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种简单、实用,被实践证明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的时间管理方法。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是前苏联伟大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实践56年的时间管理法。

先让我们看看他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从26岁到82岁这几十年间,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涵盖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众多领域。除了研究昆虫这个本职工作,柳比歇夫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的执政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时间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的时间管理方法呢?

简单来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主要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记录

从1956年以来,柳比歇夫的日记没有一天中断过。无论是在战争的年代中,还是在住院的时候,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儿子去世的那天,柳比歇夫也一丝不苟地做了记录。

柳比歇夫在自己的日记中忠实地记录了每天把时间用在了哪里,这些记录的误差不超过15分钟。记录这个动作看起来很普通,但这个步骤是柳比歇夫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并固定下来的。

所有记录,每一年都是一模一样,这种记录甚至谈不上是什么日记。每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小时几分钟。这些日记和往常我们见过的日记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叙述,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在柳比歇夫来看,记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运用在了什么地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和分析。

第二步是统计

每个月的月底,他都会把之前每天记录的基本工作时间加起来,并做好分类。比如,他在某个月的小结中记录自己当月用在基本科研上的时间是59小时45分钟。这59小时45分钟又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校对书稿、研究数学、阅读日常参考书、撰写学术信件等类型。用在阅读日常参考书上的时间被具体到12小时55分。

不过啊,柳比歇夫的统计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比如在阅读日常参考书这一项里,他又详细列出了书名、阅读了多少页,以及在每本书上耗费了多少时间,等等。

第三步分析

完成记录和统计后,柳比歇夫还会写下自己的分析,分析某项工作没有按照预定的进度完成,是因为哪些原因。年度总结还不够,柳比歇夫还会以五年为时间节点,对自己的工作做一番总结和展望,思考整体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并不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尽善尽美的,而是通过对时间分配方式进行仔细分析、不断试错,才固定下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起步阶段,他做了许多种尝试,看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能干多少?哪些工作方法最适合自己?

柳比歇夫有着异于同龄人的稳重,他并没有急于突破自己,而是谨慎地试探着自己的能力极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最终,他形成了一套集时间记录、总结、规划于一体的系统化工作方法,对精力和时间进行两个维度的管理。

第四步反馈

在第四个环节柳比歇夫会制定下一时间段的计划,根据现有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在下个时间段里每个方面要花费多少时间、达成哪些目标。

在柳比歇夫眼中,反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坚持,还意味着恰当的放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和其他科学家一样,柳比歇夫也是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每当碰到有着无限诱惑力的新知识、新技能,他也会无法控制自己。但如果这样的话,又怎么能保证这些兴趣和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发生冲突呢?其实兴趣太多从来就不是没有时间的理由,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取舍和放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精力的集中。

这就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四大步骤,只需要一个秒表和一只笔就可以去尝试,非常简单易学。但在实践过程中,柳比歇夫还总结了五条守则,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

第一条:不要为了完成工作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很多时候,柳比歇夫的本职工作是要为兴趣让路的。因为在柳比歇夫看来,没有什么比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重要,与其被迫在完成工作和满足好奇心之间做出选择,不如索性大方拒绝那些必须完成的任务,而选择兴趣。

比如在1969年,柳比歇夫就接连发表了几篇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一开始是一篇跟科学史有关的论文,接着是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之后他在杂志上发表对文学流派的研究论文,忽然又无缘无故地写了一篇关于堕胎的论文、一篇探讨叔本华思想的文章和一篇研究古希腊罗马战争的文章。

第二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匆忙完成某项任务的经历。你可能会认为紧急任务往往更重要、更迫切、更值得完成,不过啊,柳比歇夫却倡导我们“不要接受紧急的任务”,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接受紧急任务,就意味着可能会由于时间仓促而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它会打破你原有的节奏,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反而是更费时间的。

那么在面对一项全新任务时,柳比歇夫会怎么做呢?他会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项任务的复杂程度,大概估计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时间,看处理这项新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和预估的情况相同。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他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安排计划,和时间更加从容地相处。

第三条:一累了就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和“想成功就得比别人更拼命”的主流励志观点不同,柳比歇夫一直都在强调放弃和休息的重要性。比如,他从来不以在日记中留下长时间的工作记录为荣,他记下的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刨除了其中所有间歇的“纯时间”。在这一方面,柳比歇夫的直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许多人声称自己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但在柳比歇夫看来,这些都是所谓的“毛时间”。只有扣除所有间歇,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工作的那段时间,才可以被当作工作时长记录在案。比如说,柳比歇夫每天的纯工作时间平均是7小时,在他看来,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还需再增加20%到30%,也就是将近9个小时。

第四条守则,保证睡眠时间,每天10小时左右

在柳比歇夫的眼中,休息也是需要规划、记录、安排、再规划的。因为柳比歇夫采用的时间管理法并不是一种间歇性的方法,而是一种长期的计划。这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压迫感的方法,如果睡得不好,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当你面对一张满满当当的计划表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被计划牵着鼻子走的恶性循环。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离放弃不远了。

第五条守则,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柳比歇夫会把每天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拿出来完成创造性强的工作,用在这类工作上的时间也是柳比歇夫最看重、最认真总结和分析的时间。

在精力没有那么集中的时段,柳比歇夫会处理一些轻松的工作,这种方法也被他用到了阅读中。根据书的内容不同,柳比歇夫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早上头脑清醒时,阅读哲学、数学方面的严肃作品;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看比较轻松的历史或生物学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休息。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类型,柳比歇夫真正做到了不让每一分钟虚度。时间当然可以被拿来休息,但是在什么时间休息、以什么方式休息,柳比歇夫都会提前计划好。

以上就是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有很多非主流的观念,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运用,要用“六经注我”的态度去学习、改进,形成自己的方法,而不要被方法所困,成为使用方法的奴隶。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