时,做了一个锁延迟的优化,它会根据情况给对象加上轻量级锁、偏向锁和重量级锁。下面来详细介绍:
偏向锁是一种针对加锁操作的优化手段,经过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一线程多次获得,因此为了消除数据在无竞争情况下锁重入(CAS操作)的开销而引入偏向锁。对于没有锁竞争的场合,偏向锁有很好的优化效果。当JVM启用了偏向锁模式(jdk6默认开启),新创建对象的Mark Word中的Thread Id为0, 说明此时处于可偏向但未偏向任何线程,也叫做匿名偏向状态(anonymously biased)。
延迟偏向是一种优化机制,用于减少偏向锁的争用。在JVM中,偏向锁是为了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提高性能而设计的,允许最初获取锁的线程在未释放锁的情况下重新获取锁,而无需付出昂贵的同步代价。延迟偏向是指在对象第一次被线程获取锁时,并不立即标记为偏向锁,而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发现该线程频繁地获取该锁,才会将对象标记为偏向锁。这样,如果对象的锁实际上是被多个线程竞争的,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偏向锁状态的设置,减少了额外的性能开销。延迟偏向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系统在运行时动态地选择是否启用偏向锁,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的应用场景。如果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某个对象的锁一直只被一个线程所持有,那么延迟偏向可以有效减少锁的竞争,提高性能。如果发现有多个线程在竞争同一个锁,系统就可以决定不再启用偏向锁,以避免额外的性能损失。延迟偏向是在JDK 6 的一种改进,通过这种方式,Java虚拟机可以更智能地管理偏向锁,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实际编程中,对于多线程竞争不激烈的场景,偏向锁和延迟偏向能够带来一定的性能优势。
偏向锁模式存在偏向锁延迟机制:HotSpot 虚拟机在启动后有个4s 的延迟才会对每个新建的对象开启偏向锁模式。JVM启动时会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活动,比如装载配置,系统类初始化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大量synchronized关键字对对象加锁,且这些锁大多数都不是偏向锁。 为了减少初始化时间,JVM默认延时加载偏向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sleep(5000);
Object ob=new Object();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
可以发现锁标记位变成了01,开启了偏向锁,obj是4s后创建的对象,所以会默认开始偏向,此时偏向的线程为0,处于匿名偏向状态。
偏向锁撤销之调用对象HashCode
调用锁对象的obj.hashCode()System.identityHashCode(obj)方法会导致该对象的偏向锁被撤销。因为对于一个对象,其HashCode只会生成一次并保存,偏向锁是没有地方保存 hashcode的。
当对象处于可偏向(也就是线程ID为0)和已偏向的状态下,调用HashCode计算将会使对象再也无法偏向:
偏向锁撤销之调用wait/notify
偏向锁状态执行obj.notify() 会升级为轻量级锁,调用obj.wait(timeout) 会升级为重量级锁。
倘若偏向锁失败,虚拟机并不会立即升级为重量级锁,它还会尝试使用一种称为轻量级锁的优化手段,此时Mark Word 的结构也变为轻量级锁的结构。轻量级锁所适应的场景是线程交替执行同步块的场合(发生轻微竞争),如果存在同一时间多个线程访问同一把锁的场合,就会导致轻量级锁膨胀为重量级锁。
观察几个状态,分析偏向锁是如何升级为轻量级锁的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sleep(5000);
Object ob=new Object();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t1").start();
Thread.sleep(3000);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t2").start();
}
}
观察上面代码线程1和线程2都是偏向锁,原因是两个线程并没有发生竞争,因为Thread.sleep(3000);让t1先执行完,然后执行t2,如果延迟t1的生命周期,然后让两个线程共同执行。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sleep(5000);
Object ob=new Object();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t1").start();
Thread.sleep(1000);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t2").start();
}
}
可以发现偏向锁升级为了轻量级锁,如果一个对象虽然有多线程要加锁,但加锁的时间是错开的(也就是没有竞争),那么可以使用轻量级锁来优化。
另一个场景是,轻量级别锁解锁后变为无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Object ob=new Object();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ob) {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t1").start();
Thread.sleep(2000);
System.out.println(ClassLayout.parseInstance(ob).toPrintable());
}
}
上面代码首先创建Object对象,因为延迟偏向的存在,synchronized会给obj加上轻量级锁,然后我们看代码输出。
首先输出是无锁状态,显而易见,然后输出轻量级锁这是延迟偏向的原因,最后输出的无锁状态,所以当共享资源没有加锁时,轻量级锁会变为无锁状态(这是为了其它线程能够获取锁)。
下一节我们再详细分析底层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